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E和硒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繁殖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维生素E和硒混饲投服的方法,对8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和其它繁殖疾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对降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流产的发病率效果显著;而对隐性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感染的发病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在保护机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机体维生素E和硒(Se)的缺乏有关。本文综述了维生素E和Se在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维生素E和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月云  王恬 《家畜生态》2004,25(4):172-176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给世界各国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表明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与牛群中的Ve和硒的水平有关。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和硒(Se)能降低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并能缩短病程,二者中任何一个缺乏其生理后果是中性白细胞活性的降低。本文的目的是综述Ve和Se在抗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并阐明分析Ve和Se增强多形核白细胞活性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济南郊区卫生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大型奶牛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1~5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而两种不同型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6~9胎次奶牛表现相同,均为28.00%。临床型乳房炎除第3胎次稍有降低外,其余随胎次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胎、2胎、3胎、4胎、6~9胎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86%、8.04%、5.26%、9.00%、10.00%、28.00%,不同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依次为16.49%、29.15%、31.58%、20.07%、22.22%、28.00%,其中第3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发病率,且各组间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总之,该奶牛场随奶牛胎次的增加,乳房炎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9胎次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3胎次。  相似文献   

6.
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奶牛群乳房炎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其β-胡萝卜素、维生素 A、维生素 E、硒、锌与铜的营养状况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低抗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维持机体免疫细胞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来增强动物免疫力的。 1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御效应与机理 1.1β-胡萝卜素与维生素 A   Batra等 (1992)发现,感染乳房炎的奶牛 (乳体细胞计数大于 500× 103个 /ml)血浆中β-胡萝卜素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牛 (乳体细胞计数小于 100× 103个 /ml),…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地区6个大中型牛场2600头奶牛的跟踪调查发现,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49头,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11.55%;10月份-次年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163头,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6.99%。根据中草药的药理性质进行组方,采用TMR饲喂技术预防性投放中草药+抗生素乳区局部治疗的方式用药,经过该技术措施的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低至4.92%;10月份-次年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目前在规模化或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增效剂、抗生素+激素、中草药和抗生素+中草药等四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相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左旋咪唑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作者统计,奶牛隐性乳房炎有25%~30%可转为临床发病,造成较大的损失,放对隐性乳房炎一定要进行防治。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放对其防治也有多种手段,药物防治是手段之一。目前报道的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药物较多,但有些由于有抗生素残留而影响经济效益,有些因方法问题而不适于大群防治。为此,作者于1998年2~7月,选择亚硒酸钠维生素E(简称硒E粉)和左旋咪叹这二种药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防治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检查及防治对象:广州某黑白花奶牛场27O头泌乳牛。1.2检查方法及到定标准:用CMT…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给世界各国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表明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与牛群中的VE和硒的水平有关.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和硒(Se)能降低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并能缩短病程,二者中任何一个缺乏其生理后果是中性白细胞活性的降低.本文的目的是综述VE和Se在抗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并阐明分析VE和Se增强多形核白细胞活性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奶牛饲养中奶牛乳房炎是发病率高,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同时也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乳房炎种类较多,一般分临床型乳房炎(又分急性与慢性)和隐性乳房炎。急性临床型乳房炎包括卡他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乳房炎、蜂窝织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乳房脓肿、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等多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常用的控制奶牛乳房炎的饲料添加剂有以下几种:1维生素E和硒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乳房炎的感染受血浆维生素E和硒水平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够提高乳腺对感染的天然抵抗力。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所有脂类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消除细胞膜上的自由基,从而保护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过氧化损伤。维生素E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重要影响,它不仅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能力。众多试验证明,维生素E能提高奶牛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善乳房的健康以及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相似文献   

12.
很多奶牛特有的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临床型乳房炎。虽然对这些影响因素已经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几个方面。本研究利用多变量模型分析所有的奶牛因素对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同时,运用相同的方法分析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致病菌诱发临床型乳房炎的概率。样本数据覆盖274个荷兰奶牛群中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包含了22860头不同胎次奶牛的28137个泌乳期,其中共记录5363例临床型乳房炎,但仅有2525例可被归因于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致病菌。多元回归分析中同时也包含了奶牛的胎次、泌乳阶段、季节、体细胞数信息(每月测定1次)及发病牛的病史,对小母牛和经产奶牛泌乳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进行了单独分析。结果发现,当对奶牛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每天每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是相当大的,变化范围为0.0002~0.0074。尤其是先前就有临床型乳房炎病例、前1个月体细胞数偏高和先前泌乳期内平均的体细胞数偏高,都会增加泌乳期当月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几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因素无法辨别临床型乳房炎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对奶牛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乳房炎的病原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而引发此病。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隐性型占70%,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疾病。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是发病率最高、流行最快、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 奶牛乳房炎根据症状表现分为临床与隐性两种,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此重点说一下临床型乳房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奶牛乳房的炎症,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非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以隐性型多发,据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因隐性乳房炎症状不是很明显,故在部分...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四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在国外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5%~60%。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因该病而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相当大的比例。依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二者在治疗上没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由于乳房炎病原总类繁多,病因复杂,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单一的抗菌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赖利兄 《北方牧业》2013,(14):25-26
乳房炎是奶牛泌乳期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在48%,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在50%~70%,美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在16%~27%。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的几种类型:1坏疽性乳房炎1.1临床症状乳房出现紫斑、肿胀、发热现象,触摸乳房有痛感,乳上淋巴结肿胀,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者停  相似文献   

19.
夏季来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奶牛一旦感染乳房炎将很难治愈,给奶农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奶牛乳房炎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表现为:乳区出现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变色(如变黄);乳汁内含有不同的絮状物或出现凝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四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在国外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