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冬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分析,利用C#语言和.NET开发平台,基于Super Map组件式GIS的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预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设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查询与管理、冬小麦长势监测、产量估算、气象灾害预警、数据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和系统帮助八个模块,可实现冬小麦基本农情信息查询、长势分级、产量预测及气象灾害预警等决策分析,同时可输出各类专题图等信息产品,以期为小麦生产管理的定量化、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GIS系统缺乏对空间问题决策支持的弱点,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VB.NET为开发平台,借助ArcEngine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功能,能按照建立的数学模型完成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等定级,并将其结果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叠加实现三维可视化,让决策者直观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为1 h经济圈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空间分析、气象专题图展示、数学建模、空间信息技术等方面,从软件研发的角度,对GIS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气象的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应用C#和PostgreSQL开发了丽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主要由气象采集服务、施肥模型分析、气象专题图集生成等模块,具有功能实用、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稳定可靠的特点,为丽江市农业种植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
气象GIS网络平台是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管理功能的气象业务应用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气象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基于此,本文对气象GIS网络平台的栅格数据的智能缓存技术、基于RIA客户端的气象数据高效渲染技术、气象数据实时监视技术、地图服务聚合功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平台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于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平台更多地依附于移动设备.移动GIS就是建立在移动计算环境、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终端,结合北斗、GPS或基站为定位手段的GIS系统.文章探讨了基于Android平台,结合Google Maps API和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的LBS应用,实现农业气象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在该系统下按位置信息的查询.  相似文献   

6.
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其格式多样性、海量性为主要特征。以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 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工具,利用C#、IDL编程语言,构建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空间数据库,并将气象数据具有时间域、空间域和属性域等多维属性与GIS数据模型相结合,研制开发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实现土壤湿度同化输入参数与输出数据的空间分析与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陆面同化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求,为土壤湿度同化产品的业务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朱宏武  罗丹  贺炜  刘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84-12186
根据省级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所需,省局搭建一套面向气象业务高效、稳定、省内多业务单位能共用的专业WEBGIS平台.在此针对平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管理,多种类、多时次、多维度气象专题产品定制生成以及平台服务器集群的高可用性等关键技术做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气象数据和产品的空间分析、可视化发布及跨行业实现信息共享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对象编程环境下,应用组件集成技术、组件GIS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研制的省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软件具有数据库管理、农业气象情报处理、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环境遥感监测应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和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等多种功能。系统提供农业气象信息处理、加工、发布的一体化平台,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够输出专题图件、图像、表格数据和文本等多种形式的产品。该软件已在全国各省级农业气象业务单位推广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和实用性强,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玉米县域种植环境信息不充分、地理尺度与种子产品推广营销需求对应性差的问题,将GIS技术与种植环境信息数据相结合,利用GIS的图形显示和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县域范围内影响玉米生长的种植环境信息。结果表明,现有的数据精度能够满足种子公司或企业的信息需求,并能为其制定推广策略和分区域销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使传统的GIS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让大量的空间数据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为农业在空间上做决策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互联网+"和玉米施肥决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农业上的空间数据,为组织和管理好这些数据,更好地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研制了"基于互联网+WebGIS的玉米智能决策系统",并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能够明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具体的应用途径,本研究简要归纳了GIS在作物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土壤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作物病虫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等5个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以GIS为支撑,结合土壤、气象、生态、病虫害等数据,建立单品种农作物综合性评价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以品质作为核心特征的名特优产品,利用GIS进行适宜性区划可以避免盲目推广种植导致产品品质下降,进而促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福建龙眼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根据龙眼的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龙眼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龙眼低温冻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姜丽霞  杨晓强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38-10539,10553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方法]利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2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50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利用GIS技术平台插值运算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分布;通过对适宜枸杞种植气象因子分析,确定了枸杞种植气候区划指标阈值;运用GIS技术对柴达木枸杞种植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结果]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可种植、不可种植4个区,该盆地31.4%的地区适宜种植枸杞,包括都兰西北部,格尔木中北部的大格勒乡、郭勒木德和乌图美仁乡,还有茫崖东北和冷湖南缘少部分地区;在适宜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在可种植区可适当种植枸杞,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柴达木盆地南面、北面和西北面属高海拔山脉区,水资源缺少,不适宜种植枸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枸杞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农业气象、作物生理生态学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提供定量化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建立了规范、定量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业务、服务体系,为制订宏观计划、指挥生产、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分析和评价、新品种的引进、新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方法的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农业丰收、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布局作物生产,利用东北地区71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以及年鉴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综合效益,按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南部和中部平原及辽宁省大部地区最适宜种植玉米;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及辽宁省东南部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而大豆适宜种植在东北北部、东部低温或多雨地区。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迫切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能够对该区生态风险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系统,加之GI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G 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基于此,提出了基于G IS西北地区生态风险信息系统构建方案,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平台、系统目标及系统总体设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的输入、查询、空间操作与分析、风险评价模型及信息输出。  相似文献   

18.
小麦、玉米病虫害防治地理信息系统(XYGI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将植保知识、人工智能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对主要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决策、诊断、咨询,并将抽象的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电子地图,直观显示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地域分布规律,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发展,原有的气象探测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气象探测建设的需求,建设稳定可靠的气象探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成为气象探测保障工作重点。该系统以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技术为基础,将气象数据管理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形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气象观测环境实景监控管理平台。系统借助气象内网,采用B/S结构设计,包括台站地理信息中心、基础信息维护、视频监控管理中心、系统管理四个模块,实现了台站信息管理、实时视频采集、存储、视频数据与气象数据叠加显示等功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