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微生物杀虫剂的效用及种类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生物杀虫剂的效用微生物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来灭杀或控制植物虫害的药剂。因此,与化学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相比,其优点是:1.无残留、无污染。微生物杀虫剂杀灭害虫的过程,是一种生命替代另一种生命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肖娟  谢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02-3904,3929
简述了杀虫剂品种之间及其与增效剂、昆虫激素类物质、植物精油和矿物油、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混配后的增效作用研究现状,从影响杀虫剂的物理性状、对代谢解毒酶的影响、改变杀虫剂对表皮的穿透速率、靶标部位及其它生理机理等方面探讨了杀虫剂的增效机理.指出了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农药知识(2)     
5.农药杀虫剂的分类①按成分及来源分类。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等。有机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等天然有机杀虫剂,柴油乳剂、石油乳剂等矿物性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氮类杀虫剂和菊酯类杀虫剂等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微生物杀虫剂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杀虫剂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云峰  田志来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3):62-64,F003
微生物杀虫剂作为一种绿色农药已成为当前农药的佼佼者,开发和应用微生物杀虫剂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主要类型及原理、使用方法和发展前景3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杀虫剂,并对三河市应用微生物杀虫剂给予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是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花菜等十字花科常见的抗性害虫之一。为了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应采取多种方法兼用,以降低抗性,提高防效。 1、应用微生物杀虫剂对小菜蛾等鳞翅目类的害虫,应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效很好。微生物杀虫剂品种很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青娥  夏更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19-1920,2002
综述了小菜蛾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目前应用于小菜蛾防治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和线虫。细菌性杀虫剂是目前最有潜力取代化学杀虫剂的微生物杀虫剂,应用最多的是苏云金杆菌制剂。真菌是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其中以白僵菌研究的最多。病毒杀虫剂主要以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效果较好。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杀虫剂,以小卷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敌敌畏杀虫剂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评价了喷施敌敌畏杀虫剂后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法分析结果表明,经80%敌敌畏乳油的1000倍液喷雾处理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低于喷水对照.PLFA分析结果显示,桃树叶际真菌标记物18:1ω9t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最高,超过总PLFAs含量的60%;喷施杀虫剂后,叶际微生物PLFAs的含量、种类均有所增加,明显有别于喷水对照;并且增加敌敌畏处理次数会增强其对叶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的显著性.PLFAs主成分分析表明,处理1 d后不同样品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最明显,7d后,不同处理样品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氯仿熏蒸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菜地土和松林土喷施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土喷施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松林土喷施Bt杀虫剂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种土壤均在喷施1 315 ghm-2的Bt杀虫剂后,微生物量碳达到最大值。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菜地与松林土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带型有较大的差异,菜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土壤类型是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的关键因素,Bt杀虫剂梯度喷施并不足以形成新的群落结构。菜地土喷施Bt杀虫剂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P<0.05),而松林土则表现出显著下降(P<0.05)或不变的趋势。图3表3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