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消毒与灭菌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有,土壤里、水中、空气里、人体上、动植物体上以及培养食用菌的培养料、设备、工具上都有微生物存在.对食用菌来说,其中相当部分是有害的,我们通常将这类有害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人工栽培食用菌,要求丰产、稳产、优质,排除杂菌的危害和干扰,彻底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栽培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详尽地叙述了食用菌的主要病害的特点、危害和种类,提出了防治原则、注意事宜、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具体措施。食用菌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其生长与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采收、加工和储藏的各个环节,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他有害微生物侵染,使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发育受阻,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不正常的变化,如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  相似文献   

3.
曲洋 《油气储运》2005,(1):30-31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生理、组织及形态上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对此.称之为食用菌病害。而在生长过程中,因受机械损伤或昆虫(不包括病原线虫)和人为活动的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结果,不属于病害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 众所周知,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关资料显示,土壤中的生物有1万多种。1克土壤里含有细菌从几千个到几十亿个,每亩(1亩=667平方米)地耕层土壤里细菌的生物量从几十公斤到几百公斤,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物量也不少。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碳素、氮素等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种类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供给作物营养是有利的,称其为有益微生物,即益菌;而一些种类对作物是有害的,称其为有害微生物,即有害菌或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有害疣孢霉与不同食用菌的培养关系,为蘑菇疣孢霉病害诊断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观察及PCR方法,对供试的疑似有害疣孢霉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接种法,研究有害疣孢霉对食用菌的致病力及其发酵滤液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分析食用菌菌丝体发酵滤液及其子实体煎汁对有害疣孢霉生长的影响。【结果】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供试的病原菌为有害疣孢霉。有害疣孢霉能侵染金针菇、糙皮侧耳、双孢蘑菇、金顶侧耳、刺芹侧耳,不能侵染香菇;其中有害疣孢霉对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双孢蘑菇及金针菇的致病力强,对刺芹侧耳的致病力弱。糙皮侧耳、双孢蘑菇、刺芹侧耳、灵芝、香菇子实体煎汁和菌丝体发酵液均能促进有害疣孢霉菌丝体的生长;灵芝的子实体浸汁和发酵液均能抑制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产生。有害疣孢霉发酵滤液能够促进供试食用菌菌丝的生长。【结论】有害疣孢霉对不同食用菌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灵芝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静岩 《吉林农业》2007,(11):32-33
洮南市的食用菌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大,这是不可避免的。以往一提起病虫害防治,就依赖于药物防治,因此也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使食用菌产品某些有害成分超标,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带来环境污染。食用菌生长期间,常常遭到有害动物(主要是有害昆虫)的为害。生产规模以及周年性栽培制度的推广,食用菌的虫害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用菌害虫的研究系统性资料较少,本文根据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总结,记述了我国食用菌有害昆虫有8目、28科、53种。  相似文献   

8.
赵洪霞 《新农业》2005,(11):11-12
东港市食用菌协会高薪聘请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主抓生产工作,为下乡方便,协会为他们专门配备了车辆和手机,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为了使农民尽快掌握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协会每年都在各乡镇.村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课堂上、会议室里、田间地头里讲,小卖店里、蘑菇大棚里.哪里有技术员,哪里就是听课现场。  相似文献   

9.
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当前食用菌食品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食用菌中重金属富集的因素主要有空气、水质,培养料、食用菌种类、栽培方法、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本文综述了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重要特点和部分已经被阐明机理,以及目前用于控制食用菌中重金属富集的几种方法,旨在引起同行对该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茼,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微生物对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利于生产,有害于健康。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微生物对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利于生产,有害于健康。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菌业超级大国,2009年产量达到1.73千万吨。随着食用菌业的发展,食用菌的菌渣即栽培食用后的废料也越来越多。我国每年生产的菌渣在400万吨以上,若随意丢弃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有害微生物滋生,造成环境污染。当做燃料仅仅利用生物能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浪费和污染。合理地开发利用食用菌菌渣,可以变废为宝,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北京农业大学陈延熙教授所领导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根据植物微生物生态工程原理,应用植物体上的真正体细菌,(即在植物身体上定殖的细菌,而不是游离在根围的根际细菌。)在农业生态中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有利于植物,而不利于有害微生物,或者影响植物同有害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其有利于寄主,不利于有害微生物,从  相似文献   

14.
木醋液也称为植物酸,是木材在干馏或裂解过程中获得的一类产物,其成分复杂多样,有研究表明,木醋液对植物、微生物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食用菌上,有研究人员开展了木醋液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木醋液的概念、理化性质,以及木醋液在食用菌生产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液体菌种袋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食用菌行业进入一个实质性、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已成为我国出口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食用菌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致富项目。黑木耳是食用菌中的一种,又名木耳、光木耳。自然界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种有生命的机体组成。黑木耳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门,胆子菌纲,银耳目,木耳属。黑木耳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1、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对消毒工作的认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如空气、物体表面、人体等)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消毒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是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此外,它是将有害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因此,消毒是对已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必要补救措施,而没有预防环境污染的作用,更不可能对疾病的治疗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建的部级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专业质检机构。中心自1995年12月首次通过双认证、正式开展质检工作以来,质检条件和检测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具备微生物肥料(菌剂)、食用菌菌种及产品等3大  相似文献   

19.
<正> 食用菌生产,是一项充分利用农、林副产品资源,经微生物分解利用之后,进一步转化增值的高效生态农业。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有不少菇农在开发食用菌生产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1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