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的试验王少英,赵丽明,陈任重,赵素霞(广东省生物药厂,广州.51063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LTV)在鸡胚复制的位置主要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传统的生产方法是采用在鸡胚做人工气室,通过人工气室接...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弱毒疫苗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宜稳定剂,经冻干制成。该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3.
从发病鸡场病场鸡管中分离到一株能使鸡胚绒毛尿囊膜产生典型痘斑的病毒,鸡胚分离物能使健康鸡发生与病鸡同样的临床症状,病愈后的血清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诊断抗原出现阳性反应,并能中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使绒毛尿囊膜不产生痘斑,鸡胚发离物置400倍“畜禽消毒液”和“抗毒威”溶液中,室温30分钟,失去在鸡胚中产生痘斑的特性,从临床症状和鸡胚分离物的各种特性,该场流行的 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在生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时,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和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工艺生产成品。由于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早死胚多,而且工艺比较繁琐,所以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在生产中多采用尿囊腔接种方法,但尿囊腔接种后病毒繁殖时间要比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后延长1~2 d,增加了孵化成本,而且绒毛尿囊膜病变(增厚、水肿等)也不如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后产生的病变严重(膜重)。为此,借鉴了鸡痘鹌鹑化弱毒活疫苗的新生产工艺———鸡胚绒毛尿囊膜渗透法[1],并将此方法用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5.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生产中,通过改用尿囊腔接种种毒,减少鸡胚绒毛尿囊(CAM)的含量,加入适量尿囊液,制备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型弱毒疫苗。这一改进简化了生产工艺,可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用此法生产3批共1350万羽份疫苗,经在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应用,其免疫效果与单纯性CAM弱毒疫苗一样。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渗透法给鸡胚接种病毒,收获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制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和尿囊腔接种法可降低鸡胚的早死亡率,提高鸡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发病鸡群分离一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NM98a),并用分离株和ILT王岗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尿囊腔及鸡胚肾细胞上培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LTV经不同途径接种鸡胚和鸡胚肾细胞上培养,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肾细胞上引起的病变不同,但最终增殖达到的感染性病毒量没有明显区别。鸡胚尿囊腔接种是ILTV增殖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TK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利用该引物扩增出了长1800bp的TK基因核苷酸片段。将该基因克隆入PGEM-T载体后,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发表的ILTV的TK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以ILTV、正常绒毛尿囊膜组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的尿囊膜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结果该PCR反应体系对ILTV是特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该PCR系统能检出50pg的ILTV感染尿囊膜的DNA。  相似文献   

9.
生产设苗制备能长期保存且稳定性好、高滴度的生产种毒(种毒批 )是生产的关键。笔者结合生产实际 ,制备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冻干种毒 (种毒批 ) ,实践应用效果很好 ,现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生产种毒鸡痘基础种子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冻干鸡痘鹌鹑化弱毒F2 82E4株。经SPF鸡舍提供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代 ,作为生产种毒 ,于 - 2 0℃保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基础种子由广东生物药厂提供的K3 17株。经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SPF舍提供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代 ,作为生产种毒 - 2 0℃保存。1.2 鸡胚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862-1867
为了克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活疫苗产品制备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对BHK-21细胞、Vero细胞、DF1细胞、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原代鸡胚肝细胞、原代鸡胚肾细胞等六种细胞进行病毒适应性培养,采用PCR和免疫荧光(IFA)跟踪检测的方法成功筛选出具有稳定病毒滴度的病毒适应性细胞——鸡胚肝细胞。然后采用新的克隆方法缩短了克隆时长并对筛选的鸡胚肝细胞进行克隆纯化,通过与原代鸡胚肝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所采用的克隆方法具有高几率的特点,并且能够克隆出高活性的鸡胚肝细胞,并能够繁殖较高效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解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在生产上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发病鸡场病鸡气管中分离到一株能使鸡胚绒毛尿囊膜产生典型痘斑的病毒。鸡胚分离物能使健康鸡发生与病鸡同样的临床症状。病愈后的血清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诊断抗原出现阳性反应,并能中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使绒毛尿囊膜不产生痘斑。鸡胚分离物置400倍“畜禽消毒液”和“抗毒威”溶液中,室温30分钟,失去在鸡胚中产生痘斑的特性。从临床症状和鸡胚分离物的各种特性证明,该场流行的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在生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中 ,我们改变了生产工艺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方法生产本苗 ,取得良好的效果。1 生产材料1.1 种毒 ,由广东生物制品厂提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弱毒株 ,用本厂SPF鸡胚传代作为生产种毒。1.2 生产用鸡胚 ,由中日合资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SPF种蛋 ,自行孵化至 11日龄鸡胚。1.3 生产检验用雏鸡 ,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监察室提供 3~ 4周龄易感雏鸡。1.4 稀释液和冻干保护剂 ,自行备制灭菌生理盐水和 5 %蔗糖脱脂奶。2 生产过程2 .1 两种生产工艺的比较 ,将不同稀释倍数的种毒…  相似文献   

13.
用鸭胚作效力检验时,将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4、10-5、10-6三个滴度,每个满度接种11日龄易感鸡胚5只,CAM接种0.2ml/胚,37℃孵育120小时,取出.冷却、致死、解剖鸡胚,绒毛尿囊膜(以下简称尿囊膜)应有明显增厚的灰白色病斑。每0.2ml含EID50≥105.0合格。我们在效检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鸡胚尿囊膜有病班.也有部分均胚尿囊膜出现明显的水肿。那么尿囊膜水肿是否可算增厚,也是否可算由喉气管炎病毒所引起的水肿病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毒种:LT弱毒K株CF3,广东生物药…  相似文献   

14.
用电镜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强毒(王岗株),弱毒(疫苗株)感染鸡胚肾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毒浆结构、管状结构及呈“二分裂相”的核衣壳结构,探讨它们形成的可能机制和功能,描述了核内、胞质中核衣壳获得囊膜过可能过程。发现ILTV可能存在胞质装配途径。通过电镜手段比较了强、弱毒株正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生产中,用尿囊腔接种法代替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收获的胚液和绒毛尿囊膜的含毒量(EID5D)均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对制苗的要求,提高了种蛋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对该病的防控除了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外,流行地区可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但如果疫苗使用不当则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发病造成重大损失.新郑市一养殖户就因为疫苗使用不当引起鸡群突发传染性喉气管炎,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7.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病毒悬液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悬液,采取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鸡胚上进行接种,可使两种病毒之间互不干扰,并能在同一鸡胚上共同增殖。取鸡胚绒毛尿囊膜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其EID50为10^55/0.2ml,取尿囊液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其EID50为10^63/0.2ml。与单项接种对照组相同;用同胚增殖的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30d和6个月后分别用ILT、IB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免疫后30d,ILT和IB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6个月,ILT和IB的保护率分别为95.3%、86.7%。本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增殖病毒,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免疫效果,为今后制造二联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的生产中,寻找一个恰当的种毒稀释倍数注毒,并以新的“竖旋式”手术方法代替以前的“倾倒术”方法挑出鸡胚尿囊膜,研究证明,提高了鸡胚的单产,降低污染,节省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病毒悬液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悬液,采取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鸡胚上进行接种,可使两种病毒之间互不干扰,并能在同一鸡胚上共同增殖。取鸡胚绒毛尿囊膜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其EID50为105.5/0.2ml,取尿囊液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其EID50为106.3/0.2ml。与单项接种对照组相同;用同胚增殖的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30d和6个月后分别用ILT、IB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免疫后30d,ILT和IB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6个月,ILT和IB的保护率分别为95.3%、86.7%。本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增殖病毒,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免疫效果,为今后制造二联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I。TV)以不同的稀释度按一定比例混合,接种同一鸡胚,同时收获胚液和有病斑的绒毛尿囊膜制成IB-ILT二联冻干疫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其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2种单苗的质量标准,证明2种病毒在鸡体内产生互不干扰的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