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涛 《饲料与畜牧》2012,(10):42-45
替米考星对猪蓝耳病有一定的抑制与预防作用,因此常被添加到饲料中使用。它属于抗生素类药品,像大多数抗生素一样,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会残留在被饲喂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引起心动过速和收缩力减弱。动物性产品中的残留会对人类造成过敏反应、毒性反应,长期食用还会造成人类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细菌耐药性。所以对饲料中替米考星的监测目的是保障人类的饮食卫生与安全。文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的替米考星,经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饲料中的替米考星提取出来,再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收集洗脱液,氮气吹干,经流动相溶液复溶,再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紫外检测器290nm波长处检测其吸光度,同等条件下绘制工作曲线,替米考星含量与吸光度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试样与工作曲线比较定量。经试验,用流动相将替米考星标准品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μg/mL、5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的系列标准,相关系数r≥0.99995,添加量为10μg/g、50μg/g、100μg/g、200μg/g、400μg/g时,平均回收率在78.9%~93.8%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9~6.6%,替米考星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建立鸡皮脂和肾脏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皮脂和肾脏组织中残留的替米考星用乙腈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皮脂组织和肾脏组织中替米考星检测限分别为20μg/kg和30μg/kg,定量限分别为35μg/kg和50μg/kg。空白皮脂组织添加替米考星在35~150μg/kg浓度水平,回收率在75%~98%之间,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空白肾脏组织添加替米考星在50~500μg/kg浓度水平,回收率在71%~97%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鸡皮脂和肾脏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替米考星预混剂在猪体内残留消除规律,试验采用400 mg/kg替米考星预混剂饲喂猪,饲喂过程中及饲喂后不同时间取猪肌肉、肝脏和肾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替米考星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期间,猪肌肉、肝脏、肾脏中替米考星含量在0.1~1.5μg/g之间,停药14天猪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替米考星含量已经降到最高残留限量以下。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有效成份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及甲氧苄啶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CB-C18(250 mm×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丁胺缓冲液-乙腈-四氢呋喃-水(25∶115∶55∶805),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出峰顺序为甲氧苄啶、磺胺二甲氧嘧啶、替米考星反式结构、替米考星顺式结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7963、15714、3282、8701。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分别为24.29、3.92、2.91;拖尾因子分别为0.92、0.90、0.97、0.94。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甲氧苄啶的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6.25~125μg/mL(R2=0.996),3.125~62.5μg/mL(R2=0.996),0.625~12.5μg/mL(R2=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7%、99.06%和99.39%;RSD分别为0.8%、0.9%和0.9%。该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三种成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替米考星药物残留的2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参照农业部1025号公告—10—2008前处理方法并进行优化,采用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提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鸡肉中替米考星药物的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回收率范围为92.3%~98.6%,相对标准偏差为0.59%~0.74%。表明优化后的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时间短、试剂消耗量少、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为鸡肉组织中替米考星的残留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猪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乙腈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提取猪组织中替米考星,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乙腈-乙酸铵洗脱,紫外检测器290nm处检测,建立了猪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肌肉、肝脏中替米考星的检测限分别为0.01和0.025μg/g;定量限分别为0.02和0.05μg/g。肌肉在0.02~2.0μg/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84.2%~96.6%之间,变异系数在5.0%~8.2%之间;肝脏在0.05~5.0μg/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82.0%~92.8%之间,变异系数在5.8%~11.3%之间。本方法检测限低,分析简便、准确,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韩青  王静  徐豪  杨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625-2630
本研究通过棋盘法优化替米考星抗体、包被原浓度,并考察了最佳包被条件,最佳反应温度、时间和酶标二抗最佳反应时间等,建立了替米考星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应用到牛奶样本的检测。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 ng/mL,牛奶中替米考星的最低检测限(LOD)为2 μg/L。在5、10和20 μg/L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79.2%~90.1%,变异系数不高于9.0%。与其他常见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替米考星间接竞争ELISA方法灵敏度达到了残留限量标准要求,为开发可用于牛奶中替米考星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加米霉素对分离自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加米霉素和对照药物替米考星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2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加米霉素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125~4.0μg/ml,MIC90为1.0μg/ml,替米考星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5~16μg/ml,MIC90为4.0μg/ml,可见加米霉素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优于临床治疗牛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替米考星.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考星原料及其制剂的中替米考星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10%三氟乙酸-乙腈(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表明,当替米考星浓度为0.01~2.0 mg/mL时,替米考星顺式峰和反式峰面积和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无杂质干扰,重复性、稳定性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0.8%,检出限为0.8 μg/mL,替米考星顺式峰和反式峰的分离度符合规定,顺-8-差向异构体能够实现良好分离。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提高了替米考星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效率,为其质量标准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中的磷酸根含量,并考察替米考星与磷酸的成盐比率。方法:色谱柱为ASLL-HC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 mm),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流动相为3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25μL。结果:磷酸根离子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02μg/m L、0.006μg/m L,在0.1~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精密度良好(RSD=1.04%,n=8),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0.33%,n=9)。磷酸替米考星中替米考星与磷酸的成盐率约为1∶1。结论:所建立的离子色谱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磷酸替米考星的磷酸根含量与成盐率测定,5批磷酸替米考星样品的成盐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