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行 《世界农业》2006,(8):60-60
2005年8月,美国农业部科学家宣布,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们成功首次培育出一种名称为“HiFi”的燕麦新品种,这种燕麦新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比普通燕麦高50%左右,而且抗病性能更强。β-葡聚糖是一种可溶性纤维。每天从食物中摄取3gβ-葡聚糖,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所谓坏胆固醇含量,从而预防冠状心脏病。美国含有β-葡聚糖的食品、饮料和补品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燕麦是β-葡聚糖最主要的来源。美国科学家已经对这种燕麦新品种进行了产权注册。  相似文献   

2.
燕麦的营养成分及营养保健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燕麦(Avena sativaL.)的主要营养成分及营养保健价值,并对开发燕麦食品进行了探讨。燕麦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不仅很高,而且比较平衡;亚油酸含量占脂肪含量的38.1%~52.0%,磷、铁、维生素B2含量也比较丰富,还含有独有的皂甙素。燕麦中的可溶性纤维β-糊精具有降低血脂、保护肠胃、降低血糖的特殊功效。因此,燕麦作为保健食品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皮燕麦阿缓Avenasativa是普通燕麦的一个种。原产地是维多利亚,现收藏在我国燕麦品种资源库。经我们观察研究皮燕麦阿级是一个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4.
稻麦连作区野燕麦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稻麦连作区的野燕麦初步分为栽培型、杂草型两大类型;四个种即野生燕麦、野生莜麦、普通野燕麦和南方野燕麦;两个变种即无毛野燕麦变种、紫壳野燕麦变种;并有褐色野燕麦、黄稃野燕麦、白壳野燕麦、咖啡色壳野燕麦四个生态型。经切片观察,不同种野燕麦的籽实含有不同色素,其含量也不同,形成不同色泽的籽实,江苏范围内有黄色、白色、咖啡色、褐色等不同壳色的野燕麦。江苏的紫壳野燕麦、无毛野燕麦、普通野燕麦的果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果皮上的硅质和角质层较厚,新疆野燕麦果皮细胞较疏松,空隙度较大,果皮上的硅质、角质层较薄,其透水性、透气性较江苏上述三个样品大,抗湿性小。野燕麦籽实结构的抗湿性及其在稻田中能够越夏的特性,是江苏稻麦连作区野燕麦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农田野燕麦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野燕麦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主要有:⑴化学防除配套技术,包括土壤处理与苗期施药两项技术。麦田以燕麦畏与野燕枯,禾草灵、骠马配套使用,并与防除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结合使用;油菜、豆田等采用氟乐灵与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配套使用,充分发挥化学除草效果。⑵以深耕-浅耕-浅耕或深耕-浅耕相结合的耕作法,使耕层土壤中野燕麦种子60%-80%分布0-10cm的浅层,配合除草剂使用,便于集中防除,收到了最佳除草效果。⑶实行小麦(青稞)-油菜(豆类)-小麦(青稞)轮作,配合使用除草剂,控制野燕麦效果达95%以上。⑷在野燕麦严重危害地区,实行化学除草与合理的耕作,轮作、人工除草等综合治理技术。三年即可控制野燕麦危害,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燕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材料,富含丰富的营养,在食品生产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及功效进行分析,论述燕麦β-葡聚糖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展望食品生产领域中燕麦β-葡聚糖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燕麦β-葡聚糖的应用,促进燕麦生产、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承宗 《农业考古》2000,(1):220-220
燕麦,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粮食生产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而居于第四位,是海拔二千至三千米高寒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根据1989年统计。全州播种燕麦的面积一万零四十二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之百分之四。分布在昭觉、盐沅、美姑、喜德、布拖、越西、普格、金阳等县的高寒地区。 燕麦的营养价值很高,据中国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燕麦蛋白质含量为百分之十五,脂肪含量为百分之八强,其中含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E。它除了营养价值高外,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古彝文医药书《勒俄阿莫》及彝族民间的传…  相似文献   

8.
燕麦是全世界种植和食用的古老粮食作物之一,β-葡聚糖是燕麦中的主要活性化合物,燕麦还含有大量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酚酸、生育酚、燕麦蒽酰胺等。血浆中胆固醇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和脂蛋白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燕麦具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以及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燕麦能够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产生,加速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以降低全身胆固醇水平。研究证明,燕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燕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皮燕麦是一种优良饲草,粗蛋白、粗脂肪、亚油酸、β-葡聚糖及纤维素的含量决定了皮燕麦的营养价值的高低。笔者参照营养成分常用测定方法及标准,分别采集成熟期和灌浆期顶端2片叶子完成相关指标测定,综合分析30份皮燕麦营养成分,旨在筛选出高品质皮燕麦,为品质提高育种工作、燕麦草种植品种的筛选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顺序C-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与光稃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鉴定。GISH分析结果表明,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具有2对清楚的杂交信号,说明该后代中可能含有稳定的外源遗传物质,且以易位的染色体片段形式存在。对该后代进行顺序C-带-GISH分析将杂交信号分别定位于提莫菲维小麦的7A和6G染色体短臂上,提莫菲维小麦的7A和6G染色体中含有光稃野燕麦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1.
燕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控制糖尿病、抗癌作用、控制肥胖症、补钙、预防更年期障碍、治疗便秘等多种功能特性。对燕麦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效进行了阐述,为燕麦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的深加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农杆菌介导创伤胚转化的方法,提高转化率,培育具有特定功能的转基因品种,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环境适应力。[方法]参照农杆菌划胚介导植物萌发种子基因转化方法,以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萌发种子为试验材料,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质粒P3301ubi Ac)侵染转化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萌发种子,优化转化条件,探索燕麦、玉米和高粱遗传转化体系,探讨菌液浓度、种子萌发时间、超声波功率、乙酰丁香酮和草丁膦浓度对3种作物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农杆菌菌液浓度为0.6OD600≥0.4时转化效果最佳;第1次超声波功率为900 W,处理时间为10 min;第2次超声波功率为200 W,处理时间为4 min效果最佳。转化效率最高;添加乙酰丁香酮对燕麦、高粱和玉米的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转化效果有明显区别;燕麦、玉米和高粱的转化植株对草丁膦的耐受性差异不大,与非转化植株相比,0.8 mg/L除草剂胁迫下燕麦、玉米和高粱种子萌发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用1 mg/L除草剂溶液对T0和T1代转化植株幼苗进行筛选,转化植株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结论]经除草剂筛选和PCR对T0和T1代幼苗检测,初步证明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最佳的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模式,基于2011—2014年大田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燕麦‖绿豆、燕麦‖花生与燕麦‖大豆3种间作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与碳足迹。研究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其中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6,比燕麦‖绿豆高18.5%和22.7%。与燕麦‖绿豆和燕麦‖花生相比,燕麦‖大豆在年际间具有更高的产量稳定性。在3种间作模式中,燕麦与绿豆、花生和大豆3种作物间作的竞争力分别为0.13、0.65和-0.96。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 703.2和1 661.2kg/hm~2,比燕麦‖绿豆低18.6%和20.6%。燕麦‖绿豆、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当量产量碳足迹分别为0.59、0.35和0.31kg/kg。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2 015和13 673元/hm~2,分别比燕麦‖绿豆高59.5%和81.5%。综合分析认为,燕麦‖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碳足迹较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裸燕麦和皮燕麦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燕麦内燕5号莜麦Auena nudaAuena和皮燕麦野红燕麦Auena Sterieis是燕麦属中两个六倍体的不同种。我们曾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内燕5号莜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m+20sm(2SAT),核型类别为2B;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METAW模型的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北和东北地区燕麦需水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对1960-2014年早播燕麦(4-7月)和晚播燕麦(5-8月)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降水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晚播燕麦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小于早播燕麦,有效降水量大于早播燕麦,导致缺水量较小。早播和晚播燕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同,而有效降水量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点。各站点燕麦水分盈亏指数均小于0,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生育期降水量均不能满足燕麦的需水要求。燕麦生长阶段需水情况与降水耦合度不匹配,造成水资源浪费,其中晚播燕麦全生育期降水耦合度较高,对降水的利用程度大于早播燕麦,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条件下,适时推迟燕麦播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而减少灌溉用水。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燕麦的合理用水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皮燕麦阿缓Auena satiua是普通燕麦的一个种。原产地是维多利亚,现收藏在我国燕麦品种资源库。经我们观察研究皮燕麦阿缓是一个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在甘肃定西地区种植的燕麦新品种(系),对8 个裸燕麦和6 个皮燕麦新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好的裸燕麦新品系为ND091293、2011-01-03、2010-03-06-5、2011-25-01-14-8,皮燕麦新品系为ND030349、2011-11-05、2011-13-03-05。为参加全省区域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为筛选适宜在甘肃定西干旱区种植的燕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燕麦膳食纤维含量位居8种主要粮食作物之首,其中1/3为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为了评价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试验采用改良双酶法对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籽粒,11种市售燕麦片和7种来自不同厂家燕麦原粮和面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的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68%,‘内莜6号’最高(8.30%),‘花早2号’最低(2.47%);11种燕麦片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17%,MP9燕麦片最高(5.40%),MP5燕麦片最低(3.33%);对7个裸燕麦品种籽粒及其研磨成的面粉进行检测,从籽粒加工成面粉β-葡聚糖平均损失44.65%,神池燕麦损失最高,为59.10%,岢岚燕麦损失最低,为11.47%。通过对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β-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不同品种、产品中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燕麦产品选择及选育高营养品质的燕麦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表明回交一代中含有14个左右的二价体,而不是预期的7个二价体;通过对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14条左右的燕麦染色体。因此,认为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不是真正的节节麦与野燕麦的杂种,而可能是某一四倍体小麦与燕麦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0.
燕麦中的β-葡聚糖是对人体有极大好处的一种多糖,用途广泛,通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如今二十年的发展探究,燕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分析,燕麦中β-葡聚糖的添加运用,燕麦中β-葡聚糖的性质分析都已经到了新的技术层次,这也就让我们都能够更多的发挥燕麦中β-葡聚糖的作用,这样也就是本文的探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