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b/Zn尾矿上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彤  王江  张崇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66-8668
[目的]研究Pb/Zn尾矿上楔瓣地钱(Marchantia emarginata Reinw.)、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 Hedw.)、衮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Sw.)Spring]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方法]以三门Pb/Zn尾矿砂堆积地为研究地点,调查苔藓植物体内以及相应尾矿基质中的5种重金属(Cu、Pb、Cd、Zn和Mn)含量,分析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重金属均具有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均大于1;双色真藓(B.dichotomum)和衮州卷柏(S.involvens)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较弱。苔藓植物体内Cu、Pb、Cd、Zn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其分别与Mn含量呈现微弱的负相关。[结论]尽管不同苔藓物种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低等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较好地反映了尾矿砂内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雷金属均且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是上述5种重金属的良好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2.
以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的5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并采用植物重金属有效态富集系数来比较5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Pb、Cu、Zn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4种重金属的积累量都较高,对Zn的富集能力都很强.其中,何首乌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对重金属Pb、Zn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野芋对Cd、Cu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且对Cd、Cu的富集能力也较强;蓖麻对Zn的吸收量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般特征,黄独和薏米对Zn有一定的积累能力,3种植物对Zn的富集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黔北丹霞地貌区苔类、藓类及蕨类植物对基质中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多形带叶苔[Pallavicinia ambigua (Mitt.)Steph.]、小泽藓(Philonotis calomi-cra Broth.)和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ex Hook.)Tryon]中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不同植物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各元素含量与土壤基质中相应含量成正比;多形带叶苔植物对 Pb 强烈富集,富集系数达12,对 Cu 和 Cd 相对富集,对 Fe 和 Al 相对贫化;小泽藓对 Zn 和 Cu 相对富集,对 Al、Fe、Cd 等元素富集相对贫化;桫椤对 Zn、Cu 和 Cd 相对富集,对 Al、Fe、Cr 和 Mn 等元素相对贫化。多形带叶苔可作为 Pb 污染土壤区的修复植物及 Pb 矿的探矿指示植物;多形带叶苔、小泽藓及桫椤等植物可作为Cu 污染土壤环境区修复植物,也可作为基质受高浓度 Al、Fe 污染区的生态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研究生长在矿区的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两种植物,分析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转运和滞留能力。结果表明:1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的株高受到海拔和重金属共同影响,并且植物体内重金属随空间地理变化呈现较大差异,生长在矿区的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体内重金属含量要比非矿区的高。2中华结缕草体内Pb、Cu、Cd含量为:根系茎叶,体内Zn含量则是茎叶根系,并且对Pb、Cu富集吸收能力较强,富集能力接近超累积植物;皱叶酸模体内重金属Pb、Zn、Cd分布为:根系茎叶,而Cu则为茎叶根系,皱叶酸模对Zn、Cu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并且对Cu的富集能力接近超累积植。3Pb、Cu、Cd 3种重金属在中华结缕草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向上运输能力弱,大部分滞留在根系内。中华结缕草对Zn的迁移系数大于1,向上运输能力强,Zn主要滞留在茎叶内;Pb、Zn、Cd 3种重金属在皱叶酸模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向上运输能力不足,Pb、Zn、Cd主要滞留在皱叶酸模根系内,对Cu的迁移系数大于1,向上运输能力强且Cu主要滞留在茎叶内。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可用修复和治理Pb、Zn、Cu污染较轻的矿区土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00%;红树植物所吸收的Cr、Ni、As和Pb主要分布在根部和茎部,其原因是由于重金属元素Cr、Ni、As和Pb在沉积物中无生物活性;7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均未出现富集现象(除桐花树对A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迁移能力均较弱,与王鹏等研究的结果类似,其余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主要原因是红树植物本身具有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自身耐性机理对重金属离子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另外也与生存环境相关;红树植物中重金属Ni、Zn和Cd的富集主要来源于沉积物,而Cr、Cu、As和Pb来源于沉积物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研究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使得研究区沉积物Cr、Cu、As、Cd、Zn出现了明显的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同一红树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红树植物体中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表明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葫芦藓、立碗藓、丛生真藓等藓类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滨州市城区不同地段苔藓植物配子体内Pb、Cu、Zn、Cd等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3种苔藓植物中,以立碗藓体内重金属元素Cu、Pb、Zn等元素含量为最高,分别达到93.46±9.06μg/g、144.49±15.8μg/g、177.23±13.84μg/g,而丛生真藓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最低;同时,在3种苔藓植物体内均未检测出重金属Cd。在3种苔藓植物中,Cu、Pb、Zn等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且不同元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经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地段、不同苔藓植物配子体内主要重金属元素(Cu、Pb、Cd)含量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而言,立碗藓、葫芦藓更适于作为污染监测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与富集能力。[方法]选用美人蕉、黄花鸢尾、旱伞草、再力花4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其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Cd的富集特性,分析4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研究4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的动态分布,评价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去除能力。[结果]干湿交替处理不仅降低了植物的迁移系数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干湿交替处理促进了美人蕉、黄花鸢尾、再力花对Cu、Zn、Pb、Cd的富集,抑制了旱伞草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水淹处理4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明显高于干湿交替处理。[结论]对于Cu、Zn、Pb、Cd污染的土壤利用美人蕉、黄花鸢尾和再力花进行修复时适合水淹种植,利用旱伞草进行修复时水淹和干湿交替均可。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 Zn Pb Cd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乐安河上游铜矿开采带来的鄱阳湖湖体东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Tessier法对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Zn、Pb、Cd的化学形态以及重金属形态与植物富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含量很少。Cd的水溶态、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态较其他元素高。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出Zn〉Cu〉Cd〉Pb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滨州市城区地表葫芦藓和该市南部山区褐黄水灰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种藓类配子体Cu、Pb、Zn、Cd等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城区不同生境葫芦藓配子体重金属含量差异以及不同海拔高度褐黄水灰藓配子体相关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以揭示2种藓类植物对Cu、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葫芦藓和褐黄水灰藓这2种常见藓类植物可用于指示或监测该区域空气污染,尤其对近地表区域的空气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监测与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浙江金华市郊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浙江金华地区的苔藓植物中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银叶真藓、角齿藓、地钱、细叶毛灰藓、羽藓等苔藓植物对Pb、Cu、Cd、Cr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土生和石生苔藓植物比树附生苔藓植物体内的10种金属元素含量要高。苔藓植物体内Pb、Cu、Cd、Cr、Zn、Mn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同地区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要明显高得多,在苔藓植物体内,Pb与Cu、Cd、Cr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相关,Cu、Cd、Cr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波  张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4-19385
[目的]为徐矿集团庞庄矿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徐矿集团庞庄矿区周围10个水稻高产示范田的土壤、水稻糙米中重金属含量,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结果]水稻糙米对土壤Cu、Pb、Cr、Cd、Zn的平均积累率分别是0.108、0.008、0.009、0.145和0.223。[结论]水稻糙米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能力不同。在5种重金属中,水稻糙米对Zn、Cd和Cu的积累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与Zn、Cu、Pb、Cd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结果]混养田土壤中有效态Zn、Cu、Pb、Cd含量比水稻田土壤中的低。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与土壤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u、有效态Pb、有效态Cd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弄清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公路周边土壤及主要农作物玉米进行同步调查取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全量Cd、Cr、Pb、Cu、Zn、Ni、Hg、As含量和玉米各器官中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得出土壤中8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及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关联性。[结果]除Ni以外,调查区域土壤中其他7种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Pb、Hg的富集程度较高,但均未超过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尚好。比较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玉米的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出根〉叶〉茎〉籽粒。玉米籽粒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粮食标准,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除Cr与Ni之间为负相关外,其余各种金属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Cd与Hg之间,Cu与Zn之间呈现0.01水平显著正相关;Cd与Cr、Cu、Zn之间,Cr与Cu、Zn之间,Pb与Cu、Zn之间,Zn与Hg之间呈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分析玉米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相关性得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佳,只有Cd、Cu、Zn在玉米根系与土壤中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黑土区土壤质量尚好,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好,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佳。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同源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南、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对小青菜影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锐鱼  杨索  林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64-12165,12181
[目的]为西安市郊菜园土壤环境评价和治理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南、北郊露地菜园土壤及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样品中的重金属Pb、Cd、Cu、Zn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分析土壤的污染状况和蔬菜的质量。[结果]北郊土壤中Pb、Cd、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南郊菜园土壤的2.3、4.1、1.7、2.9倍;重金属元素在北郊菜园土壤中发生了明显的累积,不同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强度明显不同,其顺序为Cd〉Zn〉Pb〉Cu;北郊土壤中重金属Cd严重污染、Zn三级轻度污染,南郊土壤Cd三级轻度污染;北郊菜园小青菜中富集的重金属Cd超出无公害蔬菜国家限量标准2.0倍,小青菜已受重金属Cd严重污染。[结论]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区选择适当的蔬菜品种进行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18.
钨尾矿农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沛云  冯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39-14040,14048
[目的]研究钨尾矿农田重金属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利用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土壤样品重金属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对钨尾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土壤重金属Cr、As、Zn、Cd、Pb、Cu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Hg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Cd、Cu含量变化特征相似,在离钨矿区较近的区域Cd、Cu含量最高,以此为中心,沿东偏南至东北偏西方向递减。[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Biogas Slurry Irrigation on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沼液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灌溉方法,分层研究土壤中 Cu、Zn、Pb、Cd、Cr含量的变化。[结果]沼液原液和稀释30倍沼液灌溉都会增加土壤中 Cu、Zn、Pb、Cd、Cr的含量,其中短期内重金属 Cr存在局部超标的可能。沼液灌溉增加了 Cu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降低了 Zn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结论]沼液灌溉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在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