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孢菌叶斑病及锈病是危害小豆的两种重要病害,常造成叶片枯萎早期落叶,导致严重减产和失收。“七五”期间,对1000份小豆种质材料分别进行叶斑病,锈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经过初鉴和复鉴,筛选出云南福贡红小豆,对上述两种病害均表现抗病和高抗。对叶斑病鉴定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2.
南阳盆地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由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引起,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侵染茎和荚,在生长季碰到高湿天气尤为盛行。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发病较晚,在生产上重视不够,一旦发生能迅速引起绿豆早衰,严重影响绿豆后期荚果产量,是绿豆生长后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南阳盆地气候十分有利于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发生。笔者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以选用抗病新品种、减少田间初侵染源、控制尾孢菌叶斑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褐斑病又名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或角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两种类型,广泛分布于各葡萄产区,可引起葡萄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浆果产量、品质和树势,特殊情况下可造成毁产。发病原因:引发葡萄大褐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假尾孢(图1),引发小褐斑病的病区则有葡萄座束梗尾孢霉、葡萄明针尾孢霉两种菌源。葡萄假尾孢从寄主  相似文献   

4.
正香蕉褐缘灰斑病是对香蕉危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叶斑病,一般叶片受害面积在30%左右,严重流行时可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可导致5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病原为香蕉尾孢菌(图1),有性世代为香蕉生球腔菌。其直立或膝状弯曲的分生孢子梗丛生于暗色子座上,无色有分隔的分生孢子呈鼠尾状。香蕉尾孢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和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院自主研发项目"宁夏主要经济作物病害种类研究"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在宁夏全区范围内对主要经济作物病害进行系统普查,鉴定出宁夏主要经济作物病害种类306余种,发现枸杞黑斑病、枣褐斑病、甘草叶霉病、甘草链格孢叶斑病、洋姜斑点病、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马铃薯白绢病、马铃薯坏疽茎点霉等宁夏新纪录病害8种,马铃薯丛枝植原体病中国新纪录病害。将宁夏经济植物病害划分为引黄灌区分  相似文献   

7.
粟弯孢霉叶斑病为谷子重要的叶部病害,为了解钙调磷酸酶信号途径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中的功能,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初步分析。通过简并PCR法扩增获得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ClCna和调节亚基ClCnb基因的同源片段,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ClCna和ClCnb基因序列同源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粟弯孢霉叶斑病菌ClCna和ClCnb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病原真菌钙调磷酸酶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ClCna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钙调素结合位点、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基结合位点和自身抑制调节位点,而ClCnb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4个钙离子结合位点。利用钙调磷酸酶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处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分生孢子,发现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中ClCna和ClCnb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在山梨醇和氯化钠胁迫下都是诱导表达,因此,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逆境胁迫及孢子萌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度,对235份春小麦、黑麦、小黑麦材料进行了抗壳针孢叶枯病(Septoriatritici)和燕麦壳针孢菌小麦专化型(Septoriaavenaef.sp.triticea)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抗品种,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证明其为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利用PCR技术对病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进行扩增,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病原菌为细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棒孢菌叶斑病在辽宁省黄瓜主产区为常发性病害。据全省各有关蔬菜测报点调查,今年该省黄瓜棒孢菌叶斑病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部分生长郁闭、长势良好的地块重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发生地区主要包括沈阳、大连、辽阳、鞍山、抚顺、锦州和朝阳地区。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抚玉8号是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中熟玉米品种,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26d,株高303cm,穗位121cm,穗长22cm,穗粗5.1cm,子粒14~18行,子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红色,出子率87%,百粒重36.6g,容重757g/L。抗倒伏,抗大、小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尾孢菌叶斑病。一般667m^2产700kg,高产量地块可达800kg。  相似文献   

13.
<正>豇豆红斑病,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1.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春玉米主要病虫为害损失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同玉米螟虫量,研究不同病级和虫量对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损失的影响,同时对玉米螟(A)、弯孢菌叶斑病(B)、大斑病(C)、丝黑穗病(D)的复合发生为害(ABCD)损失和经济阈值进行简单探讨。研究表明,病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构成因素,病级和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病虫之间存在复合为害关系,复合产量损失率占四者单独造成产量损失率之和的41.48%,其大小依次为:A<C<B<D<ABCD<(A+B+C+D),并组建了复合为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豇豆红斑病(Cowpea Cercospora leaf spot)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一、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米,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16.
正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是一种重要的香蕉叶斑病,也是我国香蕉产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香蕉减产30%~50%。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暗双孢菌(图1),其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无色的短西瓜子状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为筛选出防治重庆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药剂,重庆市烟草公司涪陵区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克菌丹、木霉复合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共6种药剂,采用叶面喷施的施药方式,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分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关系,及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玉米抵御弯孢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以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玉米种质478、齐319、农大108为试材,外源施用硝普钠(SNP)、2-4,4,5,5-苯-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 PTIO)、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 A),和接种玉米弯孢病菌,比较植株病情指数、NO和H2O2含量及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均可减缓玉米弯孢叶斑病菌侵染进程,降低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尤其抗性弱的玉米种质478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诱发了玉米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玉米弯孢菌后3个玉米种质叶片中NO和H2O2含量均有猝发现象,而NO和H2O2的清除剂c PTIO和As 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植株感病率和病情指数。NO和H2O2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的重要信号分子,可提高POD、CAT、SOD、PAL和Glu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进而增强玉米对弯孢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的数量逐年略有下降,对灰斑病和大斑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逐年提高,对丝黑穗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分离株鉴定为半知菌门、丝孢纲、弯孢属、间型弯孢霉(Curvularia. intermedia)。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此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酵母粉及硝酸钠;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弯孢霉,其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