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雏鹅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以侵害7~20日龄雏鹅为其主要特点,成鹅不容易感染,但可带毒,成为传染源。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由种蛋垂直传播。饲养条件不善,管理粗放,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雏鹅舍潮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均可诱发本病发生。由于本病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 d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以经卵将疾病传至下一代.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仅对雏鹅(包括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感染发病,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4~5日龄开始,数日内即波及全群,病死率为70%~95%,甚至达到100%,雏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给我区养鹅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本病发生于孵化季节,主要侵害5~2O日龄的雏鹅,且传染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尚未见有发生的报道。本病易发生于 3~ 2 0日龄的雏鹅 ,发病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 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最早发现本病的雏鹅为 3~ 5日龄 ,2~ 3天内迅速波及全群 ,7~ 1 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 ,一般死亡率为 70 %~ 95% ,最高达 1 0 0 %。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鹅的易感性逐渐下降 ,1 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 0 % ,2 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30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但近年来亦偶…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不易感染.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 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2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造成本病的垂直传播.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发,在高度集中的孵化地区,呈一定的周期性.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本病毒对雏鹅、仔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等家禽类及哺乳类动物无致病性。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内的小鹅免疫功能不全,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多;不同地区、日龄、免疫状况的鹅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各不一致。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相似文献   

7.
正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的雏鹅。根据雏鹅感染的日龄不同,本病可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可引起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全部死亡。本病有严格的年龄相关性,1周龄以内雏鹅感染死亡率达到100%,2~3周龄的雏鹅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死亡率可能低于10%,而4~5周龄雏鹅感染后,造成的损失可能不大,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善,继发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使最终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9.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点.该病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常发生于孵化季节,一般主要侵害5 ~20日龄的雏鹅,传播迅速,成年鹅不易感染.鹅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饲料,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拥挤等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鹅业的发展.笔者在门诊遇到一例典型病例,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临诊特征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下痢。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是可经卵将病传至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初生雏鹅的急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在雏鹅中发生,3-20日龄最易感,2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致死率可达70%-95%,甚至达100%。  相似文献   

12.
<正>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仅雏鹅发病,潜伏期3~4 d,发病后数日内波及全群,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最早1~4日龄开始发病,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下降,2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死亡率也低。本病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1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1.1最急性型通常发生在一周龄内的雏鹅,常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或发  相似文献   

13.
1小鹅瘟是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播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0~20日龄左右的雏鹅。潜伏期为3~5天,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型,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15日龄以下发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其主要表现是精神不振,低头缩颈,食欲废绝,严重水样下痢和呈现神经症状。7日龄左右为高发期,发病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可达90%~100%。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鹅、病愈带毒鹅及健康带毒的种鹅,病毒随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用具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发病;雏鹅也可通过带毒的种蛋感染。该病传  相似文献   

16.
鹅主要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  相似文献   

17.
<正>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临诊特征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下痢。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是可经卵将病传至下一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鹅细小病毒,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鹅,具有传染快而病死率高,番鸭也易发生感染。2007年4月邳州市某养殖户饲养的雏番鸭暴发了小鹅瘟,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GP)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其病理变化特征为渗出性肠炎,主要危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某种鹅场引进650羽雏鹅1—18日龄死亡、淘汰19羽,19日龄发现病雏鹅,3日内死亡111羽,据流行病学,临床症候,剖检特征性病变,诊断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 1.1症状潜伏期为3~5天,根据病程可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