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宽早优”植棉技术主要通过引进棉花“宽早优”种植模式,配套以中棉113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宽早优”植棉模式优势,同时挖掘中棉113品种优质、早熟、稳产的潜力,发挥二者耦合互促效应。本文从播前准备、苗期管理、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催熟防早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中棉113“宽早优”植棉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现代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劳动力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等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机采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可以降低种植成本,从而提高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乌镇机采棉技术推广基本情况,阐述了我镇机采棉生产技术要求,并对机采棉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棉花连年供大于求形势的变化,国务院决定大力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我省植棉面积也明显减少。但全省纺织能力达500多万绽,是纺织大省,每年用棉量约在1000万担左右。面对国家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的宏观要求,要保证省内纺织工业用棉,保证植棉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就必须加大科技兴棉力度,在提高棉花单产,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上下功夫。为此,省政府以鲁政办(1998)18号文决定从“1998年起在全省实施科技兴棉示范基地建设”,1999年又先后以鲁政发[1999]22号文和鲁政办发(1999)70号文重申“继续搞好科技兴棉示范基地建设”。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省棉办在全省实施了棉花科技示范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耐盐性较强的作物,但当土壤含盐超过其生长发育所忍受的限度后,仍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土壤盐分对棉花的危害,因盐分种类和种植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在比较重的盐碱地上进行直播,盐分危害可造成缺苗断垄、产量低、品质劣;而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办法(移栽棉,下同),则可以达到保苗增产的作用。因此,研究棉花生长发育与土壤盐分之间的关系,对盐碱地植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盐碱地植棉的土壤盐分含量范围,棉花在不同种植方式的情况下,对土壤盐分的适应性以及盐分对棉花生育的影响,为盐碱地植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植棉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目前江苏省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总量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走过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植棉面积不断萎缩,目前全省棉花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从育苗移栽棉花栽培措施繁杂程度、国家棉花收购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入世后我国原棉进口动态变化等3个方面,对现阶段江苏省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论认为:当前棉花生产农艺措施繁杂,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籽棉收购价格无序波动,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近6年来我国原棉进口量持续增长,美国棉花补贴政策导致国际棉价持续走低,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方针,分别提出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对策;未来10年内以扩大盐碱地植棉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逐步实现原棉自给;10年之后通过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适宜密植的半矮秆、早熟新品种,以机械直播棉取代育苗移栽棉,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使植棉业融入现代农业,推动江苏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就美国政府棉花生产补贴政策、国家征收进口棉花的滑准税对我国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机采棉技术推广过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采棉工需求变化趋势,利用对兵团棉花种植户、采棉工和棉花种植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数据,归纳分析2000—2014年兵团采棉工引进状况和种植户的种植意愿、采收方式选择以及采棉工的重复转移倾向,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兵团的采棉工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选择人工采收和机器采收的植棉户比例相差不大,但植棉户在未来选择机采棉的意愿有所增强,而仍有相当比例的采棉工愿意周期性从事采棉工作。预测期内兵团采棉工需求量将大幅下降,预测期末将不再需要从自治区外引进采棉工。为合理引进和管理采棉工,兵团应实行采棉工劳务用工的规范化、改善采收报酬的核算方式和采棉工生活条件,并及时对棉花种植及其机器采收的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广西部分地区农户施用农药和化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农作物种植种类及品种、种植结构、种植方式有其独特性,农作物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种类和施用方式等也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部分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其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通过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广西地区农户基本情况、农药和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指导广西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兴化市属里下河稻棉轮作棉区,是我省棉产水平较高的一个重点产棉县(市),近1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棉田种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迅速发展,常规大麦套栽棉(麦套棉)的比例不断缩小。1988年统计,全市麦后棉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已成为该市最主要的植棉方式。麦后棉田的第一个出草高峰期迟于麦套棉,一般在6月中下旬,与中稻栽插期相吻合,劳力、季节矛盾突出,棉田管理若不及时,容易形成草荒。本调查旨在探明兴化市两种种植制的棉田杂草种类和构成,为合理选用除草剂、制定化除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年植棉实践表明,枯萎病重病田种植感病棉损失重,产量低于抗病棉;轻病田种植感病棉产量则高于抗病棉。为了在病区充分发挥抗、感品种各自的优势,我们对枯萎病田种植抗、感品种的决策(R~S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昕  李富强 《农学学报》2015,5(4):111-114
麻是最早被使用的纺织原料,作为越人的后裔,广西植麻用麻历史悠久,但是未曾有专文论述。文章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称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从选材、脱胶、灰冶、上浆及织作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工艺,以苎麻为主,兼有蕉麻。此时织物称为贡品及闻名的商品四处流通,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广西麻织史的回顾,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及社会经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入世10年中国原棉及其棉制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分析指出,中国原棉加工量占全球市场的40%,原棉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26.9%,原棉对外依存度为24.7%;棉制品及棉制服装出口额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比例的28.9%~41%。入世10年国产原棉总量6 793.3万t,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大国居民的穿衣问题,而且还有约10%的国产棉通过加工成棉纺织品服装予以出口,温暖了全世界。入世10年进口原棉2 232万t,通过加工成棉纺织品服装全部出口,在实现增值230亿美元或141.3亿美元的同时还新增就业岗位,这是棉花产业对人口大国作出的重要社会贡献。植棉业是支撑现代棉纺织业的基础条件。未来发展要努力协调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如何处理好国产棉和进口棉、棉纺织品服装的居民消费与出口关系,仍将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纺织工业大国,纺织服装消费和出口创汇大国。棉花生产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棉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纺织工业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是全球棉花总产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产棉大国中单产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统计历年实况资料,得出广西强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量样本的探空资料计算有利于强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结果表明,广西强天气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暴的高发区;冰雹主要出现在北部,桂南降雹少;广西东部和沿海地区为大风频发区;历年龙卷风天气发生次数不多,且集中在涠州岛及沿海地区;强降水呈南北2个高频带。雷暴、降雹和强降水的月变化均具有"单峰型"特征,大风月分布具有"双峰型"特征;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次日08:00,大风、雷暴和冰雹天气则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广西强天气发生前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温度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等探空特征物理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棉纤维中大量元素含量与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棕色棉(X008)、绿色棉(S029)和白色棉(Xuzhou142)为材料,对彩色棉纤维发育过程(开花后20—50d)中大量元素(N,P,K,Ca和Mg)、黄酮色素和纤维素以及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彩色棉纤维细胞中纤维素的含量显著偏低,比白色棉降低15%左右;黄酮色素含量较高,比白色棉纤维高4—10倍;大量元素的含量(除K)明显偏高,比白色棉提高1—2倍;(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彩色棉纤维的品质指标与纤维中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中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棉纤维中大量元素N、P和Ca的含量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中黄酮色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彩色棉纤维中N、P和Ca元素含量的提高可能有利于黄酮色素的合成,而黄酮色素的积累使得彩色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降低,这可能是引起彩色棉纤维品质偏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例规模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长沙市郊某大型养猪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混合感染的一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报道。该病症状为呕吐、咳嗽、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给该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等手段,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混合感染。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该场的疫情约10d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广西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红麻种子繁育基地的角度,介绍了广西种植红麻的优势。然后指出红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品种资源不足;种植技术落后;种植不集中;缺少深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和抗灾害能力差。接着介绍了广西红麻产业发展的机遇:红麻的自身优势;广西悠久的麻类生产历史;种植红麻的生态效益;天然纺织材料的需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政策引导;加强红麻科研;大力发展红麻的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为广西农业发展提供有关方面参考,从机遇、成就、问题与战略对策4个方面探讨广西农业的发展问题。广西农业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农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推动广西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十二五”期间,广西农业面临着新的良好发展机遇,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广西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广西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作物产量较低,潜力未能发挥;土壤退化严重,生产环境变劣;农业基础脆弱,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科技落后,支撑能力不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实现广西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有开放战略、带动战略、提升战略和低碳战略。  相似文献   

20.
白兰花火力楠丽绵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仲烈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96-97,100
火力楠丽绵蚜(Formosaphis micheliae Takahashi)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的白兰花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危害,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虫口数量激增,危害严重,无越冬现象。该虫以成虫、若虫在白兰花的枝杆上群集吸食汁液危害。当10~12月份气温比较高时,或者1~3月份雨水多时,可抑制该虫的发生。先用清水喷淋掉害虫身上白色棉絮状蜡状物后,再喷洒40%氧乐果乳油1 0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好,或用40%氧乐果乳油涂抹树杆防治效果也显著,但很难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