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和咖啡脊虎天牛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915年以来,国内外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和咖啡脊虎天牛的分布、为害、生活史、取食习性、寄主植物、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其天敌等方面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埃塞俄比亚茶叶生产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塞俄比亚全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紧邻肯尼亚,地处北纬3°-15°,东经33°-48°,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人口5988.2万。全国有80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非洲大国。埃塞俄比亚素称非洲屋脊,土地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小粒种咖啡和许多其他植物的原产地。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50%的国内生产总值、65%的出口额、85%的就业直接来自于农业。咖啡在埃塞俄比亚经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约85%的农产品出口总值、60%以上的出口所得外汇来自于咖啡。埃塞俄比亚于1974年摆脱封建统…  相似文献   

3.
云南小粒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云南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为害重是与其野生寄主分布广、种群数量蔓延累积快和化学防治较困难等因素有关,提出了采取各项农业栽培防治措施,即合理密植,适度荫蔽,推行单干整型与便于防虫的多干整型相结合的修整法,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降低防虫成本,提高咖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咖啡是海南传统和优势的热带作物,但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咖啡产业无法做大做强。通过对海南咖啡产业链影响分析,提出以销售和服务为主导的战略环节,不断拓宽和延伸咖啡产业链,走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化建设之路,培育“兴隆咖啡”和“福山咖啡”两大产业集群主体,大力发展咖啡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和旅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越南农业的改革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越南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90年代中期,越南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咖啡出口国,世界第三大腰果生产力和出口国,农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粒咖啡庇荫效应及其间作组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热区合理的间作能为小粒咖啡提供适度荫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咖啡生长发育,减轻寒害、病虫和草害影响,为咖啡丰产、稳产,提高园地产出率,降低成本创造条件;橡胶+咖啡,香蕉+咖啡,澳洲坚果+咖啡,龙眼、荔枝+咖啡是小粒咖啡间作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7.
云南普洱市是我国咖啡主要产区之一。分析认为农村咖啡资源分散和咖啡企业多、小、散、弱是该市咖啡产业发展的两大机制性障碍;提出组建农民咖啡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咖啡企业将会形成新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实现普洱咖啡新一轮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先局部变红后变暗红色,无光泽,叶面有白色尘状物及细微的蜘蛛丝,后期叶质变硬,干枯易脱落,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99%绿颖(SK喷淋油)是一种矿物源农药,为明确它对咖啡小爪螨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浓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3-4月进行了99%绿颖(SK喷淋油)防治咖啡小爪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谈茶与休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杭芳 《中国茶叶》2005,27(4):47-4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作为全球的三大传统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茶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普遍喜爱的饮料,在国外也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因此,饮茶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休闲方式。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把中国人自己的第一粒樱桃样的咖啡红果采摘下来,第一次烘焙、第一次研磨、第一次冲调、第一杯热咖啡飘散出醇香的时候,有关中国咖啡种植业和新中国咖啡产业60年的崛起历程就永久载入史册,成为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本文总结中国咖啡产业60年的崛起所经历的4个历史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对中国咖啡的助推以及对外开放和国外企业挺进对中国咖啡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引进、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收集咖啡种质资源5个种377份,保存325份,建立3.34 hm2资源圃并被农业部授牌;对圃内保存的种质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旱、抗寒及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对资源进行共性、个性描述及共享利用;筛选优异咖啡种质18份,创制优异咖啡新种质13份,获得杂交组合后代49份,审定和认定咖啡新品种各1个,注册登记新品种5个,建立配套的种苗生产和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0 000 hm2,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咖啡锈病是咖啡的主要病害,危害性最大。受害的小粒种咖啡植株轻者减产,重者死亡。咖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幼果和嫩枝。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德宏州旱地分布和气候特点,采取咖啡/乔木作物/农作物三元复合栽培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咖啡/乔木作物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存在的成本回收期长、咖啡幼树成活率低、长势弱、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元复合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超过了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和橡胶、咖啡、柠檬、茶叶等单一栽培模式的,充分展示了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咖啡果皮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可作为潜在的有机肥源用于农业生产,但果皮直接还田会抑制咖啡幼苗生长,需腐熟后还田。本研究设置咖啡果皮、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粉碎咖啡果皮、粉碎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4个堆沤处理,研究不同堆沤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对咖啡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果皮的肥料化利用提供依据。室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碎或粉碎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处理对果皮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果皮粉碎后添加酶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果皮直接堆沤腐熟相比下降7.90%。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施用不同堆沤腐熟处理后的咖啡果皮均可显著促进咖啡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但促生效果有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腐熟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氮平衡指数分别增加了50%以上,促生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生产上采用果皮粉碎后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以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小粒种咖啡7963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热带农业研究所通过7年的栽培,总结出小粒种咖啡Catimor CIFc 7963(F6)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选育壮苗,深槽重肥,合理密植,自然荫蔽,\虫害防治,覆盖免耕,复干复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阐述了云南农垦咖啡产业的40年来,在咖啡生态类型区区划上,栽培规程、高产早产栽培经验、引进、选育抗锈良种、病虫害防治研究、研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以及科技普及等八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这些科技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了咖啡的产量和质量,使我省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世界和国内咖啡产销情况、海南咖啡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就海南中粒种咖啡生产的发展战略提出8点看法,包括①加强对咖啡生产的宏观组织管理;②制订扶持咖啡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③发展规划;④加强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⑤加快良种的引种和选育种;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⑦疏通产品销售渠道;⑧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小粒种咖啡在海拔900m以下的植株生长量和第3年的产量大于海拔1100、11300m植区的生长量和产量,但随海拔升高咖啡干豆千粒种增加,大象豆减少,随海拔升高,咖啡的果酸度增加,杯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两度造访台湾,纵深考察台湾咖啡的过去和现在。得出台湾早期引种咖啡的准确年代为1884年的结论,认为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和后来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与国外通商和日本占领统治台湾有关,也与台湾本土自身的特色和天时地利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综述国内外咖啡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我国咖啡营养诊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咖啡营养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