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两危”的基本事实金沙江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林区于1965年开发建设,先后建立了碧泉、华坪、宁浪、黑白水,巨甸、中甸、云台山、红旗、漾江等9个森工局。形成木材生产能力7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96亿元,修建林区公路3767公里,完成更新造林144.5万亩,生产商品木材840万立方米,上缴利税6700万元。为国家建设和繁荣边疆民族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进入80年代,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状况愈演愈烈。目前,在金沙江林区8个省属森工企业(不包括已下放县的宁浪林业局)中,无经营范围,无生产对象,长期停工停产,靠吃国家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的有3个企业,1982年以来,国家已累计补贴2210万元;无固定经营范围,地方不予划拨伐区,面临停工停产的有2个企业,1989年亏  相似文献   

2.
林业企业的必由之路──库都尔林业局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稳步发展陈文选库都尔林业局是林区较早陷入“两危”困境的企业之一。林业企业如何摆脱“两危”?他们吸取了几十年传统经营模式的沉痛教训,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求生存,以综合利...  相似文献   

3.
保广才 《中国林业》2009,(22):59-59
一、企业改制的背景 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始建于1965年5月,隶属青海省林业局。林区总面积10.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09%。玛可河林区天然林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发以来,经过30多年以采伐为主的森工生产,企业面临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两危”境地,可利用资源已濒临枯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林区基础设施落后,  相似文献   

4.
《陕西林业》1996,(2):20-22
面对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省太白林业局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确定了“以营林为基础,以木材生产为主体,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为两翼,全方位开发林区资源,开展横向联合,发挥林业优势”的新的战略目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1991年全局经济效益经陕西省税务局、计量局考核,名列全省林业企业第一。1992年命名为“陕西经  相似文献   

5.
面对林业企业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局面,悲观失望是不可取的,空唱高调也无济于事。痛定思痛,“两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战略不成体系。库都尔林业局从本局实际出发,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情和林业企业特点,制定了这样的经营战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A)”与“以改变产品,产业结  相似文献   

6.
呼盟地方林业属于历史上的过伐林区,可采资源逐年减少,到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独木支撑”的传统观念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基层企业吃林业局的大锅饭,采伐主要靠外委,年须支出外委生产费 1700多万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仅直属6个林业局和林场就有工作人员3000来人,事业费支出急剧增长.生产生活资料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损失浪费惊人,到1993年末,地方林业欠应付款高达2.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3000多万元.地方林业经济进入了山穷水尽的死胡同,人们发出了“我们的林业向何处去?”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1.森林资源危困:森林资源是森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过去长期推行单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促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过伐。据1976年和1979年两次调查,秦岭林区覆盖率1976年比1972年降低了1.5%;用材林面积1979 年比1976年减少了82万亩。目前省属六个林业局中已有两个林业局的成,过熟林基本枯竭;森林资源较好的宁西林业局,按照目前的产量推算,也只能维持15年左右。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亟需休养生息,恢复森林资源。再之,近几年来,林业“三定”工作进展缓慢,地方政府在林权清理过程中存在着过多地维护山区农民利益的倾向,林权纠纷  相似文献   

8.
林业“两危”直接威胁着林机企业的发展,如何使材机企业脱贫致富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林机企业目前状况和面临市场形势,浅谈个人的一点认识。 1 林机企业经济危困原因分析多年来,林机企业一直为林业生产服务,充当林业生产后勤兵,为林业生产在机械的制造和修理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今,林区资源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中后期,“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紧逼着我省17个森工企业,并已成为近年来林业部门及经济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关注的“热点”,人们都在研究、探索根治林业“两危”的对策。一次全国性森林资源调查数字表明:我国森林资源危机已越来越严峻,全国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的蓄积量仅剩下约15亿立方米,按目前的消耗水平推算,只能采伐7—8年。之后,势必形成大量消耗近熟林、中龄林,而这一部分数量又极少,几年后也将枯竭。金沙江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开端于1965年先后建立起来的碧泉、华坪、宁蒗、黑白水、巨甸、中甸、云台山、红旗、漾江等9个森工局,曾为国家“三线”建设和繁荣边疆民族经济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进入8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0.
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始建于1957年,属次生林区,有林面积23万公顷,宜林地面积24.7万公顷.80年代初,可采成过熟林已基本枯竭,木材生产任务由80年代以前的10万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现在的每年5万立方米.1984年,国家停止了资金投入,林业局开始自负盈亏.1992年以来,木材市场疲软,物价上涨,五岔沟林业局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出现滑波,陷入资源和经济两危之中.面对严峻的形势,局党委提出了“跳出林业救林业,离开木头找饭吃”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北、内蒙古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仅森工企业就拥有82个林业局,占国家131个森工企业的2/3,林地面积2521.2万ha,森林蓄积18.17亿m~3,担负着国家统配材生产任务的95%。可以说这片森林经营好坏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乃至人民生存条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40年来,这片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历经几次变革,但始终没有理顺,目前这些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可采资源枯竭;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正>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早在五十年代建立的林业局,由于连年超计划采伐,森林采伐量大大超过林木生长量。经过几十年的大量采伐林木,多数林业局可采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企业经营随之出现经济危机。这种“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还将继续不断的恶化。如何解决“两危”,当然可通过发展多种经营的优势,增加企业经济收入;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着可采资源越来越少的危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步增长,而东北林区各林业局木材采伐量却逐年下调。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森林资源二次开发,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各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森工企业要摆脱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充分利用林区的“三剩”资源搞第二次开发,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是缓解林业资源危机,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科学研究所经过几年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森工企业资源的现状,针对全方位开发利用丢弃在采伐迹地的剩余物,研制组合式枝丫制末制片机,促进林区“三剩”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为发展林产工业和地栽食用菌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微机管理伐区管好现有森林资源马烈,邹景义,李宝东(吉林省敦化林业局)当前,林业企业的“两危”.其主要的一条就是森林资源的危机,解决“两危”的主要途径就是解决资源危机,而解决资源危机的关键就是保护好、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严格控制计划内消耗。针对伐区...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小老穷”“小老穷”这一名词始见于80年代初。当时,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的同志在分析乌敏河(现改为乌马河)林业局经营状况时,针对该局1950年建局初期,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经营了30多年资源濒临枯竭,经济上发生严重危困,形象称之谓“小老穷”林业局。此后,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特定概念,泛指可采资源近于枯竭、生产萎缩、亏损严重、积重难返的一类林业局。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初,经国家经委和黑龙江省政府的批准,双丰、乌马河、林口、八面通和鹤立等五个局首先退出国家统配,企业产品  相似文献   

16.
绰尔林业局端正企业经营思想,认真贯彻“以营林为主,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林区建设方针,以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面对可采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困的严峻局面,在资源管理工作中自觉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了新的经营机制.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林业部和自治区农委的表彰。绰尔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东南坡,于1958年建局投产,施业区总  相似文献   

17.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在我国林业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两危”(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  相似文献   

18.
林业企业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兴安岭(统称林业四大家)等国有林区先后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与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就黑龙江40个森工企业而言,从1969年到1989年20年间,天然成过熟林已由9.6亿m~3减少到2.8亿m~3,可采资源只剩1亿m~3左右,所有的林业局森林资源处于过伐之中。现已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平均3-4个月开不出工资。“两危”的形成是较长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曾获“全国造林先进单位”称号的大兴安岭阿尔山林业局,今春又掀起大规模造林热潮,一个月造林8.27万亩。至此,这个局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第一个造林保存面积超百万亩的林业大户。阿尔山林业局是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最早的林业企业之一,建局46年来,为国家提供商品材954万立方米,锯材  相似文献   

20.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根据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的结果说明,东北林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1.81×10~(-2)。由此可见,东北林区对整个国家林业的发展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国以来,由于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对森林资源的过渡采伐,当时由于对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培育重视不够,致使全国森林蓄积量日益减少,林分质量逐年下降,使过去主要依靠木材生产获得经济收益的东北国有林区的林业局连年亏损,入不敷出,长期拖欠上缴款项和企业职工工资。为了避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保证职工一定的生活费用,许多林业局不得不依靠国家贷款来维持,欠款金额逐年上升。企业经济上的不景气,又反过来影响了对营林生产的投入,进而又延缓了森林资源的增长,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东北林区普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林区自身的极大关注。从生产部门到科研、教学部门,从各级林业管理干部到有关专家和学者都在为改善“两危”局面献计献策。围绕着“加速森林资源”和“振兴林区经济”这两个主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研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