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品种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广生  王艳玲 《大豆科学》2007,26(3):355-358,362
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18个大豆品种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可通过主成份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品质因子、株形因子、致虫害因子及营养因子5个主成份;聚类分析,当阈值为52.7时,可划分为5个性状不同的类群,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逐步回归分析,节数(x2)、分枝数(x3)、结荚高度(x4)、单株粒数(x6)、百粒重(x8)、脂肪(x9)与单株粒重(y)有显著的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 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艺性状,正效应因子排序为:每荚粒数分枝粒重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营养生长期,负效应因子为株高。对这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综合效应排名为:分枝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每荚粒数株高百粒重。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3份大豆材料聚类成4类,其中第Ⅳ类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较多,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百粒重较小,底荚较高,适宜在套作模式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4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套作条件下,各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三节期互盛花期天数、盛荚期至鼓粒期天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盛花期至盛荚期天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主茎长度、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茎粗和百粒重.通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4个组群,应选用类型Ⅳ为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玉革  胡绪彬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大豆产量相关的各生育性状中,生育期、株高、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都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分枝、单株荚数与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488,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国家绿豆试验数据,选取产量水平较高的4个品种、20个试验环境,每性状相互集对80对数据.用常规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荚长、荚粒数、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荚长与荚粒数,株荚数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当株高与株荚数任一性状一定时,另一性状与产量匀呈级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一定时,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当荚粒数与千粒重一定时,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当增加株高,提高株荚数可增加绿豆的籽粒产量;当荚长一定时,株高、株荚数与产量匀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高产单株时应注重株高与株荚数的协调一致.当荚粒数与千粒重一定时,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也表明在产量三要素中以株荚数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因此,可以看出,在选育高产绿豆品种时,株荚数对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间作大豆的性状表现,筛选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对50份大豆材料在两年的产量与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并采用GGE双标图法进行品种适应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的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87%~77.32%,广义遗传力为0.62~0.97,且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百粒重等9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8;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茎粗(0.75**)、生育期(0.76**)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为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底荚高、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茎粗>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单株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生殖生长期;GGE双标图法表明汾豆79、中作J7018和皖豆30为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大豆育种进程,选育出适合宁夏地区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对基于ms1轮回选择得到的40份春大豆新品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对其农艺性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其中有效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60.5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5.2%).变异系数指标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分枝数>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底荚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2 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5处,40份品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有5个品种,该类群生育天数140~141 d,晚熟品种,产量较高,株高偏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生育日数长,该类群品种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晚熟高产品种单作栽培种植.第Ⅱ类群有35个品种,该类群生育天数130~136 d,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日数较短,适合宁夏灌区及南部山区单作密植栽培,也可作为与小麦、玉米、西瓜、果树等作物间作套种种植的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3.92%;综合评价得分排序表明,前3位的分别为13LD-222、12LD-89和17LD-46,尤其是产量性状表现突出,与试验应用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吻合性.最终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南北山区单种和宁夏间套作种植的优良品系13LD-222和12LD-89.  相似文献   

10.
四棱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份四棱豆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单株商品荚数、单荚重等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探讨四棱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性,为四棱豆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7份四棱豆种质可以归纳为4大类;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可分为产量、生育期、粒重和品质因子,这4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6.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