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霍炜  文彬 《中国蜂业》2005,56(2):44-44
蜂王贮存通常分为处女王的贮存和受精王的贮存.大多数养蜂人贮存蜂王只不过是短暂的,很快就介绍到蜂群里.贮存群应选择强群,有大量的年轻哺育蜂,用隔板将巢中蜂王囚禁在巢箱卵虫脾,与贮存蜂王要隔开.为了吸引更多哺育蜂,刚羽化的小幼虫应靠近所贮的蜂王,这样年轻的哺育蜂不与贮存的外来蜂王敌对,而采集蜂正好相反,它们会围攻王笼想方设法攻击被囚蜂王.为了能让贮存蜂王尽量靠近幼虫脾,养蜂人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巢框,市场上买不到这样标准的贮王框架. 多年前,俄亥俄州立大学采用一种复杂设备来贮存蜂王,用于蜂王运输或备用.这种特殊的贮王框放在继箱里,隔王板放在继箱底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给无王群诱入新蜂王,还是给生产群介绍1只优质蜂王,或者是从良种场购来的新种王诱入本场蜂群,几乎都采用将蜂王装入王笼扣在诱入群中部的蜜脾上,过一两天把蜂王放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5.
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有丰富的蜜粉源,适宜的气候,强大的蜂群内须有超比例的内勤峰,不间断奖励饲喂.这些条件具备后,就能使王台内有充沛的和高质量的蜂王浆.只有王台内的王浆质优量大,才能培育出体大健壮的蜂王,只有体大健壮的蜂王,蜂群才能繁殖好,取得好的收益.这是养蜂人所其知和公认的常识和谱理.  相似文献   

6.
养蜂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秋,下面就寒地蜂群的秋季管理谈点看法. 1两个"宜早不宜迟" 1.1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以黑龙江北部为例,一般年份7月末大流蜜期到来,而很多资料记载,8月1日蜂王产的卵即可越冬.很多蜂友为了多取蜜而限制蜂王产卵,甚至用无王群采蜜,9月10日以后,寒流来袭,蜂王停产断子,蜂数不足,这样的蜂群很难越冬.所以我提倡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7.
洪德兴师傅说"产细小卵的蜜蜂品种,蜂王输卵管条数多、产卵力强,而产大卵的蜜蜂品种输卵管少",我对蜂王输卵管多少没有研究,但我认为,这与蜜蜂品种有关,产细小卵的蜂王,产卵力强;产大卵的,产卵量相对少些,卵在蜂王体内孕育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外蜜蜂育种工作的研究结果表明,蜂王体重越大,卵巢管数目越多,则交配日程缩短,产卵时间提早,产卵数量增多,封盖子脾面积越大.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养蜂人也都爱养大个体蜂王,大家普遍认为体大匀称、发育良好的大王,易养强群,饲养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  相似文献   

10.
诱王时把失王群每脾两面的蜂身上都喷上"绝螨二号"药液,把准备诱入的蜂王身上也喷上药液,马上放在正嗡嗡作响的蜂群中去,工蜂不围攻,蜂王很安全.  相似文献   

11.
蜂群"秋衰"是自然规律.影响"秋衰"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如下:1)蜂王到秋季产卵自然减少,特别是老、劣蜂王;2)幼虫蜂螨的寄生率提高;3)8月15日后我地基本上没有蜜粉源.在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下,蜂群"秋衰"很快,有的蜂群甚至难以越冬.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老方法囚王越冬,从当年秋繁结束起囚王,到翌年春繁时放王,蜂王被囚长达50多天。当春繁开始放王时,蜂王死亡率50%。原因有三:1)蜂王长时间被囚,体格缩小,“蜂王激素”减少,出现工蜂围王(有的围死在王笼内);2)工蜂不饲喂,特别是对老、残、弱质蜂王,导致蜂王饿死;3)蜂王冻死:“立冬”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冷空气一来,工蜂结团,囚王的王笼被置放到蜂团外,蜂王被冻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春繁,影响全年蜂群的发展和当年的经济效益。笔者自2004年试用“三擒三纵法”,组王越冬,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方法是:当蜂群秋繁为卵、虫、蛹1∶2…  相似文献   

13.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蜂螨、病毒等不利因素.因此,要确保蜜蜂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7,58(1):22-22
“五不”指得是不保温、不奖饲、不扣王、不养弱群、不缺蜜粉。一般蜂王产卵积极性只保持3个周期,之后不仅产卵力下降还酝酿分蜂,而“五不”分区管理法是利用蜂王积极性调控蜂群,随机更换消极的蜂王,免去了传统上为控制自然分蜂采取措施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养蜂实践中无论是换王或者给无王群补充蜂王,都常常涉及到异群调整蜂王和异地调动蜂王.其本质都是:让蜂群接受由非本群或非本地而来的蜂王,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蜂王诱入或介绍蜂王.  相似文献   

16.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7,27(7):27-27
我问过一些蜂友,蜂王产卵谁说了算?很多人脱口就说是蜂王自己说了算.再问若工蜂不喂王浆,蜂王会产卵吗?都说不会.蜂王的生物学特点告诉我们:蜂王是靠工蜂饲喂蜂王浆来维持产卵的,工蜂泌浆越多,蜂王获得的蜂王浆越多产卵也越多,反之越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6期第16页登载的《组织双王群新法》一文,实属想像型的“技术”,用来组织双王群我认为不可能成功。我养蜂多年,也曾企图这样做,既省事,又增加产卵王,何乐而不为。在1999年由椴树蜜场地下来后,我就把已成功20多天的小蜂王分别放在巢箱、继箱里,把老蜂王提前1天提到继箱里,结果既伤蜂又围王,无一成功。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在椴树蜜结束后将两箱的老蜂王提上继箱,巢箱里第2天用小蜂王介入。结果王笼被工蜂围得水泄不通,蜂王根本放不出来,并且咬得死蜂遍地。后来我认为是否是铁纱王笼不行,于是又换1只螺旋的铝丝王笼也没有成功:无王时介…  相似文献   

18.
李小然 《北方牧业》2021,(21):25-26
蜂王的寿命是3~5年,最长的可达9年.以前大部分养殖场蜂王使用2~3年.在蜜蜂养殖中,蜂王的强弱决定着种群的强弱以及蜂蜜的产量,俗话说:"一只好王千金蜜",可见蜂王的重要性.另外,蜂王在一年后所分泌的信息素变弱,控群能力变差,容易引起分群,所以要适时淘汰老蜂王,培育新蜂王.现在的大部分养蜂场为提高产量,利于管理,蜂王大多是一年一换.那么,如何人工培育优质高产蜂王呢?  相似文献   

19.
余申俊 《蜜蜂杂志》2005,25(10):23-23
给蜂王做标记,既有利于区分非种用蜂王,又有利于标记出蜂王品种、年龄,同时还有利于检查蜂群时发现蜂王.蜂王标记有很多种,在这里只介绍颜色标记、数字标记和字母标记3种.  相似文献   

20.
蜂王死亡后,不管是在巢内还是被拖出巢外,总会有一些工蜂围绕在蜂王尸体四周动也不动,样子像是非常悲伤,有时两三天都不散去。这种现象不妨叫它工蜂为蜂王“守灵”。利用这种现象,可及时查找出失王群。2003年在查看蜂场时,我发现了一堆蜜蜂,认为是病蜂出巢聚在一起,上前查看,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