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瑞棠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4):18-19,23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一是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受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流速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五是养殖管理方式陈旧,导致退潮后苗帘污染物多,影响坛紫菜生长。为此作者根据近年发病情况,提出几项防病害技术措施,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烂苗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8年9月中旬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一是受到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交换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为此作者及时提出防病害技术措施和对策,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放流和养殖大规格参苗可提高其成活率,而且种苗规格越大,生长越迅速。很多地方采取参苗海上中间育成,但成活率受海上环境条件的影响,难如人意。近几年来山东省荣成市西霞口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在室内水泥池用网箱上铺黑色波纹板进行参苗的中间育成,使成活率达到85%,而且...  相似文献   

4.
<正>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发生[1]。刺参养殖主要的病害有腐皮综合征、化板症、烂胃病、盾纤毛虫病等,其中腐皮综合征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幼参到成参均可发病,幼参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在细菌性疾病中,尤以黑鳃病和烂鳃病常见,对养虾业影响很大。现笔者依据多年从事对虾疾病防治的实践,谈谈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的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海参的育苗和养殖在绥中县取得了快速发展,育苗水体达到20万m3,年产商品参苗75万kg,数量达1.41.8亿头,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面积为2 670hm2,每年需投放参苗0.71.8亿头,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面积为2 670hm2,每年需投放参苗0.70.8亿头,约35万0.8亿头,约35万40万kg,参苗的生产在我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近几年参苗的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出现参苗价格低于商品参价格的情况。部分养殖户看到参苗便宜,不顾自己参池的养殖条件,盲目加大投苗密度,结果导致海参疾病频发、参苗成活率低(只有百分之几40万kg,参苗的生产在我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近几年参苗的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出现参苗价格低于商品参价格的情况。部分养殖户看到参苗便宜,不顾自己参池的养殖条件,盲目加大投苗密度,结果导致海参疾病频发、参苗成活率低(只有百分之几分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扩大,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靠室内工厂化育苗解决养殖生产上的需要,而室内工厂化育苗病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刺参幼苗进入底栖生活后由于水质恶化、细菌、病毒感染、操作不当等经常出现“滑板”、“烂胃”、“烂边”现象。药物过量使用,加大育苗成本,底播养殖后抗病能力减弱、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9.
鳗鲡“三类苗”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主要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而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鳗鱼养殖过程中,“三类苗”所占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鳗鱼的养殖成本、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在当前鳗价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鳗鲡“三类苗”的数量显得尤其重要。一、导致鳗鲡养殖产生“三类苗”的主要原因1.苗种质量差。在鳗鲡养殖过程中,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若鳗苗表现为体弱、个体大小不均匀或由于暂养时间过长而体表呈黑色素沉淀,此种鳗苗容易形成“三类苗”。2.鳗鲡作为性情凶猛的鱼类,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容…  相似文献   

10.
参苗是海参养殖成功的基础,科学放养参苗是海参池塘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海参养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养殖户并不完全懂得如何科学放养,致使参苗放养成活率低,从而严重影响了刺参的养殖效益。现将参苗购买及放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放流和养殖大规格参苗可提高其成活率,而且种苗规格越大,生长起迅速。有些养殖单位采取参苗海上中间有成的办法,但成活享受海上环境条件的影响,难如人意。近几年来我们在室内水泥他用网箱上铺黑色波纹板的办法进行参苗的中间有成,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85%,而且最大个体达五Zcm。一、养殖条件互.水泥他条件:每个中间有成他为5X0.9X0.6m,中间育成总面积为山川m‘,可养殖参苗100万尾以上。自制网箱规格为0.85X0.85x0.3m,网眼为0.scm的双层网衣制成,此网箱中加入两块0.7X0.sin的黑色波纹板供参苗附着。z水质条件:海水比…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多年的实践表明,放流参苗的规格越大,则成活率越高,而且放养规格越大,生长越快,抗病和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越强。很多地方采取海上或池塘中间育成,池塘需要大潮时每天换水,保证一定的水质和饵料的质量。参苗的生长和成活率易受环境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把当年培育的1cm左右的参苗放在网箱中暂养,此网箱由网眼0.4~0.5mm的双层网衣所构成。在网箱中可加入黑色波纹板供参苗附着用(波纹板上钻有均匀的小孔透气用),把网箱放在水泥池中流水养殖,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再放入海中养殖。实践  相似文献   

13.
季东升 《齐鲁渔业》2002,19(2):26-26
一、池塘养殖 养殖池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好,南北各设1个进、排水闸口,海水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为30%,保持水深70~120 cm。池中可设人工海参礁,用水泥和瓦片错差叠加而成,也可用其他材料制作,目的是给参苗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体长1cm的小参苗要用网袋投放:网袋口半开,让参苗慢慢爬出来。4~5cm的大参苗可直接投入池内。投放密度每平方米10~20只。 二、病害防治 稚参培育阶段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加之培育密度过大,稚参易患具传染性的“溃烂病”。主要症状是稚参的皮肤溃烂,直至躯体全部烂掉而只…  相似文献   

14.
<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种类。刺参受病原菌侵害后会出现腐皮综合征、烂胃症、口围肿胀症等疾病。仅2003-2005年,由于刺参腐皮综合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20亿元。2016年年初,福建宁德霞浦海参在养殖过程中也频繁出现腐皮综合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14,(8):62-62
1烂鳃病鳃是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呼吸器官,鳃组织溃烂是引起海水养殖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用鳃呼吸的海水养殖动物易患的共有疾病之一,烂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细菌引起的,有寄生虫引起的,也有真菌引起的,间接原因主要是由水质环境恶化诱发的。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可从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两方面来进行,完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属,是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市场喜爱的一种。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沉箱养殖、室内控温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 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养殖在我国南方海域也逐步兴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养殖户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海参筏式养殖。2010年11月10Et投苗10万只,苗平均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隶属于红藻门、红毛菜科、紫菜属,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大型食用藻类,主要产于福建和浙江沿海,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由于海区养殖超容量、气候异常变化、环境条件恶化、采苗提前和养殖生产追求"三密"(贝壳壳孢子密、采苗密度密、海区种养密度密)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海区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面积不出苗、烂苗和烂菜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笔者走访广东、广西网箱养殖黄颡鱼客户,发现养殖的黄颡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烂嘴烂身现象。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将此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养殖户带来一些解决思路。烂嘴病的表现及原因烂嘴病发于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未见此现象,以烂嘴为主要表现,发病时间基本在每年2~4月份,不同水域、不同水质、大小规格均有发病情况,而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移动养殖即在海区采苗时,把苗帘推向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当时一般海区的水温为29~31℃,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水温较低,以避开高温造成的烂苗。经过一段时间养殖收获以后,随着水温降低至约18~19℃,再及时把低潮区的苗帘移向中潮区和中潮区上部,以防低温侵害蓄小潮不干露烂苗。当水温明显下降至约16℃时,应把中潮区下部的苗帘移向高潮区,以增加光照,延长坛紫菜的生长期。在这种移动养殖  相似文献   

20.
海带渡夏苗烂苗脱苗预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1991年产量达35.70万吨,居世界首位。我省产量占全国的1/5。我省现有三家海带育苗室,育苗面积12000M~2,每年可育14万片(近40亿株苗),供全省17个县、市养殖。我国对海带的生态学和人工养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其病害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十年来,我省曾多次发生海带配子体病变、幼孢子体畸形肿大、病烂和脱苗等,轻则减产,重则几乎绝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害已成为海带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对海带苗病害的研究,势在必行。1989—1991年我们承担了省水产厅下达的“海带渡夏苗烂苗脱苗预防技术研究”课题,在莆田育苗室对渡夏苗发病的主要病症、病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从育苗工艺、生态防病入手,并结合大面积生产,采取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连续3年获得大面积育苗成功。共育苗6.1万片,12亿株苗,创产值213.8万元,盈利45.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本课题试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