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中小城市广场的空间品质、文化底蕴和功能需求等,以清河县新世纪广场为研究案例,采用使用后评价方法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场存在空旷无景、功能单一、设施不足等缺点,并提出了改造和设计方案:增加文化区、活力区、生态区,对不同的分区按不同的空间功能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每个分区的作用,建成更符合城市文化和人们需求的城市广场,为清河县政府和其他中小城市广场改造设计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宁国市时代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宁国市时代广场设计,具体从城市广场设计应合理安排空间、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县级城市广场设计强调其实用性、可识别性及可达性。    相似文献   

3.
以南昌市八一广场改造设计为例,进行设计后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与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使用者参与城市广场空间的行为方式的记录,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文化背景,总结了调研结果进而分析现有城市广场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从而探讨人的行为心理对城市广场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广场的新建设或改造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慧  张文英 《广东园林》2005,31(5):11-14
通过对广州市区街道广场的调查分析,总结城市现有街道广场的现状及特点,并从城市居民使用情况及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对现有街道广场空间、形态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引起城市设计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广场景观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三亚市海月广场景观使用状况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观察为基础,对景观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且提出了适合城市广场使用状况评价的模式,从而为海月广场后续的景观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口袋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口袋公园如何满足使用者,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杭州中大广场花园进行研究。采用行为注记的观察方法和SD评价的问卷方法,总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使用需求和评价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以不宜远行人群为主,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使用者日到访量较高,主要活动类型为休息交流,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晚上,使用空间集中在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其中"休息设施""安全程度""场地卫生"显著影响"整体评价"。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城市建设应重视小型绿地,推广口袋公园;2)着重建设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3)结合区位条件,有重点地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应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针对花雨广场的空间结构较单一,缺少休憩、庇护设施,植物景观单调等问题,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原则,尊重场地特征,突出广场的开放性、自然性、地域性,力求使广场空间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为中心广场的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龙河广场位于连云港市中心区,是南部进入连云港主城区的城市地标,集金融、商贸、娱乐、休闲、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广场及周围建筑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作为城市的"主客厅"、城区中心的地标节点,现有广场及周围建筑的景观难以集中体现城市特色,无论功能上,还是规模上都需进一步地拓展,以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围绕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塑造富有韵味的城市广场,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城市和体会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济姣  李雄 《绿色科技》2013,(10):88-90
通过对城市广场、寒地城市以及寒地城市广场进行分析,以吉林市人民广场为例进行了研究,在总结人民广场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寒地城市广场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柳萌 《绿色科技》2013,(11):119-122
指出了城市广场设计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阐述了城市广场设计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城市广场设计现状,以恩施市政府广场设计为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营造地域性的城市广场设计。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人居文化的活标本——朱家花园,是云南建水县古建筑文化和民居建筑文化的艺术珍品。对朱家花园建筑布局、整体景观特色及空间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了朱家花园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景观艺术特色、环境空间艺术特点,并运用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与评价了朱家花园实景以及其他南方私家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2.
郑州植物园景观具有典型的中原干旱地区植物园地域性特色。文章从象湖水系和中心景观轴线2方面分析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景观营造,根据黄土沟壑地貌、高压走廊绿带及雨水回用系统等景观,分析地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对植物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和温带植物群落展示区的调查,分析温带植被的景观多样性,探讨具有景观性和生态性的植物园景观文化营造。  相似文献   

13.
人文山水.诗意长安园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专类园之一。园区规划设计深入研究《诗经》和《辋川集》等经典诗词,提取创作元素,合理布局地形、建筑、水体、植物等要素,集中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再现中国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植物专类园的历史、特征、设计原则和类型等,结合大理洱海公园现状和山茶园现场特征。根据场地景观要素和山茶花自身特性,利用景观造景的手法设计了山茶园的景观,创建集科普与观赏于一体的山茶专类园特有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园林排水工程设施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审美及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排水系统设计不仅需要关注功能使用,还要力求营造出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文章以香港南莲园池为例,探讨了园林排水系统设计和园林造景艺术紧密结合的某些细节及其人性化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化  卓丽环 《森林工程》2010,26(3):14-17
通过对现有居住区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选择若干对园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对于定性指标的判断具有模糊性。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大华清水湾的植物景观进行评定。证明该体系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模式,是营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建设的质和量,完善其功能,建造兼具自然和人工特色的优美景观。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斑块—廊道—本底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本文分析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历史和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在面临的窘境,提出从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创造个性化风格几方面来发展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并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平面构图及艺术理念展现功能性与欣赏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自然山水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徐州市的山水资源优势,提出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中应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定山水资源利用目标;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的生态作用;融合文化,提高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