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镇近十几年来小麦单产一直不高不稳,徘徊在150~300kg亩,少有突破300kg亩,而品种因素较为突出。2002、2003、2004年前民村“加麦1号”亩产分别为270、275、280kg亩,引进“杨麦12”后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亩产290kg,2005年在我镇获大面积高产,平均亩产328.8kg,比2004年增  相似文献   

2.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春江糯2号"系中国水稻所育成,来源是"丙92-124/春江糯",1995年定型,1998年在金华市区试,我县试点亩产达453.4kg,比对照"祥湖84"增产23.64%,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续试亩产407.5kg,比"样湖84"增产3.56%.2000年我县承担市生产试验亩产444.63kg,比"祥湖84"增产9.97%.面积逐步扩大,其中1999年桃溪镇东垄村试种1.34亩,亩产达547.39kg,2000年武阳镇6户调查59.1亩,亩产达439.6kg,2001年南丰村试种1.48亩,亩产472.9kg.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有推广价值(见表1、2).  相似文献   

4.
皖麦38是涡阳县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是省农业厅重点推广的优质麦品种.该品种1999年在我县示范种植3.5万亩,平均亩产390kg,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增产17.2%.2000年全县推广种植近10万亩,在迟播1个月并连遇冬春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300kg以上,是适合我县高产栽培的较理想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垅双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区玉米主要栽培形式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清种形式,有部分的比空栽培和比麦栽培,亩产在500~600kg左右徘徊,为了探索玉米增产新途径,在于洪区光辉乡万金台村、开隆村;平罗镇平罗三村共落实三千亩大垅双行栽培田.收获前通过测产,平均亩产667.9kg,比常规清种栽培田471.2kg,平均亩增产196.7kg,增产幅度为41.7%.  相似文献   

6.
"郑州9023"系河南省农科院以[小偃6号/西农65∥83(2)3-3/84(14)43]F3/3/陕213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多抗、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1999年省农垦引进参加淮南片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69kg,比"扬麦158"增产1.52%,同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6.15kg,比"陕229"增产4.59%,比"徐州25"增产3.01%.  相似文献   

7.
<正> 安阳市于1988年秋引进豫麦17,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亩产246.5—367.3公斤,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2.4%。同年,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豫麦17亩产达362.8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4.2%。1989年—1990年度,该品种参加豫北种子联合体安排的豫北小麦新品种联合示范。春水组7处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45.17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达34.5%。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亩  相似文献   

8.
湘麦11号(原名8278)是我院麦类研究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一般亩产200~250kg,高产可达300kg以上。据1984~1987年湖南省小麦区试,湘麦11号获第一名,亩产243.9kg,比对照湘麦10号增产9%:达极显著水平,据新邵县农业局试验、湘麦11号亩产288.3kg,比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扬麦3号增产84.1kg/亩,比获上届南方区试(中南片)第一名的鄂恩1号增  相似文献   

9.
由太湖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双低油菜"苏油1号",我市已5年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结果.1995~1997年度在东山镇连续三年品比和生产试验,"苏油1号"三年平均亩产达158kg,比"汇油50"增产10.6%.1998年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据36户51亩油菜产量调查,"苏油1号"平均亩产66kg,比"汇油50"增产15%.特别是西山油菜丰产方曾三次受涝,仍获得亩产103kg.1999年度,我市示范面积442.1亩,平均亩产181.5kg,其中横泾旺山丰产方,80亩"苏油1号"平均亩产210kg,最高田块240kg.表明"苏油1号"具有高产稳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镇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大部分土质为壤土.油菜栽培80%面积为移栽油菜,2001年我地引进江苏省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的新品种"史力丰",面积3.5亩,平均亩产达210kg.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最西缘,年降雨量70mm左右,年蒸发量2500~3000mm,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灌溉农业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已不断扩大达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因此,棉-麦倒茬造成晚播冬麦面积达60万亩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形不成壮苗,单产下降,还因棉-麦倒茬,致使麦、棉需水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1998年起,大面积推广晚播冬麦"膜下条播"技术,起到了很好的增温、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到2000年全地区累计推广面积52.42万亩,平均亩产461.4kg,较常规小麦增产28%,增纯收入98元,亩节水80m3以上,覆膜期间累计增温150℃以上,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力佳"是江苏省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属甘蓝型双低油菜,芥酸含量稳定在1%以下,硫甙含量在20~25μmol/g,含油率达4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我市于2005年秋播小面积引种示范获得成功,该品种表现为耐肥性、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突出,增产潜力大.2006年秋播推广种植面积2000亩,平均亩产达225kg,超高产田块达300kg.  相似文献   

13.
<正>1冀花11号1.1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269.25 kg,籽仁平均亩产205.03 kg,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平均增产12.51%和16.12%。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252.80 kg,籽仁平均亩产190.98 kg,均居小粒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24.46%和32.27%。一般示范亩产300~400 kg,高产示范亩产可达450 kg以上。1.2适宜范围。冀花11号适宜在河北及周边省市花生产区春播、麦田套播和冀中南麦后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万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由我市的滑县、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的五个乡、镇承担实施,涉及49个村,4982个农户,总面积为13248.6亩,获得平均亩产603.6kg,比全市平均亩产512kg增产91.6kg,平均增产率17.9%;比前三年平均亩产468.6kg增产135kg,平均增产率28.8%,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万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6.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延津县以“唱响小麦经济,打造‘中国第一麦’”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目标,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小麦产业,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从2008年开始开展优质专用小麦高产创建,6年来先后建成目标亩产600 kg万亩示范片18个,面积20.38万亩,实收平均亩产609.7 kg,比非示范田高103.3kg,共增产小麦2 105.2万kg,增加效益4 631.44万元;目标亩产660 kg高产攻关田54个,面积282亩,实收平均亩产671.9 kg,比非示范田高165.5kg,共增产小麦4.6万kg,增加效益10.12万元.  相似文献   

18.
皖麦52号(原名:丰华8829),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5.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郑州8329与皖麦19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4年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试,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对照皖麦19增产3.55%.2003-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1%.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早、中茬口种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10月29日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9.
“浙秀12”是继“花30”大麦后又一个高产品种,我县2000年冬从嘉兴市农科院大麦育种组引进,次年试种3.7亩,平均亩产315.1kg,2001年区试折亩产356.5kg,比对照“花30”平均亩产增20.2%,2004年西塘镇邗上村种植305亩,总产95160kg,平均亩产312kg,其中产量最高田块9.1亩,总产3446.2k  相似文献   

20.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