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秃杉引种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秃杉引种及栽培试验四川省秃杉引种试验协作组树木引种,是异地而栽,异境而长。引种地区的气象因子是否与原产地接近,是引种成败的关键.根据气候相似论的理论,经过12年对秃杉种苗特性、造林技术和性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秃杉合格苗标准,划分了秃杉在我省的适宜引...  相似文献   

2.
通过持续8年、面积达300亩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了适于屏边县的秃杉育苗、造林技术,其抚育措施是影响秃杉幼林生长的主导因素。在屏边县试验区秃杉生长迅速,8年生树高达10.1m、胸径达12.1cm,年平均高生长1.26m、年平均胸径生长1.51cm。试验研究的开展,丰富和完善了秃杉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为下一步屏边秃杉的推广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就秃杉的引种栽培、生长习性、无性繁殖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秃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  相似文献   

4.
张军 《云南林业》2001,22(6):14-14
秃杉具有树形美观、速生、丰产、材质好、用途广的特点,是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世界珍稀用材树种。秃杉分布“一小二少三分散”,且采种母树树体高大,结实晚,采种困难。由于种源少、种子遗传品质差,远不能满足造林发展的需要,所以保护珍稀树种和营造珍贵速生丰产林都把秃杉种源的问题提到了十分紧迫的位置上。通过建立种子园,科学管理,集约经营,促进秃杉母树早实、丰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秃杉的种源问题。秃杉种子园的建立,可以为营造速生、优质、丰产的秃杉林提供优质良种。 从1986年起,以省投资为主,省、地、县林业部…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秃杉引种栽培效果及栽培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1年以来在广东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在全省范围内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在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比杉木更适生,用12个造林点和10个环境因子材料建立了秃杉生长数量模型。根据栽培区气候因子与秃杉生长表现,可将秃杉造林区划分为:Ⅰ区:粤北区,Ⅱ区:粤东北区;Ⅲ区:粤西沿海丘陵区;Ⅳ区:粤东、粤中丘陵区,其中,Ⅰ、Ⅱ区为秃杉适宜引种栽培区。  相似文献   

6.
秃杉育苗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秃杉育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其关键性技术措施是圃地选择,苗期遮荫,以及苗期使用化学除草.此外。通过对秃杉苗期生长测定,了解到充秃苗期有2个生长高峰,为制定培育秃杉壮苗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次育苗取得了成功,苗木质量达到了出圃标准。  相似文献   

7.
Jiu峰山秃杉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Jiu峰山脉中段,南段现存秃杉林分布的群落特点,生境条件,秃杉与杉木的生长对比表明,秃杉是建设中北部山区大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速生造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8.
秃杉繁殖及栽培技术张照喜,李培学,龚长武(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阳林业学校)秃杉属杉科台湾杉属,为我国特有属。秃杉又名屠杉,西甫台杉。产干云南、贵州。湖北和四川,是世界上稀有珍贵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开始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秃杉异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刘佩云 《林业科技》2011,36(6):16-18
在全面系统收集秃杉人工林资料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整理、分析、辨别、筛选秃杉人工林的年龄与优势平均胸径、优势平均高的有效数据,用于秃杉人工林立地指数回归分析--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按照编制秃杉人工林立地指数的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计算,依据其整理、分析、计算,再对其结果进行秃杉人工林立地指数的编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秃杉分别与木荷、马尾松按照1∶1的比例混交,秃杉纯林作为对照进行了秃杉混交林的试验,对造林20年的试验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在秃杉木荷混交林中生长最快,秃杉纯林次之,秃杉马尾松混交林中生长最慢,林分蓄积量大小也表现为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秃杉马尾松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土壤疏松透气、肥力高,秃杉马尾松混交林土壤通透性较差,肥力较低。木荷是秃杉混交较为合适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1.
位于湖北西部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秃杉原生母树。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秃杉母树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日益减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分析了影响秃杉生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并阐述了保护区为保护秃杉母树和恢复其自然生境采取的各种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秃杉是优良用材树种和园林树种,各地多有栽培,目前尚未发现秃杉胸径超过2 m的记录。2013年8月,在全国第二次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中,于维西县发现野生秃杉巨大植株及其群落。在该秃杉巨树附近存在较大面积的天然秃杉林群落。维西县野生秃杉林的发现扩大了秃杉在云南的自然分布区域,为今后秃杉造林和培育提供极为难得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秃极种质资源迁地保存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江苏省10年来秃杉种质资源迁地保存利用及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成功引种需采用“选择山洼、北坡或大型河堤有侧方林带庇荫的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立地条件,用健壮2年生裸根苗或容器苗或带土苗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栽植,实行针阔混交侧方遮荫或疏林复层混交遮荫,林地间作豆类等作物覆盖保湿,年生长速生期前(5月中旬-6月中旬)增施氮肥或氮钾复合肥,促进生长”等综合栽培技术。文内还结合引种保存区的自然条件和应用目的,提出了适合苏南低山丘陵山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苏北平原大型河堤,以及城镇绿化的多种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秃杉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产力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混交林的生产力高于秃杉、杉木纯林,混交林中以秃杉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秃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作用强于秃杉和杉木纯林,秃杉檫树混交林改土效果最明显;秃杉生长速度快于杉木。  相似文献   

15.
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 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 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各位点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 41 92 ,3个秃杉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1 9.5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通过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秃杉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建华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50-52,56
总结了德化葛坑国有林场2009年营建的秃杉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并于2012年5月对建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砧木保存率为89.4%,嫁接保存率为86.9%,嫁接植株的正冠率为82.3%;2010年嫁接的植株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为1.2m、3.1 cm、0.8m,最优株树高1.8m、胸径1.6 cm、冠幅1.3m.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18.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9.
秃杉生物量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古树目前在我国仅发现在少数地方分布,而湖北星斗山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分布地,为使这一珍贵树种不在华中地区消失,我们对秃杉的生物量及生长规律进行了采样分析,为秃杉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差异显著,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19.3%~49.3%。说明秃杉宜在海拔500~1 000 m引种,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是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