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最小养分律法最小养分是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元素的最小养分。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他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而当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时,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其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饲料》2007,(7):5-5
作物健康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多种养分,施肥则是通过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的过程。土壤可以为作物提供一部分养分,但不同土壤提供养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物本身也有各自的养分需求特点。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土壤本身的养分供应状况,掌握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测土配方施肥即通过土壤化验,评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结合拟种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确定全生育期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草田轮作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1.1 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不同作物要求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也不同.如果连年种植对土壤养分要求相同的作物,就会使土壤中某些营养物质日渐贫乏,不仅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而且影响作物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这几年的入户调查施肥情况,许多农户施肥有这几方面的误区:第一肥料下得多,就产得多的认识,造成投入增加.第二用旋耕机打地前匆忙撒施肥料,表施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挥发,浪费严重.第三有机肥用量下降,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重施化肥,少施或不施农家肥的现象很普通,只用地不养地,造成许多土地板结严重,抗旱、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第四在化肥施用上,各作物间极不平衡,经济作物用量大,粮食作物用量少.盲目施肥现象不仅造成化肥浪费严重,同时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针对上述不合理施肥现象,在对任何一种作物施肥时,要根据你在什么地上种什么作物,确定施什么肥料.然后再计算出施多少肥,具体什么时期施,以什么方式施肥效果最佳.我们的目的是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施用肥料的确定.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包括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无视最小养分而补充其它养分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即土壤的供给能力最低的那种养分,这就是我们要补给的养分.  相似文献   

5.
作物根外施肥可直接供给作物有效养分,防止在土壤中被固定或转化而降低肥效。当要系的吸收力弱时可进行根外施肥,作物容易吸收到养分。如水稻生长后期叶部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会收到良好效果。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及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之不同丰缺级别土壤适宜施肥量的确定变得简易便捷,利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结合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为10%,以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建立了氮、磷和钾不同丰缺级别土壤、在若干肥料利用率情形下、以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作为变量的适宜施肥量检索表,并以上述3个适宜施肥量检索表为依据,分析了适宜施肥量与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探讨了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及其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的终极趋向点及其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结合紧密、便于应用的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以期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减少试验工作量、简单易行,研究在对"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现有计算公式系统评析的基础上,选择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应用公式进行改造:适宜施用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改造方案为以"缺素处理产量"替代"基础产量",将"全肥处理产量"作为"目标产量",把"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引入公式,用"单位经济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替代"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结果表明:经过推导得到一个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利用新应用公式,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之"常规5处理"田间试验基础上,无需再增加任何试验处理,即可直接计算出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弥城镇是弥渡县玉米生产大镇,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hm2.本文主要探索了玉米在弥城镇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用方法,获取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缺陷,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超量投入、水资源投入量大、有机质投入不足、连续单一种植同一作物等,造成日趋严重的大棚土壤质量恶化,其具体表现为:1.土壤酸化。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大棚蔬菜土壤酸化较为普遍和严重。大棚菜地土壤酸化造成的危害,一是会加剧土壤盐基离子的淋失,从而导致土壤;养分流失,造成土壤养分贫瘠,并降低作物品质,同时造成土壤结构,特别是团粒结构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通过土壤养分速测的方法,以玉米为目标作物,以通榆市为例,根据作物需要量和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条件下测土配方的施肥量,并且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效益。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应地制宜的调整氮、磷、钾肥的用量,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浪费和污染,达到了玉米增产、节本、增效以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6,(8):11-11
施入土壤中能缓慢释放其养分的肥料,称为缓释肥料。它对作物具有缓效性或长效性。广义的控释肥料包括能延长养分释放期的一切缓释肥料,而确切地控释肥料,是指那些养分释放速率能与作物需肥规律相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肥料。这类肥料能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饲草作物是指为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侵蚀,累积和保护土层,增加土壤养分和含水率以及提高土壤质量而种植的植物。饲草作物为农田土壤提供了诸多益处,其还有助于增加和维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本文对多种饲草作物对土壤特性的作用,如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碳固存、土壤硝态氮淋失、土壤水分和土壤健康等进行综述。饲草作物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其自身对土壤的作用,其他考虑因素还包括天气条件,播种时间,是否为豆科植物以及杀灭饲草作物的时间和方法。研究表明,饲草作物也可用于减缓气候变化,抑制作物中的杂草,增加可交换的营养物质如Mg2+和K+,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另外,覆盖作物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杀灭覆盖作物的方法,其可能成为病原体的寄主,饲草作物的再生性以及短期收益不明显。尽管有一些局限,饲草作物仍被认为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整体健康状况,为主栽作物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绿肥在用地养地、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绿肥对主作物系统的影响,本文查阅了2015年以来主作物耦合绿肥的相关文献,归纳了绿肥对主作物农艺性状、病虫草害的防控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总体上,绿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养分转化,提高主作物对养分、水分的利用效率;影响主作物生理生化,促进主作物生长,提高主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效降低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实现绿色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强对绿肥种植经济效益的评估和绿肥-主作物一体化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强化绿肥产品的推出与销售。  相似文献   

14.
马源  张德罡 《草业学报》2020,29(11):172-182
了解根际土壤养分碳、氮和磷的转化和循环利用是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性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根本问题。草地根际过程能够反映土壤碳、氮和磷等养分的周转速率,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竞争和捕获,维持根际微环境中各组分的养分平衡,同时与作物相比,草地土壤中养分元素碳、氮和磷的耦合性更强。因此,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维持养分转化和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报道,调控根际微环境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关键物质-根际分泌物,同时根际分泌物也是介导根际微生物和根际酶活性的关键物质。当草地环境发生改变时,该区域的根际分泌物、根际酶活性和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导致该区域土壤养分的供应量和有效性发生改变,最终影响草地生产力和养分的有效利用效率。因此,深入探究草地根际过程对养分循环的调控机理,对于揭示草地植物与微生物间养分物质的分配利用和养分收益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根际分泌物、根际酶和根际微生物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和互作机理,总结草地根际过程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并对草学领域未来在根际微域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吉林省双辽市配方施肥在宏观上,坚持稳磷、增职、加钾、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微观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目标产量配方的技术要点是:l.养分平衡法。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应施的肥料养分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应施肥的肥料养分一作物需要吸收的养分一土壤可供的养分养分平衡法中的施肥量(千克/公顷)可用百千克经济产物所需某养分量和产量指标/100的乘积与土壤供肥量和有机肥数量及含量。利用率的乘积的三者之差再与化肥有效成分及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乘积的比值来计算。土壤供肥数量可用面积、…  相似文献   

16.
顾丽慧 《当代畜牧》2014,(33):44-45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土层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碱不但直接影响土壤的养分转化和供应,还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土壤有毒物质的转化分解,严重时影响土壤的缓冲性,从而影响肥力。甘肃省肃南县祁丰乡天生场新开垦耕地碱性较严重,严重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盐分浓度高,根毛细胞里的水分反渗出去,造成根系干缩,地上部分萎蔫,严重的整株死亡,有些盐分还对作物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粱属粮饲兼用型作物,是我县主要的旱田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而且可实现农作物的轮作倒茬,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轻病虫害发生。为了提高单产,下面介绍高  相似文献   

18.
依托2014年晋西南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小麦单播、苜蓿单播和小麦-苜蓿混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内,3月份苜蓿单播速效氮含量高于小麦单播和混播,6月份苜蓿单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整个生育期60~200cm层苜蓿单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小麦单播和混播。与单播相比,小麦-苜蓿混播不仅提高了小麦植株氮含量,还增加了作物系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小麦-苜蓿混播净增产高达2903.9kg/hm~2,作物系统产量较小麦单播提高了22.4%,较苜蓿单播提高了44.8%,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间套作种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9.
1特点目前的复合肥生产多使用测土配方测出土壤的养分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1.资料收集。(1)收集区域内种植业生产信息。一是区域内主要作物种类、产量,可从当地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中获取。二是区域内土壤养分特征,可从当地土壤基础书记库中获取。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