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原 《河南农业》2012,(6):56-57
民法上的合同欺诈与刑法上的合同诈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候较难区分,但两者有一个关键的判别方法,就是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实际实施了利用订立、履行合同来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合同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利用合同作幌子,在签订、履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设置陷阱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交易安全。那么签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一、如何签一份规范完善的合同内容条款求完备。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武汉林平华:我公司一职员利用本公司的名义私刻公章在外私接业务,客户投诉到本公司,对我公司的形象造成很坏的影响,这样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我们该如何维权?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  相似文献   

4.
姜亚兰 《农技服务》2004,(12):49-50
近一段时期,一些违法分子打着科技开发中心或技术研究所的幌子,以提供快速致富的高新技术或实用技术为内容,发布虚假的技术广告,诱使客户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或技术服务合同,以骗取客户的保证金、技术转让费、材料设备款等财产。  相似文献   

5.
问:就赔偿的数额,一般都是按照损失的实际大小来确定。但我听说对某些赔偿数额的确定,我国法律却规定不是按照损失的实际大小,而可以是实际损失的两倍或多倍。请问:具体有哪些情况?答:主要有以下5种情况。一、消费者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主要包括:(一)在商品或服务的广告中,制作、发布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广告;(二)对商品的价格作虚假表示;(三)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冒用质量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商品的产地,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四)商品存在瑕疵而不予告知;(五)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六)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七)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八)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九)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十)以虚假的"中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相似文献   

6.
张岩 《农友》2002,(5):6-7
1.瞒天过海伪造证件。其突出特征是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伪造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伪造提货单证、身份证、工作证、委托书,伪造合同等等,然后利用伪造的证明,瞒天过海,欺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  相似文献   

7.
张明钥  李政 《农家参谋》2011,(10):42-42
1.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也许会有人以您在外发生意外情况为幌子,将您的亲人哄骗外出,或冒用您的名义骗取财物。因此,你要告诉家中亲友,不要轻信这类信息。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要保持冷静,切勿慌张,多与家人、亲友商量,并向当地派出所、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面询问。  相似文献   

8.
里辉 《农技服务》2006,(9):52-52
1、伪造证件其突出特征是伪造单位、营业执照,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伪造提货单证、身份证,工作证,委托书等,然后利用伪造的证明欺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 2、设饵钓鱼这类诈骗手法往往是以紧俏物品为诱饵,抓住对方急于发财的心理,许以高利签订合同.侵吞对方预付货款.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常常遇到一方给付“定金”或接受“定金”。但你对定金的认识有多少呢?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以保证债务履行为目的,于合同成立日寸或未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金钱的担保方式。所以,定金既指一种债务的担保方式,也指作为定金担保方式的那笔预先给付的金钱。当事人一方在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下各种资料的收集越来越容易,诈骗手法也变得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网络诈骗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类。网络诈骗通常指不法分子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现针对目前常见的一些网络诈骗,相关公安部门梳理了六种典型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并有针对性地发布了防范攻略,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1.
一、买卖合同的漏洞、欺诈 1.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中间,  相似文献   

12.
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法律措施。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方法。担保法上的担保,又称债担保、债的担保、债务担保,是总括的概念,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2,(20):54
【案例】杨某有一子杨小,后杨某与王某再婚。王某婚后对杨某一直悉心照顾,杨某遂将房产赠与王某。杨某死亡后,杨小外公作为其法定代理人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杨某赠与行为无效。【评析】本案,杨某将其财产赠与其妻王某,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并非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也没有损害国家、集体的利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13种价格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13种价格欺诈行为分别是:———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春,莱州市某村村民张某,在本镇农村信用社贷款6000元,自筹资金3200元,购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自卸拖斗一台套,半年后张某经营不善,遂将拖拉机及拖斗以8500元转卖给邻村刘某。二人签订合同,刘某除交给张某2500元外,约定年底前由刘某负责偿还贷款。贷款到期后,信用社向张某追还贷款,张某以与刘某签有合同为由拒付贷款。刘某则因家遇灾祸无力偿还贷款。此事经法庭审理,根据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同意。”判定:张某未经信用信允许,擅自将债务转移给刘某的行为无效,由张某偿还信用社贷款6000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开发已成为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工作。为了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各类科技开发实体相继成立,开发力度加大,对外经营活动日趋频繁。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业科技开发工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依法依规开发。笔者试就农业科技开发工作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正经济合同订立缺乏规范的主体订立经济合同是科技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经济合同常常以合同主体之间的购销。借款、财产租赁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法律关系为表现形式。经济合同主体是指参加订立经济合同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主要指公民和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