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每到盛夏,河蟹养殖池塘下风口的水体表层,常常聚集着蓝绿色油膜样的物质,仔细观察,里面有细小的绿色颗粒,这就是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常见的蓝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蟹池中的蓝藻又包括微囊藻、颤藻、  相似文献   

2.
蠡湖鲢鳙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9月,在蠡湖的水上明月、珍宝舫、美湖和鹿顶山用网具共进行了4次捕捞作业,鲢鱼的体重主要集中在6000-11000g范围内,年龄为3-5龄,鳙鱼的体重主要集中在7000-12000g范围内,年龄为3-5龄。鲢鱼的生长方程为 , ;鳙鱼的生长方程为 , ,蠡湖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年龄段是3-5龄。本研究对蠡湖鲢鳙鱼的种群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保护和科学利用其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鲢、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主要成员,是城乡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品种。鲢、鳙鱼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个体大、易养殖、成本小、市场需求量大等优良生产性能,是我国大水面养殖的最佳对象,也是池溏主要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4.
<正>茶藻斑病又称白藻病,是茶树老叶部位的常见病害,广泛发生于各茶产区。引发茶藻斑病的病原属藻类茶藻斑病菌(图1),病斑上的毛毡状物就是藻类的营养体和繁殖体。营养体在叶片表面形成很密的二叉状分支,其上垂直长出有多个分隔且顶端膨大的孢囊梗,多个小梗顶端着生游动孢子囊,囊内长有许多具有双鞭毛的椭圆形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16-6220
由于微囊藻素对环境安全和公共健康的危害,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微囊藻素产生的环境因素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人为有机污染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研究较少。赤霉素A_3(GA_3)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和园艺的植物激素,可作为人为污染物污染水体。由于其发生频率较高,本研究分析了不同GA_3浓度(0.1, 1, 10, 20 mg/L)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生长和微囊藻素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A_3处理后,干重和细胞数逐渐增加。GA_3增加了铜绿微囊藻PCC7806细胞中叶绿素a、藻蓝蛋白和细胞可溶性蛋白的数量,但减少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另外,观察到GA_3影响铜绿微囊藻的氮吸收,但对磷的吸收没有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微囊藻素量在GA_3处理组中增加,但刺激效应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因此,GA_3通过刺激其吸收氮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来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增加细胞叶绿素a和藻蓝蛋白含量,并最终诱导蛋白质和微囊藻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与生长特性,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于2018、2019年的6—10月在松花江干流6个站点随机采集335尾鲢样本,采用鳞片鉴定其年龄,退算了鲢各年龄段的体长、体质量。采用Keys公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以及生长特征指数φ分析了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鲢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松花江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_t=74.555*[1-e^{-0.258\cdot(t_i-0.113) } ];W_t=7006.927*[1-e^{-0.258\cdot(t_i-0.113) }]^{3.0894}$。鲢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速度逐渐降低;体质量的生长速度曲线具有拐点,拐点年龄为4.485龄,对应的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0.42 cm和2095.12 g。和长江群体相比,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和规格较大,但其生长速度较慢。鲢的生长除受到不同群体的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栖息环境的水温、饵料生物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生态养殖即利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的浮游生物饵料和有机碎屑等资源,在不投喂饲料的情况下,网箱养殖鲢、鳙鱼,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产品售价高,养殖技术简单易学等优点。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一些农民在洞庭湖木梓潭设置每口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大网箱,进行不投饵式生态养殖鳙鱼,取得了很好效益,平均每箱年利润达5055元,投入与利润比为1:1.72,现将其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远萍 《种子世界》2021,(9):0081-0083
在青花椒产业中,品种研发与种苗繁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津区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青花椒品种研发与种苗繁育存在新品种研发不够,品种单一;种苗标准体系未建立,检疫制度不完善;育苗企业散乱,种苗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是由于对青花椒品种研发与种苗繁育重视不够、技术支撑乏力、扶持投入不足引起。为推动青花椒品种研发与种苗繁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重视,强化新品种研发,制定种苗生产标准和检疫制度,做大做强种苗繁育企业。  相似文献   

9.
张水波 《科学种养》2013,(10):44-44
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几种丝状绿藻的通称。虾池中出现青苔多因肥水时浮游藻类未及时生长,而丝状藻类大量繁殖。青苔如不及时处理,养分被青苔消耗而使水体始终清澈见底,导致虾难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 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 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 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 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1.
闽江中游鲢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1):124-129
为了研究闽江中游鲢的年龄组成和生长情况,根据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闽江中游段采集的12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通过对其鳞片年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鲢的年龄判定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闽江中游鲢的体重范围为310.6~9420.8 g,体长范围为23.4~86.9 cm;鳞片的年轮主要表现为闭合切割型和疏密特征,由1 +~7 +共7个年龄段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3 +~4 +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0.027×L 2.953,幂指数接近3,表明闽江中游鲢属于匀速生长类型。拟合Von Bertalanfly的生长方程为:Lt=106.696×[1-e -0.147( t +1.1443)],Wt=26332.083×[1-e -0.147( t +1.1443)] 2.953。生长拐点年龄为ti=5.923,与其他水域鲢种群相比,其生长性能略低。因此,建议闽江中游鲢的开捕规格体长大于70 cm,体重大于7.7 kg,同时规范渔具渔法,以降低捕捞强度,加大资源养护力度,促进闽江鲢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鳙鱼肉糜并对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可显著增强鳙鱼肉糜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对其Fe2+螯合能力影响不显著。乳酸菌发酵是改善鳙鱼肉糜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滤食性动物放流对西五里湖的生态修复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 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放流对西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流后,西五里湖水体透明度有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提高了26.8%,其中最大值达60cm,比放流前提高了91.7%;TP含量呈下降趋势,8次监测中有6次的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要求,占总监测次数的75%;虽然8次监测中的TN含量均属劣Ⅴ类,但其含量与放流前相比有降低趋势;同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从放流前西五里湖高于东五里湖,转变成放流后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说明向富营养化湖泊放流滤食性生物对提高水体透明度、降氮、除磷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14.
集群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大约有一半的鱼类一生中有部分或全部生活在鱼群中,为研究群体大小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幼鱼集群行为的影响,选取了鳙幼鱼,利用Lolitrack软件比较不同尾数实验鱼群体的自发游泳速度以及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发现:鳙幼鱼的自发游泳速度多分布在0~6 cm/s,1、2、4、8不同尾数实验鱼群体的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同步性都较高,且随着群体规模的上升有显著下降趋势,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点鱼与群体中其它实验鱼的最近邻距离(NND)和平均邻距离大多分布在2~8 cm和4~14 cm,2尾鱼的NND显著大于4尾和8尾(P<0.05)。群体大小为2尾和4尾实验组的排列极性为83%、88%,显著高于8尾实验组68%(P<0.05)。研究结果表明,鳙幼鱼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群体的大小对鳙幼鱼自发游泳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同步性、NND以及排列极性(即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了群体大小对鳙鱼集群参数的影响,对经济鱼类的生态养殖和渔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形势,监测产业发展动态,指导渔民有效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场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大宗淡水鱼平均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开展价格变动规律分析,并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价格波动特点和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受市场及生产等偶然因素影响,部分年度价格波动剧烈;年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节假日因素影响不明显;鲢鱼价格在大宗淡水鱼中一直处于低位,鳙鱼价格大多高于其他品种;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波动周期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大致为10个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渔民逐步实现水产品的分散上市,降低生产方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平稳有序开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鲢鱼 小黄鱼 鳕鱼和海鳗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鲢鱼、小黄鱼、鳕鱼和海鳗为原料,测定了4种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种鱼肌肉中各氨基酸含量,并对4种鱼肌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的是海鳗;鳕鱼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4种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鳕鱼38.98%,海鳗41.05%,鲢鱼42.10%,小黄鱼43.10%;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鲢鱼56.048%,小黄鱼58.202%,鳕鱼58.428%,鳗鱼58.813%;4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小黄鱼和海鳗未检出胱氨酸;氨基酸评分分别为鲢鱼0.881,鳕鱼0.825,小黄鱼0.773,海鳗0.737;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黄鱼63.26,海鳗67.41,鲢鱼74.10,鳕鱼79.29。从营养价值和口味综合分析,鳕鱼肌肉优于鲢鱼、海鳗和小黄鱼,3种海水鱼优于鲢鱼。  相似文献   

17.
脆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生态、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0.0097,0.1935±0.0097,脆肉鲫与普通银鲫的形态学指标差异极显著(F值F0.01)。饲料中蚕豆营养成份的摄取是直接导致异育银鲫脆化的原因,并影响银鲫的正常生理生态学指标,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体长(L)与体重(W)关系的体征指数方程明显不同,分别为W普通鲫=0.00000016L3.3375,W脆肉鲫=0.00000378L3.9683,肥满度系数分别为K普通鲫=0.0023,K脆肉鲫=0.0035。试验表明,脆肉鲩养殖中混养脆肉鲫的最佳方案为放养规格4cm/尾、密度2250尾/hm2,力争特定生长率在两年内平均值达到1.3488±0.0212水平,脆化度为0.41kg/cm2以上的合格脆肉鲫。此外,脆肉鲩养殖场内几乎所有摄食蚕豆的鱼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化现象。文章还就进一步完善脆肉鲫养殖生产规程,合理调控放养密度和养殖水环境因子,提高脆肉鲫混养技术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索黄河鲤的生长规律,于2017年5—10月开展了养殖试验,获得其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并通过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体高,对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黄河鲤成活率92.6%,饲料系数1.38,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平均值分别为21.13 cm,689.21 g和7.73 cm。相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88%~15.53%,9.15%~46.44%和13.82%~22.04%,肥满度在2.84~7.31之间变动。体长(LS)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721LS+0.4517 (R2=0.9998),体长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4L3.2946 (R2=0.9725)。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St=29.354 (1-1.082e-0.399t)3,Wt=1790.916 (1-1.688e-0.547t)3,LHt=9.352(1-1.688e-0.54t)3,投入产出比为1:1.19。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且经济效益良好,为皖北黄河鲤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