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治理重金属污染最为绿色的方法,因为此技术成本低、实施方便、无污染。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重点,然而一种植物由具有富集重金属特性到应用于现实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并非易事。研究表明,在现实条件下,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存在一些约束。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超富集植物在现实条件下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足,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铅锌超富集植物及耐性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修复工作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铅锌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回顾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事件,从4个方面论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运、超富集重金属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预警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和应用,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资兴市铅锌尾矿库区植物资源调查及耐性植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资兴铅锌尾矿区植物季节变化的调查,以及对该区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特征的分析,初步筛选了适合于Pb、Zn尾矿库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该区共记录高等植物81种,分属34科,其中自然定居62种,人工引种木本植物19种。重金属累积及转运特性分析表明,这些物种均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优势自然定居植物和人工栽种的木本植物对Pb、Zn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临界阈值,一年蓬和青蒿对Cd的富集量分别达107 mg/kg和136 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野菊花、酸模、青蒿、女贞和桂花树均具备超富集植物特征。研究结果为铅锌矿区及其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先锋植物和生态经济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下植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下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并且对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以超富集植物为重点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工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环境质量形势严峻,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植物修复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吸收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生态、环保、对环境破坏力度小、美化环境等优势,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近年园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阐述,从园林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技术、重金属富集园林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同时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的概念,指出了土壤修复的几种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桉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富集植物的研究依据,认为将桉树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方面可在避免种植食用性植物前提下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行植物修复,另一方面可缓解当前木材资源供给压力,提高经济收益,具有明显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选择合适的植被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尤为重要。针对实际测定了保定市某垃圾填埋场13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柳树、杨树、榆树、紫穗槐、龙葵和商陆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Cd的修复植物加以推广;柳树、杨树、芦苇、狗尾草、龙葵、商陆、藜吸收Zn的能力较强;芦苇、爬山虎、商陆吸收Cu、芦苇吸收Cr的能力较强;榆树、爬山虎、狗尾草对Pd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可认定龙葵为Cd和Zn的超富集植物、爬山虎为Pb的超富集植物。因此,这些植物可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9.
土壤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消除由有机毒物和无机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性的环境修复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土壤则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思路,其基本含义是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处理这些植物把重金属带走,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目前地球上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寻找安全、廉价而有效的治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仅就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特点及改进措施作一初步探讨。1植物修复的特点1.1超富集植物种类多且多野生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了近700种超富…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去除废水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水资源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植物和动物的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能够自然地恢复水生生物系统,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湿地(CWs)中。目前,学者们正在研究许多水生植物种类,以确定其在植物修复方面的应用潜力和有效性,特别是生长速度快的植物,即大型植物。结果表明:植物过滤是从水中去除重金属主要作用,自由漂浮植物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和较高的生长速度,比沉水植物和出水植物更能有效地吸收重金属。综述了多种水生植物去除重金属的潜力,重点介绍了4种著名的水生植物(超富集植物):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水葫芦(Eicchornia spp)、浮萍(Lemna spp)、槐叶苹(Salvinia spp)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和作用,并对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的发展、方法和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文献报道的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超积累、本土和生态-经济型植物种类。超积累植物具有抗性强、耐受重金属浓度高和转移系数大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大多数超积累植物适生范围窄,生物量小、富集总量小,以至修复周期长。在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治理中,多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已成为新的关注点。为了发挥植物修复技术在重建植被与景观、控制水土流失、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有必要扩大植物种类筛选与应用的范围。利用适生的本土先锋植物生长快的优势,结合用材、工业原料、药用、能源、景观等生态-经济型植物的功能构建复合植被群落,可望成为发展植物修复技术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汕头市贵屿镇重金属污染区对广东省内常见小叶榕、水翁等15种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栽种试验,研究了这15种植物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对Pb的富集系数最高的是小叶榕;对Cd富集系数最高的是假连翘;对Ni富集系数最高的是山杜英;对Cu富集系数最高的是大叶相思;对Hg富集系数最高的是鸡冠刺桐。可将对Pb、Cd、Ni、Cu、Hg富集能力较强的树种作为后续重金属植物修复的重点研究对象,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极大,其治理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阐述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植物修复技术,着重介绍了提高植物修复功效方法中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改进超积累植物的性能;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锰矿区废弃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入手,综述了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和机理,列出了锰超富集植物的种类,分析了锰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解毒机制,并提出锰超富集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植物修复在锰矿区废弃地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柴河铅锌尾矿耐性植物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辽宁省铁岭柴河铅锌尾矿库内受尾矿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于其上的9种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Zn在小叶杨和刺玫蔷薇体内的含量较高;Cd在小叶杨和白莲蒿体内积累较多;而Pb在绣球绣线菊和华北蓝盆花中积累较多。但各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铅锌尾矿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文中综述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阐述了水生植物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机理, 并比较植物的富集能力, 提出影响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和重金属离子间的交互作用等, 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姚斌  尚鹤  韩景军  梁景森 《林业科学》2005,41(4):162-167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生物技术,其核心是对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的利用。其具有费用低廉、节约土地资源或储藏费用、利用植物本身特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普遍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环境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重金属耐性基因和有机污染物耐性基因在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经济、环保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针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类型筛选植物修复材料,是目前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分析了我国典型修复植物的修复特征,从超积累植物、速生乔木、农作物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其优劣性;进而,结合毛竹的野外耐性、生长特性、使用范围三个方面的特质,探讨了毛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文献分析的手段集中考察了我国今年对毛竹的研究热点,从而提出了毛竹作为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与方向,希望能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因其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风险,而引起广泛关注,植物修复重金属具有成本低、实施便利、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并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主要综述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技术的产生、应用和发展过程,并对当前存在的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植物吸收重金属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而后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藤本植物中具镉超积累特征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对重金属镉(Cd)具有强富集作用的植物,以修复被镉污染的土壤。[方法]以湖南常见的25种藤本植物为参试样本,采用室内水培和室外盆栽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溶液处理参试植株当年生扦插苗,定量测定供试植物根部、茎部和叶片三部分的镉含量及生物量,分析参试植物对重金属镉的耐性和富集特性。[结果]水培筛选试验表明:蔓长春花对Cd污染的耐性较强,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备了镉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盆栽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d投加浓度为25、50 mg kg-1时,蔓长春花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且地上部分Cd含量均大于其根部,叶片中Cd含量均大于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100 mg·kg-1)。[结论]从25种参试植物中筛选出的蔓长春花具有重金属镉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新的镉超积累植物,建议在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