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单胃动物小肠内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其调控机制。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在单胃动物体内的降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双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小肠内,由小肠内绒毛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双糖在双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形式,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其吸收机制可分为3个途径:主动吸收、被动吸收以及通过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其中主动吸收是主要的吸收途径。调控小肠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因素较多,包括吸收面积、Na 电化学梯度、细胞膜脂质成分、转运细胞与非转运细胞比例、转运子周转速率、亲和系数等因素。通过多种因子的调控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满足动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寡糖(Oligosaccharide)是双糖和10个以下单糖经糖耷键连接而成的低度聚合糖总称,以区别于分子结构中含州个以上单糖的多糖类。寡糖又称低聚糖,包括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两类。普通寡糖中有人们熟悉的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麦芽三糖等,这些糖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对肠道有益菌并无生长促进作用。另一类是功能性寡糖,如棉子糖、水苏糖、帕拉金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帕拉金糖、低聚龙胆糖等,它本身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却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基料。以前对寡糖的营养功效…  相似文献   

3.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被非反刍动物摄入后,在消化道内逐渐降解成葡萄糖等单糖以及少量的双糖.小部分葡萄糖在门静脉回流组织(PDV)中进行供能代谢,大部分被小肠绒毛吸收而进入门静脉.葡萄糖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的Na+依赖型葡萄糖协同转运1(SGLT1)、Na+/K+ATP酶、葡萄糖转运子2(GLUT2)以及与吸收有关的调控因子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脱酚棉籽蛋白因为加工过程中有脱壳工序,粗纤维含量极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和淀粉相对较多,且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三糖(棉籽糖、水苏糖)、多糖、淀粉等组成非常全面,可溶性好。棉籽蛋白中磷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使之能够迅速繁殖到足够的数量,从而充分合理地降解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寡聚糖,可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和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改善畜产品质量;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及肉蛋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等。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或其他豆科作物种子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糖类的总称,主要成份是单糖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籽糖(三糖)、水苏糖(四糖)等。  相似文献   

6.
异麦芽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麦芽低聚糖也称为α-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Isomalto-oligosaccharide),是寡糖的一类。IMO为直链麦芽糖分子中具有分枝状链合的双糖及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Branching oligosacchariderb和α-葡聚糖。分子中含α-1、4键,α-1、6键,少量α-1、3键和α1、2键,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其次为异麦芽四糖、黑曲糖、曲二糖等。  相似文献   

7.
异麦芽低聚糖也称为α-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Isomalto-oligosaccharide),是寡糖的一类。IMO为直链麦芽糖分子中具有分枝状链合的双糖及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Branching oligosaccharides)和α-葡聚糖(α-Gligosaccharidesb。分子中含α-1、4键,α-1、6键,少量α-1、3键和α-1、2键,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其次为异麦芽四糖、黑曲糖、曲二糖等。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的消化与营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与单胃哺乳动物截然不同 ,要比单胃哺乳动物复杂得多。单胃哺乳动物对三大营养要素——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消化都是通过消化液把它们分解为较简单的形式后吸收 ,再利用这些物质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自身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各种物质。在单胃动物 ,糖类通常被消化液分解为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和双糖 (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 ,这些糖类被吸收后在体内氧化产生供应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或合成为脂肪贮备 ;脂肪是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将高级脂类分解为甘油三脂或其它低级脂类被吸收 ,作为…  相似文献   

9.
过瘤胃淀粉在奶牛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瘤胃微生物发酵、小肠消化酶的消化和体组织的分解。瘤胃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丙酸和丁酸 ,其中丙酸为生糖前体 ,乙酸和丁酸为生酮前体(冯仰廉 ,1991)大多被瘤网胃吸收 ,吸收后一部分被氧化或被代谢利用 ,如果不被氧化 ,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Dijkstra)等 ,1993)。奶牛饲料中部分潜在的可消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能够避开瘤胃的发酵到达小肠 ,受到水解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a -糖酶的消化 ,产生氨基酸、长链脂肪酸和单糖 ,被小肠吸收后通过门静脉入肝。肝脏是生糖…  相似文献   

10.
海藻糖的应用及海藻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藻糖(Trechalose)又称酵母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双糖。最初由Wiggers等于1882年从黑麦的麦角菌中分离出来。后来发现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尤其在霉菌、蘑菇等真菌中含量高,是国际上最近开发的主要低聚糖之一,在脱水、干旱、高温、冷冻、高渗透压及有毒试剂等不良环境条件下能保护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感染微生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动物体内原籍菌群发生易位 ,数量发生改变或易主 ,从而使微生态由平衡状态转变为不平衡状态的过程。微生态防治就是以微生态失调为理论基础 ,通过利用微生态制剂 ,给失调的微生态补充益生菌或通过补充益生元而调整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是指人为的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既不能被畜禽机体吸收和利用 ,又不能被肠道大部分有害菌利用 ,只能唯一的被肠道有益菌选择吸收。促进其增殖的物质 ,多为短链分支的糖类物质 ,如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潘糖、果寡三糖、果寡四糖、果寡五糖、半乳寡糖、大豆寡糖、龙胆寡糖、甘露寡糖、…  相似文献   

12.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被非反刍动物摄入后,在消化道内逐渐降解成葡萄糖等单糖以及少量的双糖。小部分葡萄糖在门静脉回流组织(PDV)中进行供能代谢,大部分被小肠绒毛吸收而进入门静脉。葡萄糖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的Na^ 依赖型葡萄糖协同转运1(SGLT1)、Na /K ATP酶、葡萄糖转运子2(GLUT2)以及与吸收有关的调控因子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动物生产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锌的代谢、来源、生物学效价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详细的介绍。1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作用正常动物体内锌的总含量约为30毫克/千克。锌的吸收部位因畜种有所不同,在单胃动物锌主要在小肠远端被吸收;在反刍动物约有1/3的锌在真胃吸收,其余在小肠;鸡在腺胃和小肠。被吸收的锌与血液转运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脏和其它组织。锌在体内以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参与代谢,吸收过程包括快速进入粘膜细胞和比较缓慢地进入血液两…  相似文献   

14.
一、蛋白质1.牛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后,由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其中一部分在肠粘膜中被合成为血液中的蛋白质,其余的氨基酸经门静脉到达肝,再从肝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选择性地吸收,利用血液中的氨基酸。过剩的蛋白质发生直接的脱氨基作用,非氮部分作能量被利用,而另一部分作为蛋白质被贮存。牛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它吸收氨基酸和比氨基酸更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来制造菌体蛋白质。原虫也能利用菌体蛋白作为营养的一部分。这样,非蛋白氮化合物由微生物合成氨基酸或蛋白质,变成为微生物体的营养后,可以被牛利用。由牛的消化器管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中毒多发生于猪,牛、马也时有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据有关书籍记载,马铃薯毒素(龙葵素)为一种弱碱性糖甙,溶于水,具有腐蚀性和溶血性,遇酸极易分解成各种糖基和苷类,受高温能使其破坏.对龙葵素已经被吸收,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的龙葵素中毒,我们利用冰醋酸溶液进行静脉注射,来观察其分解血液中龙葵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钙、磷是机体组织中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们大部分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血液中的钙、磷有重要生理作用,血钙与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磷是许多酶系的成分,对脂肪和糖的吸收代谢有密切关系。在维持正常的酸碱度中,磷酸盐则是重要的缓冲物质。  相似文献   

17.
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将麻醉剂转运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给药方法,麻醉剂在肺泡被吸收进入到血液,再由血液转运到中枢神经系统.吸入麻醉能较好地通过控制麻醉剂量来控制麻醉深度,大多数吸入麻醉剂都可被迅速的吸收和消除,这是其他麻醉剂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皮肤产生或日粮供应。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维生素D在肝脏内转化成25-羟基维生素D(25(OH)D)),这是维生素D在血液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25(OH)D)在肾脏中被进一步分解成1,25-  相似文献   

19.
双菌种混合发酵醋糟生物蛋白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于1994年研制用酵母发酵醋糟生产醋糟生物蛋白饲料,醋糟中含有的残留淀粉不易被酵母菌吸收利用,单宁则有苦涩味,影响其适口性,一直不易被养殖户接受。为此我们将生产工艺由单菌种发酵改为双菌种混合同步发酵,除用酵母菌外,又引入糖化菌(黑曲霉),首先通过糖化菌种将残留淀粉转化为易被酵母菌吸收利用的单糖或双糖,然后主发酵菌种饲料酵母将醋糟中非氮物质转化为蛋白质,两菌处在同一条件下,同一发酵期间,完成各自的发酵功能,起到菌种间优势互补作用,有效地提高醋糟的营养价值,并改善了适口性。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酶制剂在鳖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鳖配合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作用与意义 鳖无论摄食天然饵料还是人工配合饲料,其中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等,必须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成能够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若消化酶不足就会影响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