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开伟 《绿色科技》2012,(5):266-267
指出了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阐述了目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意义与紧迫性,对湿地与区域生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建设生态湖南,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生态湖南,主要载体是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重要任务是调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基本措施是恢复、保护生态系统和调整产业结构,远景目标是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森林和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和群落,并通过关键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湿地的生态作用、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概况和辽宁湿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优势,为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湿地——自然之肾 狭义的湿地是水陆交汇处,是海洋、河滨和沼泽等的总称。从广义上讲,湿地的概念强调水陆交汇,强调生态功能。目前,科学家们已把生物圈内生态系统一级分类从原来划分的海洋生态和陆地生态两大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它是惟一的一个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共存的交汇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低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而被人们誉之为“自然之肾”。 我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工作。 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94年,我国政府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中国 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5.
《河北林业》2009,(1):F0002-F000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淮阳龙湖湿地周边生物及人文资源的深入调查,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深入分析了龙湖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和生态问题。从调控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耦联关系角度入手,提出了龙湖湿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笔者介绍了右玉小南山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保护性方案的建设思路,在保护好现有资源,遵循生态保护性建设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适合小南山湿地公园当前发展需要的生态保护性建设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8.
芦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芦仙湖实施的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程为例,探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通过补种护坡植物减少农田土壤流失,保护水岸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以打捞清理和污染治理实现改善水质;以局部塑造微地形的手段实现公园内水系连通,水系修复;以鱼塘生态改造与鸟类栖息地营造实现生境保护与恢复,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并具有高生产力和生态多样性等特点的生态系统。辽河三角洲湿地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然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行为破坏了辽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此,文章对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程构建与配套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额尔古纳湿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对于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针对额尔古纳湿地环境、干扰因素等现实状况,提出保护对策,宗旨是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建立稳定和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拉萨市湿地生态区位重要,发育了由湖泊、沼泽、草原和冰缘组成的独特高原生态系统,是高原鸟类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对保持高原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拉萨市湿地本底资源的调查,分析了拉萨市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完善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实施湿地恢复工程、着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和建立湿地保护协调机制等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独特联接地带,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阐述了湿地生态发展的现状及湿地恢复保护的原则、目标,并从水系恢复、严格控制水污染、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综合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恢复保护措施,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性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马踏湖是半岛内陆地区重要的渔业水体和湿地湖泊生态系统。在阐述了马踏湖湿地资源的基本概况、生态功能和生态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系列生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中心的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阐述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生物和文化三大构成要素,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我国湿地公园保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国约40%的天然湿地已经纳入较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体系之中,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数目达到21处,总面积达303万公顷,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逐步展开,这些工作为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湿地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许多珍稀濒危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同时,湿地作为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组成和延伸,它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维系着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湿地既保护了…  相似文献   

16.
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我国湿地公园研究与实践。文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国外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保护与管理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国外研究由整体生境保护向各个生态要素的管理与利用转变;对于生态游憩系统引导,国外研究主要探讨大众湿地审美偏好与湿地生态功能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园外影响系统监测,国外研究聚焦于3S技术与数字建模技术对湿地影响因素的模拟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较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生态特征与生态过程研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湿地景观类型时空演变分析研究是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状况和实施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漳江口湿地是福建省的重要湿地之一,对其开展湿地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通过计算机建模,集成到相应的GIS系统平台中,以便掌握研究区不同年份间时空演变的趋势,结合人类经济活动,找出湿地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可以为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环境规划和湿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田新程 《中国林业》2009,(19):12-17
林业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多种职能,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使命。在今年六月份召开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认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当今世界,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威胁、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酸沉降及热带雨林危机等十大生态问题,这些生态危机,大多都与森林和湿地萎缩和功能下降有关,主要靠林业来治理。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恢复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在介绍湿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湿地退化原因及恢复理论的前提下,提出湿地恢复与保护相应对策,对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讨了杭州湾湿地的资源特点,分析了面临的主要环境威胁,针对杭州湾湿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和区域发展需求,提出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恢复和保护对策:加强湿地基础研究,建立健全杭州湾湿地保护科研监测体系;加快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开展杭州湾湿地资源生态利用模式研究,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研究和示范;加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科学开展湿地旅游以切实保护杭州湾湿地及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