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1头部、面部的皮疹山羊皮肤霉菌病、小孢霉菌病及钱癣都是真菌性疾病,最易发生在头部、面部都表现痒感,经常擦痒、掉毛。山羊皮肤霉菌病局部皮肤有明显界限的癣斑或秃斑,其上带有残毛或裸秃,常覆以鳞屑、结痂,或皮肤皲裂和变硬,有的发生丘疹、水疱和表皮糜烂。可取病区少许毛或碎屑,置载玻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钠1滴,在酒精灯上加热,静置5分钟,盖玻片镜检可见孢子在毛干内排成链状,毛外也可见到  相似文献   

2.
郭晶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177-177
1山羊皮肤霉菌病 本病由皮肤霉菌引起,以头部发生圆形或不整形脱毛,形成鳞屑和斑秃为特征。各种动物均可感染,牛最易感,人也可感染患病,经常擦痒、摩擦。病变多呈圆形,直径1-4厘米,严重时几个秃斑连在一起形状不规划。病变部脱毛,覆盖一层白色或灰白色鳞屑,刮去鳞屑露出淡红色皮肤,发病后期鳞屑自行脱落,呈光滑淡红色秃斑,脱斑周围被毛最易拔脱。  相似文献   

3.
羊钱癣又称羊皮肤霉菌病,是由毛癣菌属的疣毛癣菌、须毛癣菌和小孢霉菌属的几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奶山羊和山羊均可感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山羊均可发生,但以幼羊较为易感。1 发病规律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如羊舍内的墙壁、饲管用具、饲养员的手和衣服均可成为传染媒介,也可通过引进病羊感染发病,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2 症状和诊断 主要病变在头部,以眼眶周围和鼻梁多见,其次为唇边、面部、外耳壳及头顶部。病变多呈圆形,直径1~4cm,严重的可见几个秃斑连结在一起呈不整形。病变部脱毛,覆盖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鳞屑,刮…  相似文献   

4.
<正> 牛匐行疹病俗称秃毛癣、脱毛癣、钱癣、黄癣等,通称皮肤霉菌病。是由发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种皮肤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呈现界限明显的结痂性圆形癣斑,癣斑上覆有皮屑,有痒感和触痛。畜主常疑为牛  相似文献   

5.
1伴有强烈痒感及皮癣者 该类病症通常见于皮肤霉菌病、疥癣、脂螨病、疥螨、痒螨、訇行癣。癣一般呈圆形、椭圆形,表面有渗出,边缘有皮屑,痒感明显。动物因擦痒而掉毛,如钱癣、訇行癣多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在癣边缘病健交界处刮取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无螨虫。訇行癣表现育圆形丘疹状,瘙痒与钱癣类似。但訇行癣被覆痂皮逐渐增厚达1厘米,脱落后形成秃斑。  相似文献   

6.
皮肤霉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牛、马最易感,猪、绵羊次之;山羊罕见,且易误诊为疥螨病。现将我院实验牧场山羊群由毛癣菌属霉菌引起的皮肤霉菌病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与临床表现我院教学实验羊场饲有奶山苹与本地山羊共16只,该场曾于1989年4月从本省纳雍县维新区购进本地山羊多只,当时发现1只黑羊羔腹部皮肤有一小块秃斑,误认为羊疥  相似文献   

7.
皮肤霉菌病是由多种皮肤霉菌引起的畜禽及人的毛发、羽毛、皮肤、指(趾)甲、爪和蹄等角质化组织的损害,形成癣斑,表现为脱毛、脱屑、渗出、痂块及痒感等症状,俗称“钱癣”。牛皮肤霉菌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在1~4月份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8.
<正>9皮肤霉菌病9.1皮肤霉菌病由须毛癣真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以皮肤角质化、炎性坏死、脱毛和断毛为特征的传染病。四季皆发,以春、秋季换毛期为甚,各年龄獭兔均易感染,尤以仔、幼兔发病率最高。9.2须毛癣菌病多发生脑门和背部,表现为脱毛呈圆形,形成边缘整齐的秃毛斑,显露淡红色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灰色鳞屑。小孢子霉菌多发生头部,先由嘴周围及耳朵、鼻、眼、面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环行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  相似文献   

9.
弥渡县一奶牛场于2003年底从国外引进一批奶牛,患有皮肤真菌病,该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传染快、蔓延广。经过2个月的防治,全部治愈,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的奶牛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呈隆起的圆斑,形成灰白色石绵状痂块,痂上残留少数无光泽的断毛或裸秃,癣痂面积大小不等,有铜钱大或核桃大,严重的融合成大片或弥散,皮肤皱裂和变硬。患畜剧痒、不安、摩擦、减食、消瘦等。2诊断2·1初诊根据本病特点及症状初步诊断为奶牛皮肤真菌病。确诊应作实验室检查。2·2确…  相似文献   

10.
皮肤霉菌病俗称钱癣,是由毛癣菌属或小孢霉属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皮肤病。犊牛皮肤霉菌病在贵州尚少报道,1985年6—8月间,我所养牛研究室育肥试验的犊牛中,发生主要以头颈部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秃毛圆形的癣斑,表面覆有灰白色或黄白色鳞屑硬皮,并伴有痒觉的一种接触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我县某养殖场,从外省某地引进20头西门塔尔青年牛,饲养一月后引进牛相继发生尤如“钱癣”的病、10d内所引进牛和同舍饲养的3头黑白花奶牛都不同程度染病。经过诊疗确诊为牛皮肤霉菌病,并且10d内全部得到控制和治愈。1 症状病变常见于牛眼眶、口角、面部、肩部、臀部和肛门周围。病开始为小结节、上面有些癣屑,逐渐扩大呈隆起的圆斑,形成灰白色石棉状痂块、痂上残留少数无光泽的断毛。癣痂小者如铜钱状,大者如核桃大。病牛剧痒、不安,依靠饲槽或木桩、墙壁或病牛互相摩擦,触诊患部拒按痛疼,减食、消瘦。2 诊断据临诊特点为局…  相似文献   

12.
皮肤真菌病俗称“癣”,是由毛癣菌和小孢子菌等引起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癣斑常见于眼眶、口角、面部、颈部、会阴部,也可蔓延至体表皮肤的各部位,在皮肤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脱毛,渗出并覆盖鳞状皮屑或痂皮为特征。本病多发于冬季和秋末春初。潮湿的兔舍,污秽  相似文献   

13.
牛钱癣病是一种真菌性皮肤传染病,又称脱毛癣、秃毛、匍行疹和皮肤霉菌病.其特征是皮肤、角质及毛囊发炎或秃毛,形成界限明显的圆形、不规形、不规则圆形或轮状癣斑.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6月 ,新农镇三图村农户赵某饲养的仔猪发皮肤病 ,来本站就诊。经了解 ,去年赵某从外地购进1头新母猪 ,到目前为止这头母猪共产仔 3窝 ,每窝都发过皮肤病 ,平均发病率 5 0 % ,死亡率 1 0 %。经检验为皮肤霉菌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仔猪在产后 2~ 3天面部就开始发红、肿大 ,然后出现丘疹、水泡和皮屑 ,面部发生脱毛 ,有粘性分泌物或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痂壳。患部皮肤出现高出于皮肤界限明显的癣斑 ,其上带有杂毛 ,常覆盖有鳞屑痂皮或皮肤皱裂和变硬 ,有的发生表皮糜烂。2 诊断  (1 )采取病料 :在患部消毒后 ,于病变部与正…  相似文献   

15.
<正>牛钱癣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真菌性皮肤病,又称脱毛癣、皮肤霉菌病、秃毛和匍行疹。主要由疣状毛(发)癣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多数是由疣毛癣菌、须毛癣菌所致,主要症状是牛皮肤、角质和被毛发生秃毛现象和皮炎症状,多数为边际明显的圆形、不整形或轮状癣斑,病牛会有不同程度的痒感。一般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蚊虫叮咬等媒介传播,其传播速度较快,体弱的病牛甚至会在冬天因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16.
皮肤霉菌病又称真菌癣病,是由多种霉菌引起的,人和动物毛发、羽毛、皮肤、指(趾)甲、爪、蹄等角质化组织受到损害而形成癣斑的病症。该病以脱毛、脱屑、渗出、痂块及痒感等为临床症状,在世界上广泛分布,我国已有多省报道了此病。规模养猪场一旦发生该病,可在人畜间构成交叉感染,短时间内难以净化。  相似文献   

17.
家兔皮肤霉菌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主要侵害家兔的皮肤和被毛.本病通过接触传染,兔营养不良,兔舍卫生、采光和通风不良均可导致发病. 症状:霉菌主要生存于皮肤角质层,一般不侵入真皮层.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可引起真皮充血、水肿,引发炎症,面、足部症状尤为明显,可出现硬块和浅表溃疡,病变部及其周围常发生毛发脱落,引起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皮肤霉菌易与疥癣混淆,二者的区别为:①霉菌病痒感不明显,而疥癣有剧烈的痒感;②霉菌病有特征性癣斑;③通过镜检病料,疥鲜可找到螨. 治疗:①患部外涂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②在病情严重的兔场,每千克…  相似文献   

18.
家兔皮肤霉菌病又称脱毛癣,是由毛癣菌和小孢子菌等真菌感染家兔皮肤而引起的。临床上多表现为毛囊损坏、脱毛等一系列症状。家兔传染性皮肤霉菌病主要侵害皮肤,传染性强,病兔始于仔幼兔口、鼻、眼周围,继而传播到肢端、腹部和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9.
正肉牛钱癣病也叫做皮肤霉菌病,是由于感染皮肤霉菌中的小芽孢癣属和发癣属真菌而发生的一类传染性皮肤病。牛对该病的易感性较高,且任何性别和年龄都能够感染,尤其是幼年阶段最容易发生。病牛在头颈部等皮肤上形成界限清晰的残毛或者秃毛,呈现圆形癣斑,且大小不同,可影响养牛业的发展。1流行病学1.1病原特性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疵毛癣菌而引  相似文献   

20.
猪的皮霉菌病经常遇到,其经过比其它家畜轻微。在各个国家脱毛癣和小孢子霉菌病均有发生。脱毛癣和小孢子霉菌病的病原体为红色毛发癣菌、须癣毛菌(M.Otcennaseket al.,1970;J.Ab-dellah et al.,1973;B.Arora et al.,1973;H.1974)。从患小孢子霉菌病的猪分离出小孢子霉菌,犬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