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经济价值评定及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是土地整理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经济价值的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价值都发生很大改变。整理前耕地主要是旱地,经济价值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0%,一级地很少;整理后耕地全部为菜地和水浇地,级别基本为一、二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9.88%。整理后的耕地经济总价值是整理前的1.286倍,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显著。该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嵩县土地整理的数量质量潜力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该文在综合分析前人土地整理潜力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原有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引入了耕地整理质量潜力,并系统制定了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评价理论及方法;同时,也进行了耕地整理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的探讨和实证研究,计算出嵩县耕地整理质量提高潜力,分别计算了耕地整理的自然质量提高潜力和耕地整理的利用提高潜力,划分了不同的质最提高潜力区,通过计算,全县可以新增粮食总产量为7.15万t,平均每公顷提高潜力为1561.8kg.最终把耕地整理数量潜力成果与质量潜力成果相结合,划分出县域耕地整理的综合潜力级别区域.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既要考虑整理的自然潜力,更要注重现实潜力。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潜力相关理论分析,提出运用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用产能增产潜力表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并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9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自然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后以肃宁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县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为170 588.99 t;各乡镇限制性修正系数介于0.142 3~0.651 5之间;通过对自然潜力进行修正,肃宁县耕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64 329.25 t,主要集中于梁村镇和万里镇。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土地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格局原理的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价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喀斯特山区耕地整理为例,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县大部分位于石山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均很低,而南部河谷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较高,河谷平坦区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为0.85,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17,前者为后者的5倍。表明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共同制约,不同地形和土地资源格局条件下,区域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耕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耕地整理投入产出率和林地比重提高率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在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利用地空间规模指数、废弃土地复垦新增园林地系数和空间规模指数也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揭示耕地空间分布规律,为土地开发复垦及整理提供快速的评价方法。[方法]以耕地面积占比为空间变量,运用空间自相关及马塞克图分析耕地分布整体特征,通过距离、地形、NDWI和人口密度共9个因素对耕地空间分布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拟耕地分布适宜性并进行了检验。[结果]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和地形因素对耕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值为0.701 5,研究区耕地分布主要为不显著、LL(低空间自相关)和HH(高空间自相关)类型,其中不显著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以上;基于多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较高拟合优度和可靠性(R~2=0.846),模拟得到的耕地分布适宜性图与现有耕地分布基本吻合。[结论]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受距离、地形因素影响明显;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具有一定耕地补充潜力;将回归模型应用于土地开发复垦以及整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减弱水土流失以及优化区域土地结构。  相似文献   

7.
耕地整理现实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耕地整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省域及市域范围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的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区域内耕地整理的布局安排。耕地整理现实潜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影响耕地整理现实潜力的因素很多,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指导耕地整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特尔斐法构建包含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轴法,划定重庆市耕地整理现实潜力级别,确定了重庆市耕地整理3大重点区域:渝东北、渝东南、渝西。  相似文献   

8.
区域耕地质量评价与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借助GIS技术和动态聚类模型进行区域耕地质量的分级评价 ,结果表明闽侯县耕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差 ,以中低产耕地为主 ,占耕地总面积的 68 10 % ,耕地主要限制型为砂、粘、冷和瘦限制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2 5 0 4%、12 5 8%、12 17%和 15 2 7%。通过中低产田改良 ,全县耕地的增产潜力巨大。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 ,探讨了闽侯县耕地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精度,降低评价成本的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GIS全域空间分析方法为主的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即基于区域"二调"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整治经验等国土数据成果,在现阶段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思想及技术原则下,先确定待整治农用地规模,再测算新增耕地面积,最后计算新增耕地系数,进而进行新增耕地潜力类型区划分。[结果]温州市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测算结果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论]该技术方法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图件数据输入整理、到潜力测算评价、再到成果图表输出的程序化操作,不仅有效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而且紧密衔接于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大兴区耕地整理潜力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选择耕地整理项目,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基础。目前许多地区在进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往往以增加的耕地面积作为惟一衡量标准。实际上,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表现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产权关系,而且会受到资金、区位、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在耕地整理分区的基础上,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进行了耕地整理综合潜力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种方法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讨论了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强调了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对占用的和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进行地力鉴定;对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宜耕评价;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内耕地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榆林沙区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毛乌素榆林沙区发展沙产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根据该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速该区沙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研究与土地整理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该文首先讨论了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及运作方式,并对目前国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和趋势,以及国内LUCC研究的状况等做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区域及景观3个尺度层面重点讨论了LUCC研究与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结合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问题一向都是研究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大气质量以及区域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省域耕地利用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和研究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以来各省级空间地域单元的耕地利用现势分布和省域耕地利用的时空特征,以期寻求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针对性政策改进措施。[方法]基于2009—2016年全国和省级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指数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①2009—2016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旱地减少面积多于水田、水浇地增加面积,耕地总面积共减少4.64×10~5 hm~2,但基于各省域间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耕地面积分布与利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②受不同阶段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耕地面积在时间和空间不同维度上均或多或少受政策调控,这是形成耕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的重要原因。③中国的耕地保护政策需要在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科学优化,并积极引导区域耕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结论]现阶段耕地资源利用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异质性和动态变动性特征,而全国省域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受到全局性和区域性政策演进与人类活动定向干预的双重作用,亟需在及时跟进和把控耕地变化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合理的政策调控实现对省域耕地资源差异化保护和利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协调资源匹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浑善达克沙地以北地区沙漠化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5年具有相同时相(秋季)的landsat TM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3种颜色)、分辨率为30 m×30 m的标准假彩色合成卫星影像的两期TM影像为信息源,利用Erdas8.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info9.0和Arcview3.3等GIS软件,对浑善达克沙地以北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总体呈上升扩展的趋势,5 a多来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 366.057 km2,具体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增加;239.806,1 025.393,850.396 km2,严重沙漠化面积减少了749.539 km2;从全区各旗、县的角度来看,其中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的沙漠化发展比较快,增加的面积分别为:1 038.377,185.487,69.431,51.554 km2,克什克腾旗、阿巴嘎旗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增加的面积分别为:5.492,15.715 km2,林西的沙漠化面积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虚拟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它为合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与贸易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深化农用地价值研究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国学术界关于虚拟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对虚拟土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厘定了虚拟土的命名、内涵与特点,分析了虚拟土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探索了虚拟土的研究内容,并对虚拟土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9.
从新疆牧草地的分布现状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出发,阐述了新疆牧草地的利用特点及在牧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疆牧草地利用的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许昌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许昌市1985年、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得出许昌市LUCC呈现旱地面积减少多、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和草地、林地波动变化现象,最后提出许昌市土地利用应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优化土地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加强动态监测技术的对策,使许昌市LUCC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