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动物园于2019年7月引进2只雌性亚成体大熊猫"春俏"和"胖妞"。笔者通过对2只大熊猫的饲养和观察,从圈养环境、饲料使用、卫生消毒、疾病预防、动物丰容、特殊时期的饲养等方面总结了其在武汉地区的饲养需求及饲养管理规律,以期为其它大熊猫饲养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饲养的大熊猫"小明"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探索了大熊猫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的可行性,并对大熊猫眼科的多种数据进行了测定,总结了术前、术后护理及临床麻醉等方面的经验。经过手术治疗,大熊猫"小明"的白内障成功摘除,视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人工晶体植入未取得成功,主要是缺乏大熊猫眼球的基础数据和适于大熊猫的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3.
老年大熊猫的数量随着圈养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进行总结,阐述老年大熊猫的日常管理、医疗保健等饲养管理要点,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定期修剪趾甲,防暑防寒,适当活动,避免应激等措施,提高了老年大熊猫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为逐步开展大熊猫养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珍贵动物。它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甘肃、陕西南部2000—3000米的高山竹林中。主食竹子,笋。上海动物园二十余年来饲养大熊猫10余头。期间,为养好珍稀大熊猫,通过兽舍改造,饲料变更和改进管理,减少大熊猫发病,已繁殖9胎次,初步掌握大熊猫人工饲养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成年大熊猫假孕现象在国内外大熊猫养殖单位报道较多,但未成年大熊猫出现假孕现象比较少见。2007年8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一未成年大熊猫出现食欲下降等异常体征,暂定为"假孕"。论文就该大熊猫妊娠变化及处理措施做一报道,以便同行在今后管理工作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周世强  刘巅 《野生动物》2013,34(2):106-110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模拟自然环境等措施有利于大熊猫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大熊猫的行为学研究、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夷陵黄牛是宜昌地区特有的黄牛品种,在产区有着悠久的饲养、使役历史,做好夷陵黄牛的品种资源调查、保护、开发工作,对宜昌地区养牛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对夷陵黄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ncus)为中国特产珍兽,分布于四川省和陕西秦岭南麓。分布地区狭隘,数量稀少。为挽救濒于绝灭的大熊猫,除加强熊猫自然保护区工作外,尚需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熊猫,提高其繁殖力。研究大熊猫的发情行为规律,做好放对,对熊猫繁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园计余年来,先后饲养熊猫近15头〔13雌2雄),均单笼生活。其中1雄2雌有繁殖力,通过放对达到自然交配,繁殖9胎次(部分配次得到北京、成都动物园支持和帮助)。1982年又进一步对园内4个兄弟城市动物园熊猫发情进行调查和观察。现将发情期观察和放对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夷陵黄牛是宜昌地区特有的黄牛品种,在产区有着悠久的饲养、使役历史,做好夷陵黄牛的品种资源调查、保护、开发工作,对宜昌地区养牛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对夷陵黄牛的产地与分布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夷陵黄牛是宜昌地区特有的黄牛品种,在产区有着悠久的饲养、使役历史,做好夷陵黄牛的品种资源调查、保护、开发工作,对宜昌地区养牛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对夷陵黄牛的产地与分布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日益减少,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也日趋重要,国家投入的大量财力、人力用以保护和拯救大熊猫,使得大熊猫研究成为必要,在大熊猫的饲养、配种、繁育、育幼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严重影响大熊猫健康的疾病被攻克。从目前发表的论文、专著来看,严重影响大熊猫健康的主要是内科疾病,约占80%以上,其中又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及观赏价值;其人工饲养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几个大的饲养单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和一流的医疗设备,率先开展了超声波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介绍近几年超声检查技术在大熊猫研究方面的应用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竹子与大熊猫的营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试图通过对竹子的分析研究,探索大熊猫的采食规律及营养需求,为大熊猫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一竹子的营养凡在大熊猫的天然分布范围内,都是海拔较高的高山深谷,组成自然景观的植被或为针阔混交林,或为常绿、落叶阔叶林。竹子成为这里灌木层的主要树种之一,其高度  相似文献   

14.
以宜昌地区优良地方品种宜昌白山羊为对照,对湖羊在本地饲养条件下的体重、体尺、繁殖性能、屠宰性能进行测定,评估湖羊在宜昌地区的适应性及养殖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湖羊对本地资源环境、气候特点有较强适应性,初生重及4、6、12月龄重均极显著高于宜昌白山羊,初生及4、6月龄3阶段体高、体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宜昌白山羊,受胎率、产羔率分别高出宜昌白山羊17.5%、78.8%,屠宰率高于宜昌白山羊13.9%,出栏1只湖羊比出栏1只宜昌白山羊毛利润高出884.8元。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养殖效益评价中湖羊均优于本地宜昌白山羊,可在宜昌地区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5.
对一例野外救护的年老、体弱、左上唇缺失、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大熊猫,采取专职饲养人员护理、进行医疗辅助行为培训,最终能在非麻醉状态下完成剪趾甲、梳理毛发等日常护理工作和采血、量血压、口腔检查等医学检查项目;采取精细化饲养方案,保证充足营养补给,使其体质迅速恢复,并正常发情,通过人工采精,保留下了遗传因子,为大熊猫种群保护做出了贡献,也为野外救护老年大熊猫康养护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随着大熊猫的深入研究的需要,部分大熊猫会运输到其他大熊猫饲养单位开展科学研究,大熊猫的运输显得特别的重要,在运输大熊猫前应做好周密的计划,包括:运输大熊猫的文件准备,运输笼箱形状、大小及设计,大熊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运输路线、方式和时间的选择,人员配置、协调及通讯,运输途中保护应急措施的制定等,分别对亚成体大熊猫、成年大熊猫、刚出生幼仔、老年大熊猫及发情期和妊娠期大熊猫的运输进行讨论,从而保障大熊猫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上海野生动物园2头亚成体大熊猫(2017年出生)为研究对象,从动物丰容、行为训练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要点,并从生长情况、采食情况和排黏情况3方面介绍了2头亚成体大熊猫(24~42月龄)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大熊猫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三年,大熊猫在成都首次展出,一九五五年北京动物园展出并开始饲养大熊猫。三十年来,国内共有三十二个城市的动物园饲养过大熊猫,累计总数已逾一百七十头,目前国内动物园约保持有一百头。北京和成都两家动物园拥有大熊猫十余头,是动物园中的“超级大国”,重庆、上海、福州等地动物园只有四、五头,其余大部分省、自治区首府的动物园一般仅有一、二头。国外的动物园从一九三六年芝加哥布鲁克菲尔特动物园首次展出大熊猫书林以来,先后饲养过三十七头,目前,国外共有十  相似文献   

20.
选取大熊猫"妙音"发情期及假孕期各6 d,应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对大熊猫"妙音"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大熊猫"妙音"在发情期间的采食行为、活动行为和休息行为均为3种主要行为,且休息行为的时间分配明显要少于正常时期;活动行为明显要多于正常时期,假孕期采食行为和活动行为的时间分配要少于正常时期的采食行为和活动行为,而休息行为则要多于正常时期。发情期和假孕期相比,活动行为和休息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差异性极其显著。发情期活动行为较多,休息行为较少;假孕期活动行为较少,休息行为较多。通过行为的变化来预判大熊猫是否发情与假孕,进而做下一步的诊断以及修改饲养管理方案,确保大熊猫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