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牧草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牧草中有适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对家畜及牧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影响因素、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和对家畜的营养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牧草中有适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对家畜及牧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影响因素、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和对家畜的营养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牧草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7,他引:9  
详细论述了模式植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及其在克隆牧草品质性状重要功能基因上的可能作用,通过调节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以及其他关键反应物等来改良牧草品质,包括牧草的干物质可消化性(木质素和纤维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聚糖)、蛋白质(尤其是含硫蛋白)、维生素、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等品质性状。详细探讨了生物技术在牧草品质改良上的迫切性、现状、潜力与前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5.
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6.
干草原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于草原对10种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植物生长期内,每15天采样一次,分析牧草茎基部和根部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牧草在返青时都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分蘖后开始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在拔节和抽穗时又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开花、结实后又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但有的牧草出现相反的情况。根据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规律,作者对合理利用草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松嫩草原上通过小区围栏放牧,对不同放牧率下小花碱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花碱茅在生长季初期茎基部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随着季节推移逐渐增加;一定程度的放牧有利于牧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提高,促进牧草再生。氮素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大,然后随季节推移逐渐降低;适当放牧能够刺激根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使其向地上部分转移,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四种不同刈割期的禾豆混播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营养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刈割期的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的营养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粗蛋白质、胡萝卜素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以青贮草捆处理最高,综合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特征,认为牧草捆裹青贮为最佳牧草加工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物和土壤化学性状的研究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土壤化学性状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在:(1) 植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植物出现替代;(2) 地上和地下总生物量递减,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下降,而菊科牧草所占比例上升,0~10cm 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增加,根系有向土壤表层集聚的趋势;(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逐渐递减,未退化样地大针茅茎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重度退化样地的5.5倍 ;(4) 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植物根系也呈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牧草在地下器官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是春季萌发生长和刈牧后再生的物质基础。羊草和大针茅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性分布的优势种。为了研究草原植物碳水化合物贮藏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羊草和大针茅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主要包括果聚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淀粉。其中甘露醇、淀粉和果聚糖在2种牧草地下器官中的含量均居前3位。羊草地下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大针茅,其果聚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是大针茅的3.2和3.6倍。5月20日-10月15日,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淀粉含量、甘露醇含量和果聚糖含量均表现出“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特征。不同碳水化合物组分冬前积累和春季降解的起止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茎比)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刈割2次与年刈割1次相比,茎粗和株高下降,而叶茎比增加,饲草的WSC含量、NDF和ADF含量下降,而IVDMD和CP含量上升,年刈割2次能有效改善bmr品种的饲草品质。年刈割2次和年刈割1次的SS2,22043和Sweet Virginia饲草品质均表现较高水平,优于其他品种。叶茎比、茎粗与IVDMD、CP含量和WSC含量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负相关。株高与IVDMD负相关,与NDF含量正相关。株高较低、叶茎比高、茎粗较粗的bmr品种具有较高的饲用品质,叶茎比、株高和茎粗可作为筛选高消化率bmr品种的辅助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耐盐能力的差异及其与饲草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为选择耐盐和饲草品质优良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提供依据,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7个多花黑麦草品种(Wasehope, WasehopeⅢ, Sachiaoba, Musashi, Nioudachi, Shiwasuaoba 和苏牧1号),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Na+、K+和Ca2+含量,并计算K+/Na+和Ca2+/Na+,同时测定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及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等指标,并对品种的耐盐能力和饲草产量、饲用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分的Na+较低,K+和K+/Na+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WasehopeⅢ的耐盐能力较差;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SC含量和IVOMD较高,NDF和ADF等细胞壁物质含量较低,饲用品质较优,与其耐盐能力较为一致;多花黑麦草的耐盐能力与盐土条件下的产量和饲用品质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以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灌浆期主茎旗叶和不同节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积累转运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WSC含量,WSC转运率、WSC贡献率、主穗粒重和灌浆速率均受水分环境、发育阶段和/或器官更为显著的调控,但不同因子对各性状表型影响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小麦灌浆期不同器官WSC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品种陇鉴19不同器官WSC含量峰值时间与正常灌溉相同,均在花后18 d,而水分敏感品种Q9086在花后12 d。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不同器官WSC含量,促进了花前WSC转运,及其对籽粒粒重的贡献,其效应在陇鉴19主茎穗下节和倒二节更为显著,其WSC含量分别高达196.83和242.35 mg/g DW,WSC转运率高达66.15%和63.21%,WSC贡献率高达12.48%和8.67%。干旱胁迫缩短了籽粒灌浆进程,但陇鉴19较Q9086仍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和较大主穗粒重。小麦不同器官WSC含量与主穗灌浆速率以及WSC转运率与贡献率均呈正相关,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这种相关性更高。说明,干旱胁迫能促进小麦各器官WSC积累和转运,尤其是花前在穗下节和倒二节积累更多的WSC对补偿籽粒灌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鸿进  毛祝新  黄德君  傅华 《草业科学》2011,28(6):1198-1202
摘要:对青藏高原地区6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居群8个不同生育期的可溶性糖(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居群间不同生育期WSC和C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源地来自青海共和县居群和甘肃临潭县居群WSC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CP含量甘肃玛曲县居群显著高于其他居群。整个生育期,WSC含量呈单峰曲线,初花至盛花期最高(P<0.05),初花期WSC含量最高为6.91%,最低为1.58%,CP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完熟期最低。不同居群间WSC和CP含量均表现出一定变异度,其变异系数变幅分别为36.47%~51.29%和4.76%~20.29%。相关性分析表明,WSC与C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不同茬次混播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的混播苜蓿(金皇后?3010=4?1)为材料,刈割后用Sila-Max(宜生贮宝)、Sila-Mix(宜生贮康)、亚芯生物、百奥民、台湾鲜得利5种添加剂进行桶装青贮,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青贮发酵60 d后进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随着茬次的递增,青贮苜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乳酸(lactic acid,LA)及乙酸(acetic acid,A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和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呈上升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以及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第3茬最低(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和单糖(monosaccharide,ESC)含量在第3茬显著高于其他茬次(P<0.05)。添加剂对混播苜蓿青贮品质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其中,添加亚芯生物提高了第1茬青贮苜蓿的CP、WSC、磷(P)和钾(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32.94%、2.44%和0.99%,LA和AA含量也均有所提高;百奥明处理下第3茬青贮苜蓿的CP、可溶性蛋白/总蛋白(soluble protein/total protein,SP/CP)和WS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37%、6.39%和10.72%;台湾鲜得利处理下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eutral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ND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ADIP)含量有所增加,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第2茬次的苜蓿青贮品质相对较好,且所有添加剂中亚芯生物处理的苜蓿青贮品质最好,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mounts of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WSC), WSC constituents and protein leached from a range of U.K. hays soaked according to common practice. Initial hay WSC content ranged from 123 to 230 g/kg dry matter (DM). Soaking the hays for up to 16 hours in water at a mean temperature of 8°C resulted in a mean loss of 27 per cent (range 6 to 54 per cent) of hay WSC. The mean percentage losses of WSC constituents were 24 per cent (range 14 to 31) for fructan, 41 per cent (range 21 to 70) for fructose, 45 per cent (range 28 to 100) for sucrose and 56 per cent (range 29 to 100) for glucose. The mean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initial hays was 58.7 g/kg DM (range 30 to 86 g/kg DM) and this value was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soaking. Despite a mean WSC loss of 27 per cent, the WSC contents of seven of the hays remained above the suggested upper limit for laminitic animals of 100 g/kg DM.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干燥方法对鸭茅营养成分及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裴彩霞  董宽虎  范华 《草地学报》2004,12(3):227-230
研究干燥方法对鸭茅(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成分及其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增加,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开始不断增加,开花期最高,结实期又迅速减少;干燥方法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其含量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2)干燥方法与营养物质的损失量间差异显著(P<0.05),其损失量的顺序为晒后烘干>晒干>阴干。不同干燥方法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损失量与干物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损失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8、0.6404和0.6568。  相似文献   

18.
为评定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高0.5 m芦竹的茎、叶、全株及高1 m,1.2 m,1.4 m,1.6 m,1.8 m全株芦竹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测定,并收获高1.4 m的全株芦竹进行青贮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叶的饲用价值优于茎;高度为1.2~1.4 m的全株芦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青贮料pH值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上升,干物质(Dry matter,DM)、粗灰分(Crude ash,Ash)、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下降,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在青贮时间为30 d时含量最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逐渐下降,综合来看,1.4 m全株芦竹在青贮30 d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芦竹是一种极具饲料开发潜力的牧草。  相似文献   

19.
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中国饲料》2021,(5):124-126,13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发酵品质、能量值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1:0、2:1、1:1、1:2、0:1,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的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5.89%、192.10%、107.69%、250.00%、6.52%(P<0.05),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奶净能、维持净能显著提高(P<0.05);与全株大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提高了34.65%(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及pH显著降低(P<0.05)。综上,建议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以1:1比例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利用高营养燕麦饲草种质资源,将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23份野生燕麦生态型和3份燕麦栽培品种种植于四川甘孜、贵州贵阳、四川成都3个环境,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刈割处理,并测定其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F)、半纤维素(HF)、木质素(L)、洗涤纤维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