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赣北是水稻双季稻和单季稻的混作区。"超级中稻+再生稻"是提高耕地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对机耕、机插、机管、机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问题作了较全面的探讨,继而对"超级稻+再生稻"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参考,促进再生稻生产的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新保障。该文分析了当前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作用、意义、条件,提出了再生稻发展的远景,以及再生稻发展注意的事项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稻种植要在适宜区域选择生育期适合的品种,同时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再生稻要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张家界市在"中稻+再生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在全市适宜地区推广"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经过3年摸索出"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总结出中稻+再生稻全程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机械化集中育秧、适龄机插、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解决中稻规模化生产产能低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西农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水稻为主的基本农情表明.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核心是实行水稻结构战略性调整。近些年我省再生稻生产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再生稻是调优水稻结构。实现粮食产业优质高产、降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时此。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再生稻时再创农业新优势的认识,切实把握再生稻生产新技术和发展新特点对再创农业新优势的积极作用。把大力发展再生稻作为再创农业新优势的一项重要农业革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顺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在中海拔山区适宜种植再生稻。近年来,推广"五新"技术,种植再生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一是种好头季稻,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再生稻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再生稻生产历史及现状,分别从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提出了建议,包括制定再生稻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再生稻生产中的科技到位率,完善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直播—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自身研究成果及示范结果,制定出适于鄱阳湖地区直播—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将乐县再生稻种植现状与影响再生稻生产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服务队、推广再生稻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为措施的再生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取得新发展近两年,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各地又取得了一些新发展。浙江省庆元县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据试验、生产调,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作根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新生根只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再生稻产生新根数目多少是由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决定的.新生根主要在孕穗期以前产生,以后产生较少,只是伸长、增粗、分枝,此时的主作根系已不再生长.在再生稻整个生育期间,根系干重/根系鲜重变化呈一"V"型曲线,主作根系活力变化呈一"S"型曲线.且根系活力最强时期在灌浆期前后.获得再生稻高产的前提是将健壮的主作根系和一定数量的新根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是中稻收割后利用其稻桩发苗成穗,再收一次稻谷的作物.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投劳少、经济效益高、米质优、口感比头季稻更好等优点.目前富顺县再生稻总产量已超过50000 t."中稻一再生稻"生产已成为富顺县的一种稻田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再生稻生产成为湖南省的主推技术之一。2015年,湖南省再生稻面积仅20多万亩,2017年快速增长至210万亩。示范推广区域发展到93个县。据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汇总各地测产结果,2017年全省再生稻示范普遍高产,再生季产量比2016年增产20%左右,达到预期"一季+再生"亩产900公斤以上的目标。湖南省再生稻2017年缘何实现高产高效?湖南省再生稻首席专家唐启源介绍,再生稻有"五怕":再生季  相似文献   

16.
李燕容  奚洁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71-271,273
结合富顺县再生稻生产栽培实践经验,分析了干旱、高温低湿、低温阴雨、低温寡照等气象因素对再生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再生稻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再生稻栽培技术经过杨开渠、李实贲等几代科学家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已基本普及,但再生稻杂交组合缺乏,限制了再生稻生产的发展。1997年在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四川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9年利用前两年初步筛选出的冈优725、冈优527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富顺基地进行中稻+再生稻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要求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其中设高产试验田,两季亩产1000公斤。同时在童寺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再生稻杂交新组合筛选圃,在雅安和温江基地进行再生稻亲本材料初 杂交新组合的测配等应用研究,为大面积再生稻生产筛选出、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头季收割留桩高度、赤霉素处理等对再生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以解决当前江汉平原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果表明,留桩高度越高,有效穗数越多,穗长和穗粒数减少;而再生季施用赤霉素则有利于促进抽穗和早熟。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协优152、新两优223等品种适合江汉平原机械化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具有日产量高、生育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材料,综述了我国再生稻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再生稻的生产状况以及历年来关于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再生稻的优势并提出再生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用科学的手段不断发展再生稻。  相似文献   

20.
一、建基地,集中示范 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优质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集中示范活动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按照"优势区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原则,在再生稻优势主产区九龙、袁市、丰禾、龙桥4个乡(镇)公路沿线24个村落实核心示范片5万亩,建设优质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实现核心示范片亩产810kg的新突破(中稻亩产600kg、再生稻亩产210kg),带动全县优质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3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