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该品种产量及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水平下,氮肥运筹方式对扬农啤7号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提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扬农啤7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在施氮量180.0 kg/hm2、基蘖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7∶3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基本苗300万/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7 870.65 kg/hm2;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  相似文献   

2.
"扬农啤7号"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啤麦品种,为更好地发挥"扬农啤7号"的产量潜力、探讨不同穗肥运筹对大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2014-2015年进行了"扬农啤7号"不同穗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扬农啤7号"对氮肥需求量较高,要达到每667m2产量500kg的目标,每100kg籽粒吸氮量为2.5kg左右;穗肥以每667m2施尿素12.5kg+45%三元复合肥10kg较为适宜,"扬农啤7号"大麦穗、粒、重协调,且群体适中,抗性强,稳产性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啤酒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优质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2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对啤酒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含量降低;②氮肥运筹技术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速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后期施氮量增加,有利于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积累速率提高;③在本试验条件下,扬农啤2号在施氮量为150 kg·hm-2、基、苗、拔节肥比例为7:1:2、基本苗为225万·hm-2的栽培技术组合下,可获得单产8 000 kg·hm-2,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容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等品质指标均达到优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施氮水平对冬大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地上部含氮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亦下降。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下,大麦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氮积累量与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肥生产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滨海地区沙质土壤的中低肥力严重影响了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当地啤酒大麦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选用啤酒大麦品种连啤1号,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水平: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和4个磷肥用量水平:0 kg/hm2(P0)、45 kg/hm2(P1)、90 kg/hm2(P2)、135 kg/hm2(P3),初步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地区中低肥力沙质土壤上氮磷配施对提高啤酒产量和改善大麦的品质效果显著;增施氮肥对提高啤酒大麦蛋白质和α-氨基态氮含量、增加穗数的效果显著;增施磷肥对提高啤酒大麦α-氨基态氮含量效果显著,但对提高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效果不显著.综合考虑,在滨海地区中低肥力沙质土壤及钾素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生产优质啤酒大麦氮磷配施的最佳方案为:纯N为225 kg/hm2,P2 O5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沿海地区对大麦苏啤7号进行种植密度和氮肥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叶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 225万·hm-2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则随之先升高后降低。在栽培过程中,225万·hm-2的种植密度和 225 kg·hm-2的纯氮施用量,苏啤7号能够获得高产,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也符合啤酒大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原  李晓辉  郑艳铃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1-5822
[目的]为垦啤2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设计6个施氮水平和5个种植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垦啤2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垦啤2号的株高、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施氮量为67.5 kg/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50万株/hm2时,垦啤2号的千粒重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小区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垦啤2号在黑龙江垦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8.
在酒泉市进行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前基施氮肥120.0 kg/hm2、总施氮量240.0 kg/hm2的前提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均可增加小麦的总茎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苗期一次性追施氮120.0 kg/hm2和苗期、拔节期分别施氮60.0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较不施肥分别增产16.3%和7.2%;扬花期追施氮肥60.0 kg/hm2能够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 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中筋小麦光明麦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光明麦1号群体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光明麦1号群体茎蘖数、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成熟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最高;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基追比例为6∶4、7∶3、8∶2的处理。[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基追比例为5∶5时,穗下节间长占总长比例最高,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是最早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省份之一。在20多年的建设中,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中遇到了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在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应从强化商品粮基地的粮食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粮基地的区域经济整体功能、实施商品粮基地重点支持政策、加快商品粮基地的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结合1991要2011 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粮食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 现,粮食贸易政策对我国粮食出口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1995 年和1996 年实施的粮食出口政策对粮食出口量产 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2008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粮食出口控制措施对粮食出口量也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汇率和人 均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出口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出口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建议。  相似文献   

13.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粮食产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除农业从业人口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均衡,但与粮食产量关联度较高,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仍有较大的利用宅间.农业从业人口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不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庆市1999-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粮食平衡系数、距平系数和粮食盈缺量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40个区县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未来粮食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重庆市耕地总量不容乐观,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波动却十分明显,三者的变化直接导致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以全国为参照,重庆市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率比较接近,一直被划为中国的产销平衡地区.预计到2030年,重庆市的粮食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但从市内看,不同区县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的耕地实行分区管制原则,以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户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有关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的研究文献甚少,笔者从农户粮食储备概念、衡量标准、储备量估算、品种结构、储备动机、影响因素、农户粮食储备模型、对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作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进行系统综述,最后提出农户粮食储备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9年来,对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政策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如责任主体与粮食收购主体分离,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未明确,收购贷款与利息补贴等没有明确或细化等相关问题;以及在操作方面存在诸如粮食品种差价不合理,执行主体和委托收购库点关系不顺,收购点库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执行效果、完善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粮食流通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发挥粮食消费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构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