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LAVH及30例TAH手术病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LAV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AH组[(80.4±30.9)mLvs(2...  相似文献   

2.
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无子宫脱垂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与同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腹式组)对比研究。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比腹式组短,术中出血量比腹式组少,术后腹胀显著低于腹式手术,术后肛门排气显著提早。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迅速,是一种安全和效果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前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结论: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子宫峡部上方 1 cm处切除大部分宫体及其内膜 ,保留少部分宫体及内膜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及性生活质量。并与传统的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 ( P<0 .0 5 ) ,但两组手术的术后月经量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既保留了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对性生活影响小的优点 ,又使患者在术后每月仍有少量月经 ,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组和 B组。其中 A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护理,B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效果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vs 54%),观察组24 h内下床活动者、24 h内排气者及24 h内拔除尿管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0 vs 7、23 vs 8、27 vs 17),尿潴留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vs 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高效等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谨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均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入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小儿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腹会阴Soave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平均出血量要明显要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且出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通过1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肛门入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期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疼痛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 60例行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干预护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352,P<0.01).结论 对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给予疼痛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微创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38例,分成经腹传统手术和经阴道微创手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阴道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经腹传统手术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TAVH)2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3月43例在我院行TLH(14例)和TAVH(2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基本特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H组术中出血量为(119.3±28.7)mL,明显少于TAVH组的(157.6±19.9)mL;手术费用为(7062.8±943.5)元,明显高于TAVH组的(6206.8±1320.1)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H和TAVH均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各有优缺点,TLH有成为子宫切除主要术式的趋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具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为一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组28例腹腔镜手术,33例开腹手术。二组59例腹腔镜手术,16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一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开腹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手术率高于一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二组腹腔镜较一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虽然两组中腹腔镜组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非直接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低于开腹组,两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和腹式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阔韧带肌瘤,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超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早期宫角妊娠4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在B超全程监护下利用宫腔镜经阴道行吸宫术,对照组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经阴道行吸宫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疗效确切,减少患者创伤,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30例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20例作对照,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情况及随访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0.9±70.3)mL和(300.2±50.5)mL(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病理学检查和术后随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近期效果满意且有其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8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膀胱、直肠损伤,剔除肌瘤159个;手术时间40~90min;术中出血量15~140mL。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在治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切口开裂及感染、病灶复发率和3 a存活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3 a存活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56.3%(P〈0.01)。结论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术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3 a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中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患者122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61例,采取传统截石位。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体位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中操作影响。结果试验组不同体位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1例出现术中体位重新调整,而对照组61例中有19例需要在术中重新调整体位,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且有2例因术中重新调整体位而导致患者肌肉损伤。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适合妇科截石位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将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切除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 采用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少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逐渐成为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 53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围术期处理;同期27例常规处理病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观察组中符合腔镜手术适应证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禁忌证者采用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率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每日胃肠减压量、肠管直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放组(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恶性肠梗阻具有可行性,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可提高恶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1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恢复、不良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时,两组经期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TX 60 mg,于第1次注药后的第1个月及第2个月再分别给予一次注射,3个月时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则直接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实验组MTX治疗后1、2、3个月时肌瘤大小、血流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副反应,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于瘤体内注射MTX 1个月后的肌瘤体积为(48.65±25.76)cm3,与治疗前的(58.21±21.68)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3个月肌瘤的体积分别为(40.53±27.29)(、30.24±19.68)cm3,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l或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肌瘤体积比治疗后1个月更为缩小(P<0.05)。实验组治疗前0级3例,Ⅰ级5例,Ⅱ~Ⅲ级22例;治疗2个月后,0级10例,Ⅰ级12例,Ⅱ~Ⅲ级8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12±21.36)min(、12.31±3.7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可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并减少肌瘤内的血流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