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宣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该法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立法目的之中,并创设完善了适宜我国国情的环境监管与公众参与机制,包括按日计罚制、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激增、涉案范围扩大的背景,总结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赔偿金归属不明、赔偿计算标准不清、监督使用管理缺失等问题,认为应当以明确赔偿金的归属和赔偿计算标准以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3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进展缓慢,新《环境保护法》及司法解释已实施三年有余案件数量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制度及法律适用存在的缺失: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不衔接、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修护金、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由于主客观局限性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强制性环境保险制度。居于此,我们应当立足实践,顺应国际趋势,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继续放开并且鼓励可诉民间组织,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畴之内,逐步确定并完善环境保护修护金,建立环境保险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入法,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制度层面。但我国当下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难以适应环境公益诉讼发展需要,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受阻。运用文献研究法具体分析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发现在诉讼费用征收标准、诉讼激励机制以及司法救助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因此,建议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制定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的原则性规定,并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交纳规则的具体规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  相似文献   

5.
任亚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217-11219,11222
以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的,通过对海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的实地走访,从法律、主体、过程、信息等因素分析海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主体代表性不强、海洋意识薄弱、参与度不高;参与侧重末端参与、参与途径不健全、意见处理效力不高;信息公开力度不大,信息真实性有待核实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1)完善现存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公众享有的环境知情权与参与权,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司法保障机制和公民诉讼制度;(2)在参与主体的选择上,应以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为主;(3)建议多种途径相融合,并且将公众参与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提升廊坊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借鉴伦敦治污经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公众参与环保通道,增强公众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将海洋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洋环境保护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就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而言,突出表现为案件定性不统一、归责原则不统一和损害赔偿范围认定难等问题。为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模式架构、法院受理、举证责任分配、诉讼费用承担、专项基金等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鲍仓仓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47-251+254
农业地理标志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目前司法实践中针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侵权问题频发,通过私诉模式对农业地理标志的救济存在维权主体动力不足、维权法律能力不足、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检察公益诉讼通过自身的种种优势可以弥补目前私诉的不足,检察院的自身呼吁和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也为检察公益诉讼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基础。有必要以环境公益诉讼为模板,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将检察公益诉讼引入到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之中,加大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资源纠纷日益增多,现行的诉讼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资源诉讼的要求。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期盼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环境公益诉讼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环境资源诉讼比较,诉权得到放宽,适合主体得到扩展,环境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为英美、大陆法系国家环境资源立法、司法广泛采用。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传统的环境诉讼,其与环境现实要求、理论发展制度的完善极不协调。本文将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进行论述,介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以及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知情权是公众享有的了解其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周围环境的基本权利,是参与环境管理的前提。应健全法律法规中环境知情权的相关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环境知情权的权力主体,明确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建立环境知情权的诉讼机制,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公民个人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公民个人享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弊端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美国的NEPA并未规定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监督环评,而是依据NEPA提起的环境诉讼构成对政府环评决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司法监督有力地保护公共环境利益并约束政府有关环境的行政行为。我国应当在借鉴美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法院的监督作用,以防范行政机关实施环评时违法滥用行政权。具体而言,一是放宽环评诉讼当事人资格,二是严格环评审批诉讼的审查标准,三是赋予公民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资格。为建设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设立司法防线,减少因环评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学界对规制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讨论,我国现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存在着保护理念需要转变、部门法衔接需要协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革新等问题。因而,需尽快立法弱化“野生动物资源观”,引入“全面保护”“有限利用”等治理理念,加快填补部门法衔接处的立法空白,形成科学完整的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同时应拓宽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范围,将一般公民纳入适格原告,以此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并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公益诉讼近年来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面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国应该在国有资产监管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为国有资产提供诉讼保障。本文通过对提起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分析,借鉴国外资产公益诉讼的发展经验并根据公益诉讼自身特性,提出在我国构建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垃圾围村”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其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力度缺乏、规范机制不到位。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深化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研究将有助于弥补该项治理工作中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的缺陷,为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正向引导。通过宏观分析农村当前环境问题,论证了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微观考察公众参与的权利保障与机制约束、公众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究了提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公众参与的法理支撑及其系统性治理框架,以期为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南老工矿区的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生态化转型困难、治理理念较为落后、制度执行力度欠缺、体制机制转变不顺等困境。生态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新时代历史方位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具体反映,而老工矿区生态治理关系到我国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新时代推进西南老工矿区生态治理现代化需做到:坚持系统思维,提升生态治理整体效能;完善生态治理制度的配套措施,强化执行力度;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多主体参与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西南老工矿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系统思维为治理方法、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多主体参与为治理格局的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见仁见智。本文界定了公益诉讼的内涵,阐述了公益诉讼的价值,分析了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公益诉讼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