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麻农在采用麻根(俗称麻蔸)来繁殖麻同时,用的种根很多。一般每穴放种根一千五百克左右,最多的每穴放到二千到二千五百克的。由于用根量太多,挖翻一亩老麻园,只能繁殖三、四亩新麻国,因而大大地限制了苧麻面积的迅速扩大。在保证全苗,节约用种根,尽可能地加大繁殖系数,对保证扩种苧麻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我们试将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阳新县属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无霜期270—290天,不仅有利粮食作物生长,尤适宜苧麻栽培,历年苧麻面积在3.1—8.9万亩,占旱地面积10—25%。为了发展粮麻生产,增加粮食总产,扩大苧麻面积,迅速改变粮麻生产面貌,近几年我们对有利粮麻双丰收的耕作制度进行了多次多点  相似文献   

3.
沅江为湖南苧麻重点产区。在当地,栽培面积大(占旱地面积50%),历史久,农民对苧麻栽培经验很丰富。1956年4——5月,作者曾到该县南部三眼塘区几个乡作了50天的调查。兹将当地栽麻主要经验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4.
苧麻是最优良的韧度纤维作物之一,苧麻纤维在纺织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苧麻产业经过1987年以来一段时期内的低谷徘徊之后,近来又渐现回升势头。由于世界苧麻纺织品市场的扩大,生产上需要有计划地扩大种植面积,故迫切需要各种适应不同应用目的和栽培条件的苧麻品种,例如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抗风、抗涝等不同类型的品种。但目  相似文献   

5.
苧麻是我国的特产,栽培历史至少在4000-5000年以上。由于人们不断选择,而且很早就利用了杂种优势,品种资源更是丰富多彩。据不完全调查结果,全国苧麻品种资源至少在300份以上。这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财富,从中选出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品种,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从1978年开始,在本院苧麻原始材料圃245份材料中,经过二年经济性状观察,选出25个品种,于1980年春开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土质均匀,小区面积0.028亩,共0.7亩。由于试验地以及繁殖材料的限制(全部用跑马根),没有设置重复。1980年收一季三麻,1981年收三季麻,1982年收一季头麻,共收麻五次。我们采用“直观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苜蓿是牲畜的好饲草,也是一种好绿肥,所以很受群众欢迎,我省北部地区群众历来就有种植的习惯。为了总结群众栽培利用苜蓿发展牲畜的经验,作为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一项措施,我们在1964年11月以平原县王打卦公社义和庄大队为主,结合在芦坊公社的芦庄、鲁庄等大队进行了调查。一、种植苜蓿的好处义和庄大队位于黄河北岸,属于黄泛冲积平原,全大队总土地面积600亩,其中耕地400亩,大部是沙碱薄地。生产特点是人少地多、土地瘠薄、畜力不足、肥料缺乏、产量不高。自1962年以来,大队党支部认真总结了当地群众种植苜蓿的经验,逐步扩大了苜蓿种植面积,由1962年的45亩,1963年增加到60亩,1964年增到90多  相似文献   

7.
1964年金县各社队共栽植了1600多亩直播地瓜,群众称为小地瓜。为了研究小地瓜的发展前途,我们在金县调查了11个公社20几个大队,就小地瓜的产量和栽植技术问题作了调查。大委家公社东田家大队东队1958年栽了一亩小地瓜,产量达10,000多斤。1964年由于雨水偏多,栽植较晚,一般亩产达4000~5000斤。为什么小地瓜比芽栽地瓜产量高呢?据各地初步  相似文献   

8.
前言苧麻是我国的特产和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由于当前全国种植的苧麻优良品种多属杂种一代,因此用种子繁殖法必然会发生性状分离,严重影响纤维的品质和产量。在生产上长期利用无性繁殖法来保持品种纯度和良种特性,但其繁殖系数太低,远不能满足目前全国纷纷建立苧麻纺织原料基地,实行品种区域化,迅速扩大种植优良品种的需要。所以,我们从1979年起开展了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苧麻良种的研究,不仅从苧麻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而且能从它们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苗和从茎、叶形成不定芽的苗,并再生成完整植株,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腋芽苗和苧麻无性系建立和繁殖利用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苧麻是一种最好的多年生高級纖維作物。它的纖維长,富弹性,拉力强,抗水,耐腐,抗霉,保暖,滤汗,有光泽,易染色。因此,它不仅产量高(一年能收三次),經济价值大,而且用途广,是紡織工业、橡胶工业、漁业、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貴池县苧麻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有着丰富的經驗。为了尽快地发展苧麻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們通过重点社队座談訪問,并参考历年資料,总結了貴池县苧麻栽培經驗。一、冬季中耕,肥土培蔸麻农說:“麻地不仅要上粪,一年还要高一寸”“合理中耕,保芽过冬”,充分說明了加强冬季麻园管理是夺取年收三季的第一关。因为苧麻是宿根性作物,合理中耕,肥土培蔸,不仅創造了疏松、肥沃、溫暖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沿江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中心实行油稻稻、麦稻稻和肥稻稻的一年三熟制或两年五熟制为好,还是恢复以中稻为中心的一麦一稻、一油一稻和一肥一稻的一年两熟为好? 作者带着这个问题最近去当涂、芜湖、南陵、宣城等县,走访了一些社队,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当涂县新桥公社金塔大队共有耕地1600亩,种植双季稻已有近20年的历史,面积逐年发展,自1976年以来,每年栽种面积约在4千亩上下,复种指数为2.5左右.其中早稻都在1300亩以上,晚稻在1400亩以上,三麦600亩以上,油菜600亩左右.年产量除1977年外,其他年分每亩都稳定在2000斤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都在200斤以上,产油70斤,折价116元,合水稻千斤,还得菜饼150斤.此外,稻草秸秆比一季稻还多收30%左右.为什么这个大队年年三熟,年年高产呢? 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党的总路綫、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光輝照耀下,全国苧麻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我们在湖南沅江、平江、浏阳,湖北阳新、大冶等地苧麻大面积丰产經驗調查和許多試驗研究资料分析,密植增产效果是显著的。例如1959年湖南沅江三眼塘人民公社金盆大队丰产片平均亩产200斤以上,平江枚仙公社在东皋大队罗家洲丰产片平均亩产300斤,比当地一般亩产高出120—150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表明:苧麻根茎用生长素及营养元素混合液处理后,可促进其根原基和芽原基的形成,根系生长迅速,苗质健壮,缩短繁育时间,增加繁殖系数,迅速扩大栽植面积,适宜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前言苧麻是我国的特产和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由于当前全国种植的苧麻优良品种多属杂种一代,因此用种子繁殖法必然会发生性状分离,严重影响纤维的品质和产量。在生产上长期利用无性繁殖法来保持品种纯度和良种特性,但共繁殖系数太低,远不能满足目前全国纷纷建立苧麻纺织原料基地,实行品种区域化,迅速扩大种植优良品种的需要。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用种子繁殖产量的方法为了迅速扩大苧麻种植面积,近年我們提倡用种子繁殖。但苧麻天然杂交率高,用种子繁殖变异性很大,植株生长参差不齐,麻皮薄,产量和质量都較差。据我們几年来調查,用种子繁殖的麻地比用分蔸的产量低一成左右。怎样減少用种子繁殖低产的影  相似文献   

15.
沔阳县长倘口区八潭公社武旗大队有棉田面积2,618亩,占总耕地面积(2,764亩,其中水田64亩)的94.7%。每人平均棉田1.2亩,每个劳力平均负担棉田2.65亩,是全县稳产、高产的红旗大队之一。 从1961年以来,该队的棉花面积年年扩大,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1961年全队植棉面积为2300亩,单产皮棉82.9斤,总产  相似文献   

16.
对苎麻(Boehmeria nivea)“芦竹青”品种新植麻园的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繁殖亩栽3000蔸、有性繁殖亩栽12000株获得高产,两者二龄麻亩产量分别为152.02公斤和132.36公斤.且单纤维支数基本符合纺高档纱的要求。其高产的生理原因是:群体协调.叶面积系数在黑杆始期达最高值为7左右:光合强度和根系活力较强:干物质生产,一龄三麻前期温度高,生长和积累快.后期温度低,生长和积累慢.相反,二龄头麻前期温度低,生长和积累慢.后期温度高,生长和积累快  相似文献   

17.
致富经     
亩栽十二株百斤大西瓜你见过一亩只栽12苗植株、用挖土机翻地的西瓜地吗?这是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云台村培育大西瓜的栽种方法。他们要用这种办法,在今年横溪西瓜节前,种出150斤重的大西瓜。这种与众不同的西瓜,在一亩大棚,只栽了12株瓜秧;秧苗下的地垄,已在栽苗前用挖土机掘下2—3米,用营养土回填,以保证瓜苗足够多的养分。为保障瓜棚内温度,大棚内像层层帷帐似的还套了  相似文献   

18.
苧麻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是决定选种指标和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1963年我们利用品种比较等试验的材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品种比较试验包括大冶青麻、蒲圻大叶绿、武昌麻、狮子山麻、沅江黄壳早、白里子青、宜章雅麻、平乐黑皮蔸等八个品种,都属于高中茎蔸麻类型。1962年栽植,小区面积四十分之一亩,五行区,行长15尺,行  相似文献   

19.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大队,钢东大队和高桥公社高丰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一九七一年,这三个大队共种了三十亩米大麦下茬栽晋杂五号高粱试验田,亩产粮食都超过了千斤。其中,产量较高的钢西十队,上茬种三亩五分地米大麦,平均亩产四百零三  相似文献   

20.
营口县博洛卜公社江南大队,是以粮棉为主的生产队。在1973年试种47亩冬小麦获得丰收的基础上,1974年扩大到102亩,平均亩产546斤。其中第四生产队25亩冬麦获得亩产701斤的好收成。江南大队冬麦面积逐年扩大,亩产连续过“黄河”,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正确运用农业“八字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