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为依据,从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3个层面进行潜力修正。自然适宜性选取5个指标,对各个乡镇的每个指标划分等别,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权重求得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经济可行性层面选取了3个要素、6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社会可接受性层面选取了2个要素、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和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3个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相乘作为最终的现实潜力。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在0.757 5~0.855 0,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9 0~0.621 2,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267 2~1。然后根据现实潜力进行潜力分区,作为整理时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尤其是现实潜力,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依据。以鹤壁市为例,从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4方面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鹤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治潜力测算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为0438 7,增加耕地系数仅为2967%,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和浚县的粮食主产区,此区域地形基本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地自然限制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变,同时也是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环节,而整治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必要前提;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统筹考虑整治后耕地综合质量进行潜力分区,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探索统一科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和潜力分区体系。结果显示,河北省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整治数量潜力合计8 280.11 hm2,达到2014年涿州市现状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71.76%;整治后耕地质量状况较好,国家自然等别区间为10.45~15.00等,国家利用等别区间为7.81~12.00等,国家经济等别区间为5.00~5.56等,大多集中在中等地范围中,较有利于河北省涿州市开展耕地占优补优;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状况较好,主要是一级潜力区和二级潜力区,其中一级区分布在东城坊镇、松林店镇、刁窝乡、义和庄乡4个乡镇,面积总计320.02 km2,占涿州市总面积的42.59%,二级区分布在涿州市北部和南部,三级区位于涿州市城区范围。该研究能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进行全局系统地把握,保证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可以为指导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事业继续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而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计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基础。本研究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在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潜力系数,并分成四级整治潜力区。结果表明,一级整治区潜力系数为51.30%,距城区较近,经济条件好,应规划为重点整治区和近期整治区;二级潜力区和三级潜力区分别规划为中期整治区和远期整治区;四级区为暂不整治区。研究结果可为牟平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研究在对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测算方法的不足,提出新的潜力测算思路与方法,并建立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对各评价单元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测算,为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郝继坤  郭爱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40-22642
以广平县7个乡镇为研究单元,在分析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了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潜力。然后从经济、社会以及效益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出发建立相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进而得出实际转化潜力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获得各乡镇的实际转化潜力。并依据潜力大小进行潜力分级,将该县划分为3个潜力区,最后针对这3个潜力区的特性,探索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增加耕地面积来补充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占用的耕地,该研究在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治潜力进行了研究。选取时间趋势外推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平均增长率法预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用地需求,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确定2015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划分3个潜力级别,为实施整治提供时间和空间参考,并结合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整治时序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梓淳  柳健 《北京农业》2013,(18):214-2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法。基于此,结合我国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的现状,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归纳为四种,并提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限制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相关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及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对降低耕地细碎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比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前后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利用效率,研究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对耕地格局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治后地块规模扩大,地块规模均匀度提升,地块平均规模由0.016 hm2扩大到0.096 hm2,变异系数由49.75下降到43.55。2)整治后地块形状复杂程度降低、趋于规整,地块自相似性增强,地块平均形状指数从3.47减少到2.48,地块平均分形维数从1.23下降到1.17。3)整治后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地块破碎度由53 614.44骤减到1 487.62。4)整治后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沟渠密度增加了72.28 m/hm2,道路密度增加了139.43 m/hm2,耕地产量增加了28 t/hm2,净利润增加了23 900 元/hm2。合作社自主型土地整治模式并举土地平整与权属调整,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2个方面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又以合作社为载体统筹惠农政策与资金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地块更加符合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其做法能够为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鹏  胡月明  符志雄  张正威  刘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23-13026,13029
信宜市是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由于其地形限制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占用、分割耕地的现象,信宜市的耕地利用状况不容乐观,耕地整理迫在眉睫。该研究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可利用空间扩展潜力、生产力提高潜力、生态景观改善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信宜市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西南部的镇隆、水口、北界等镇外,信宜市其余乡镇的耕地整理潜力均较高。根据耕地整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结合评价单元所处的区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坡改梯、排灌工程建设和田块平整3种耕地整理类型,并测算出每种类型的规模:坡改梯2684.39hm^2;排灌工程建设2151.17hm^2;田块平整1763.39hm^2。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安排宅基地整治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用地空间优化,以商丘市睢阳区为例,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整治阻力评价,并根据权属调查数据进行潜力测算,结合各行政村的整治阻力与整治潜力分异,形成整治时序优先级。结果表明:受基础设施和房屋破旧率等因素影响,行政村单元间整治阻力分异明显,强、中、弱阻力级分别含有38、101、158个行政村。研究区理论整治潜力(面积)23.22 km2,“浅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4.33~5.55 km2,“深现实”整治潜力可以实现19.36km2。结合整治阻力和整治潜力,得到最优先、次优先、末优先三级整治时序,其分别含有98、161、38个行政村,形成以“时序优先级、对象、违占面积、违占时间”四维差异计价违占使用费倒逼宅基地退出的整治模式,按时序有序推进宅基地整治。本研究综合考虑阻力和潜力分异而形成的整治时序安排对于宅基地整治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耕地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科学合理的划定耕地红线仍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该研究运用“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压力指数”法,探讨区域耕地红线的划定方法并分析当前赤壁市各乡镇耕地红线状况.结果表明:2003 ~2012年赤壁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标准人均耕地面积均有降低趋势,粮食总产和单产在波动中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先减后增.2010年后赤壁市耕地压力增大,主要原因是新增耕地利用效率较低.赤壁市各乡镇间耕地压力状况差异较大,耕地压力最小的柳山镇只有0.38,而压力最大的陆水湖办事处高达22.59.目前陆水湖办事处、蒲圻办事处、赵李桥镇和官塘驿林场已经越过区域内部的耕地红线,建立区际之间的占补平衡和实施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减缓区域耕地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孟津县空心村整理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孟津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点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空心村的存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闲置浪费。通过分析孟津县空心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原因,阐述了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及整理后的效益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及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欧 《农学学报》2018,8(5):55-59
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我国耕地锐减,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开发补充耕地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途径。毛乌素沙地面积广,开发潜力大,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结合多年来土地整治的技术经验,首先总结了沙地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对毛乌素沙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紧迫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新思路。该研究以期为我国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丹  付成华 《农学学报》2014,4(11):92-95
以实际工程——巴中市上八庙镇土地整理为例,从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出发,分析了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分析了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学应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项目的经济效益,以期为耕地质量的提高和农作物整体化、系统化生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杨春  杨海娟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65-17467,1747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宝鸡市千阳县为例,论述了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特点,对11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预测、分级,并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