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神池县属半干旱亚寒大陆性季风气候,山高坡陡,土壤瘠薄,降水量少,自然环境恶劣,造林成活率低,给造林绿化带来许多困难。为了以最简单的工序,最少的投入,选择最适宜山区的造林树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拦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该县把山杏作为当地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结合生产实践,先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季节,以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方式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该试验简介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质山区干旱缺水是长期以来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山区造林成活率 ,增加山区人民经济收入 ,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蓄足外来水、保持苗木水、留住坑内水这一节水抗旱核心问题 ,从树种、苗木选择、整地、栽植以及栽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 ,经过多试点、多树种、多项技术应用 ,使石质山区节水抗旱造林取得成功 ,现就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适宜树种选择对土壤要求不严、易生根、耐旱的乡土树种 ,如侧柏、火炬、毛白杨、刺槐、核桃、柿子、枣、花椒、泡桐、石榴等。2 蓄足外来水即在整地、栽…  相似文献   

6.
Bioblock技术在黔南喀斯特山区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乡土树种柏木1年生苗,分别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品字排列、有盖单一排列、无盖单一排列)以及传统挖穴造林方式等4种不同造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同时,选择乡土树种柏木、椤木石楠、苦楝、栾树、榆树、刺槐及大叶女贞等7个树种的1年生苗,以Bioblock技术(以再循环瓦楞纸容器有盖单一排列方式)在喀斯特山区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及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差异均显著。不同造林方式中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品字排列方式造林,成活率高达94.96%;最低的是传统挖穴方式造林,成活率只有20.20%。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柏木,达62.63%;其次是榆树,造林成活率为60.61%;最低的是苦楝和栾树,造林成活率均只有18.18%。  相似文献   

7.
针对去年冬季我省遇到几十年罕见的极端低温,造成部分树种发生冻害现象,另外有的单位或个人盲目大量引进未经在我省试验成功的速生树种问题,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调查。经调查、分析、评价,提出了我省西部平原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东部高寒山区适宜发展的造林、绿化树种以及不适宜发展的树种。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郑少华 《防护林科技》2012,(5):46-47,54
为了探索防护林阔叶树造林的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不同海拔阔叶树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适应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有木荷、枫香、杜英等3种,其适应性好,生长量高,造林成活率均在87.5%以上。防护林造林应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宜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苗木冬眠期限与造林时间选择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林木树种冬眠期限不尽相同,苗木冬眠期结束早晚与春季造林时间选择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早春冬眠期结束较早的树种,适宜早期造林栽植,反之,则应推迟造林时间,最佳栽植时间为苗木冬眠结束前后1~5 d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高原寒旱山地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树种、不同造林季节以及采取地膜覆盖造林方式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选择抗旱树种、采用汇集径流提前整地、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措施,以及选择阴坡地春季造林,可以提高寒旱山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会泽县大海乡高寒山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状,依据高寒山区的自然条件,通过调查总结提出了大海乡高寒山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营林措施的相关技术建议,为增加高寒山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退耕还林适宜的造林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黄底、青底、白底灰泥田的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应用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农田退耕还林造林的适应树种有香椿、深山含笑、邓恩桉、拟赤杨、马尾松等12种,其造林成活率均在86%以上。退耕还林造林的选择应根据立地条件、经济条件、造林目的选择最佳的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选择造林地和树种 在选择造林地和造林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因为苗木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成活率高,对冻拔的抵抗力也较强。一般来说,樟子松和落叶松系阳性树种,应该选择地势比较高,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15.
山西北部防治沙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杨树局在实施防沙治沙造林工程中,一直遵循"改善林分结构,合理进行树种搭配,规范造林技术流程"的原则,为山西北部防沙治沙造林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文章指出:造林要选择适宜的树种,采用优质壮苗,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造林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陇山西秦岭山区造林技术研究,总结提出了提高高寒山区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供广大林业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忠映 《中国林业》2009,(20):60-60
甘肃省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阳坡。在这些地方,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差,适宜造林的树种很少,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其中原因除了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树种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这里向大家介绍适宜该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阳坡荒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三刺”。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配套技术是山区造林的关键。通过采取不同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浅山区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青海云杉,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25mg?kg~(-1)浸根12h处理苗木平均成活率达86.25%以上,与对照相比,效果明显;营造华北落叶松,应用GGR8号处理、应用科翰高效树脂保水剂蘸根法栽植成活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在石砾河滩立地条件差的情况下,处理成活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对苗木后期生长有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干旱,自然条件严酷,可供造林的树种相对较少。由于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地理方面差异较大,而每个树种又有其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和适生条件。近年来,某些地区违背自然规律,在树种配置、树种的搭配、造林的季节等方面没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和适时造林,因此出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低,甚至是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陇山西秦岭山区造林技术研究,总结提出了提高高寒山区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供广大林业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