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民  庄炳昌 《大豆科学》1994,13(4):340-344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份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坡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l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  相似文献   

2.
七份苎麻野生资源的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梁色体长度比大  相似文献   

3.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红麻722"(Hibiscuscannabinus.L.)2n=2x=36=32+4(SAT)与"金钱吊芙蓉"(Hibiscus,radiatus.L.)2n=72=70+2(SAT)进行种间杂交育种研究,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芙蓉红麻369",其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F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4,其中有3个随体染色体,至F7以后染色体数目为36的细胞频率继代略有提高,F12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6已占观察细胞数的95.5%。全部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其中6条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核型公式:2n=36=30m+6m(SAT).具有6个随体染色体是区别双亲染色体核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晋北三种类型大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全  杜维俊 《大豆科学》1999,18(4):294-2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三种大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小黑豆2n=2x=40=28m+12sm(2SAT);大黑豆2n=2x=40=6M+18m+12sm+4st(2SAT);黄豆2n=2x=40=2M  相似文献   

6.
对马铃薯双单倍体品系81-15(2n=2x=24)和南美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 phureja(2n=2x=24)体细胞融合获得的15个株系、81-15和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2n=2x=24)体细胞融合获得的10个株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杂种植株除一个株系为非整倍体外9染色体数为37),其余株系均为四倍体(2n=2x=48),是两个亲本的染色体数之  相似文献   

7.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8.
Glycimesoja被认为是YMV(黄化花叶病毒)和BHC(棉灯蛾)的野生抗源,通过Glycinemax和GlycineSoja种间杂交研究了YMV,BHC,BP(大豆细菌性斑疹病)与抗性之间的基因连锁。结果表明只有YMV抗性与BP感病之间连锁的(显著偏离9:3:3:1)。用平方根法,Productratio法,Emerson法和极大似然法四种方法估算了这种性状之间的重组值,所有组合,四种方法的  相似文献   

9.
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永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5,14(4):341-348
本综合论述了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自80年代后期RFLPY以大上,现已明确了栽培大豆OGlycine max),野生在豆(G.soja)和半野生大豆(G.gracilis)RFLP的变异性;、大量探针已被制备和筛选出来。利用G.max×G.max和G.max×G.soja两类组合已绘制出含约550个基因座3000cM的RFLP遗传连锁图。一些质量性状基因座和数量性状基因座  相似文献   

10.
181份野生油菜种子的全氮全磷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油菜种子粗蛋白含量变相为25.11%—37.67%,平均含量为31.26%;全磷含量变幅为0.23%—0.57%,平均含量为0.395%。野生油菜种子SOD活性变幅为1607.5—1805.5酶单位/克干重,平均为1706.1。萌发过程中野生油菜SOD活性的变化大于栽培油菜品种,SOD同工酶谱带多1—2条。  相似文献   

11.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再加一个短臂),只有少数(1-2对)染色体表现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12.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两  相似文献   

14.
大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我国安徽省六安大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0=7(L)M+3(S)M,属于1B类型对称核型,N.F值为40。  相似文献   

15.
对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Nca(A1、A2)和保持材料CaN(B1、B2)及其亲本中油821(P1)和埃塞俄比亚芥(P2)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各材料的核型:P1:2n=38=24m+10sm+4st,P2:2n=34=30m+4sm,A1:2n=38=28m+8sm+2st,B1:2n=38=30m+6sm+2st,A2和B2:2n=38=32m+6sm。异核型材料与亲本P1均有较不对称或较进化的“2B”核型,P2有比较对称或原始的“2A”核型。  相似文献   

16.
庄炳昌  席以珍 《大豆科学》1994,13(4):336-339
对大豆属中的G.max,G.canescens和G.tabacina三个种的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豆属(Glycine)下两个亚属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在内外层比例,覆盖层,柱状层等特征上均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做为大豆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资源对光氧化逆境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型,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  相似文献   

18.
肖瑞芝  陈福寿 《中国麻作》1994,16(3):1-5,41
用“红麻722”2n=2x=36=32+4(SAT)与“金钱吊芙蓉”2n=72+2(SAT)进行种间要交育种研究,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芙蓉红麻369”,其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F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4,其中有3个随体染色体,至F7以后染色数目为36的细胞频率继代略有提高,F12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6已占观察细胞数的95.5%。全部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其中6条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核型公式:2n=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我国安徽省六安大麻(CannabisSativ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0=7(L)M+3(S)M,属于1B类型对称核型,N.F值为40。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万份大豆(栽、野)种质资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等位基因电泳分析结果指出,98.2%的材料具有T型,1.3%的材料具有T型。在野生材料中发现有T类型。三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比例为100:1.3:0.2。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ti型材料.栽培种Ti类型单一,野生种Ti类型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