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特性的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抑制原料中养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地保存下来。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当青贮原料温度上升到50℃时,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动,发酵结束。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贮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青贮接种剂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扩大饲料来源的一种简单、可靠而经济的的方法,是保证家畜常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的有效措施。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乳酵菌的发酵程度决定着青贮料的成败。青贮原料由于可溶性糖、水分、乳酸缓冲能的差别,而导致青贮的难易。McDonald认为,植物的高蛋白质含量将提高青贮饲料的缓冲性,而缓冲性提高,在青贮过程中,pH下降速度慢,可导致酸度偏低,易引起酪酸发酵。乳酸菌  相似文献   

3.
青贮的原理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附着于植物体的乳酸菌利用原料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迅速降低pH值,从而杀灭或者抑制各种微生物的活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青贮是以青绿饲料为原料,通过叶表面微生物厌氧发酵,达到较好保存营养成分的加工方式,青贮饲料是重要的家畜饲料资源,在畜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乳酸菌是青贮饲料中的主要微生物,利用可溶性糖发酵产生乳酸,降低青贮饲料pH值,快速制造酸性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文章综述不同来源乳酸菌在青贮饲料中的研究与...  相似文献   

5.
1饲料青贮的主要过程1.1植物呼吸过程植物在新收割的2、3d仍然进行呼吸,消耗O2而释放出CO2,这个过程不但要损失糖类等养分,同时也产生大量热量,所以青贮饲料时力求严密,应尽量排尽饲料中的空气。1.2微生物繁殖青绿饲料放入密闭的青贮窖中,微生物会繁殖生长,形成大量的乳酸菌。经过15~21d后,饲料的pH值下降到3.3~4.2,基本上抑制了其他杂菌的生长。1.3无菌过程随着青贮料pH值的进一步下降,乳酸菌的增值也受到抑制。至此,一切利用饲料养分的过程全部停止。约过15~21d后饲料处于无菌状态,这样就达到了青绿饲料保存、保鲜的目的。2饲料青贮…  相似文献   

6.
有些地区种植新鲜植物饲料较多 ,在淡季时节为了使动物吃上营养价值好的新鲜青绿饲料需对青绿饲料进行加工制成青贮饲料 ,其加工技术直接影响着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青贮饲料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新鲜植物饲料放在不含空气的密闭容器 (窖、缸 )内 ,通过微生物 (乳酸菌 )厌氧发酵 ,将饲料中糖转变成乳酸 ,增加酸度防止养分分解 ,保存其养分 ,达到保存、保鲜的目的。1 青贮过程1 1 植物呼吸 收割的植物在两三天期间仍然进行呼吸 ,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不但要损失糖类等养分 ,同时也产热。所以 ,青贮饲料中空气不宜太多 ,青贮中…  相似文献   

7.
秸秆青贮是将收割后的青绿秸秆或适当凋萎的半干秸秆,切碎、贮存于密闭设备中(多数是青贮池或窖),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主要是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当乳酸积聚到一定浓度时,秸秆里的有害微生物将被抑制,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的目的。但是在青贮过程中,如果贮存方法不当或关键技术把握不好,将会造成青贮失败。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秸秆青贮要想成功,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青贮过程是为青贮原料上的乳酸菌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青贮原料中可溶性糖类变成乳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因此,青贮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乳酸发酵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本原理在厌氧条件下,饲料中的乳酸菌发酵糖分产生乳酸。当不断积累的乳酸使青贮料的DH值下降到3.8~4.2时,青贮料中所有微生物都处于被抑制状态,使得饲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长期保存(图1)。二、微生物刚刚刈割的青贮玉米原料中含有各种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由表1可以看出,新鲜青贮玉米饲料  相似文献   

10.
1青贮原料
  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青贮原料,切碎装入青贮窑内,隔绝空气,在厌氧的条件下经过乳酸菌的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糖分变为乳酸。当乳酸浓度pH值达到4.0左右就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防止原料中养分继续被微生物分解,保存原料中的养分,制作成营养丰富具有特殊气味的饲料。  相似文献   

11.
青贮饲料的主要添加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青贮过程中,正确合理地利用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可以改变因原料的含糖量及含水量的不同对品质的影响,增加青贮料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可以消除恶劣条件对饲料青贮的影响,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青贮料的品质.1 乳酸发酵促进剂1.1 乳酸菌 使用乳酸菌时主要对禾本科牧草及含糖量较低的原料青贮效果较好,对豆科牧草的效果不太明显.一般使用乳酸菌要符合以下条件:①发酵均匀.②植物中的糖可进行发酵.③能满足较强乳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青绿饲料作物、牧草、野草及收获籽实后的青玉米秸和各种藤蔓植物等,切碎装入青贮窖内、塔内、拉伸膜包被,隔绝空气,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的一种具有特殊气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它基本上保持了青绿饲料原有的一些特点。青贮过程的实质在于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窖内、塔内、拉伸膜内,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将原料中所含的糖分分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借此提高酸度,当乳酸菌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pH为4左右),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以致原料中养分继续被微生物分解和消耗,…  相似文献   

13.
所有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的青贮饲料,常常占日粮的50%以上。青贮饲料的质量决定于青贮时微生物的作用。不同微生物参予饲料青贮的过程中,而乳酸菌起着主导作用。微生物使植物汁液中含的糖发酵,形成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由于饲料PH值低,抑制了肠杆菌、腐败微生物、丁酸菌类的发育,防止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损失,保存了植物原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肉牛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秸秆青贮饲料是肉牛的主食。在冬春季节为了使肉牛吃上营养价值好的新鲜青绿饲料,须对青绿饲料进行加工制成青贮料,在青贮料制作过程中因不同的青贮方法所贮饲料各异。青贮饲料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新鲜植物放在不含空气的密闭容器如青贮窖、青贮缸内,通过乳酸菌等微生物厌氧发酵,将青绿饲料中的糖转变成乳酸,增加其酸度防止养分分解,保存养分,从  相似文献   

15.
青绿饲料靠产酸益生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成为可长期储存的青贮饲料,在青贮发酵中不同种类微生物发挥各自的作用。文章就青贮饲料微生物种类、它们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和对有氧稳定性或抑制二次发酵的作用进行论述,以便为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青贮饲料是指在密闭的青贮设施(窖、壕、塔、袋等)中,经乳酸菌发酵或采用化学制剂调制或降低水分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原料入窖后,附着在原料上的好气性微生物和各种酶利用饲料受机械压榨而排出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等养分的汁液进行活动,直至容器内氧气耗尽。乙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乙酸,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了乙酸菌的繁殖。随着酸度、厌氧环境的形成,乳酸菌开始生长繁殖,生成乳酸。  相似文献   

17.
1青贮饲料的特点 青贮饲料是将青绿多汁青饲料(青绿玉米秸、高粱秸等饲草)装入青贮窖(池)中,在封闭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从而抑制了其它微生物繁殖,使饲料得以长期保存,青贮饲料具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保存年限长、原料来源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青贮剂作为一种益生素是依据青贮原理,模拟青贮时微生物群的消长演变过程,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青贮专用微生物制剂。由植物乳酸杆菌、乳酸片球菌、细菌生长促进剂及载体等多种成分组成。活菌总数≥10亿cfu/g。1青贮饲料营养损失少,一般不超过7%当青贮剂添加到青贮原料中后,乳酸菌株可快速增殖并主导发酵,加速发酵而产生大量乳酸,使p H值快速下降。青贮这一发酵过程的改善,可有效保证青贮的质  相似文献   

19.
青贮是指在密封条件下使青绿饲料发酵以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其质量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保存作物的方法。青贮饲料就是把青绿或半干饲料装入青贮窖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菌发酵制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饲料。这种饲料能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质地柔软、适口性好、采食量大、消化利用率高,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饲料。  相似文献   

20.
<正>青贮饲料已在世界各国畜牧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是饲喂草食家畜重要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通过植物呼吸期,微生物竞争期,乳酸积累期和相对稳定期这几个阶段共同作用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主要在微生物竞争期,通过好氧菌,厌氧菌,乳酸菌的等其他菌类竞争完成,其主要原理如下:在微生物竞争期菌类的氧气消耗完后,使其他大多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