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通过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基本成分的测定与对多肋藻中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血清高血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肋藻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0.55%、15.40%、11.13%、2.00%(质量分数,下同),多肋藻的总膳食纤维、碘、甘露醇含量分别为48.05%、0.10%、11.3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提取工艺为酶加量0.10%、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59%,总糖与总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416%和0.972%。建立高血脂症小鼠模型,采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其灌胃,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剂量高于500 mg/(kg.d)时,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对高血脂症中的三项指标均具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2.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著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树皮藻Ecklonia maxima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以产自南非的树皮藻为原料测定其基本成分,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柱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树皮藻干基中基本营养成分分别为灰分18.59%、蛋白质9.16%、脂肪0.74%;对树皮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得到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SPF1、SPF2、SPF3、SPF4,收集冻干各组分,检测各组分得率分别为18.19%、24.02%、5.61%、4.2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7%、5.44%、15.58%、19.30%;4个组分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其中SPF3、SPF4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岩藻糖含量分别为70.92%和86.20%,4个组分的红外光谱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PF1、SPF2在13C核磁共振谱177×10-6附近均出现糖醛酸C6信号峰,SPF3、SPF4在18×10-6附近均出现信号峰,为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  相似文献   

4.
用复合酶酶解提取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用戊聚糖复合酶与复合纤维素酶酶解海带Lam inaria japonica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戊聚糖复合酶酶解海带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06%,温度为40℃,pH为3.5,酶解时间为30 m in,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845%,粗提物中总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0.238%;用复合纤维素酶酶解海带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208%,温度为50℃,pH为4.5,酶解时间为50 m in,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1.279%,粗提物中总硫酸根含量为0.231%。用两种复合酶酶解法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提取率均较水煮法高(0.968%)。  相似文献   

5.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鼠分别灌胃200、400、800 mg/(kg·d)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简称FLJ,利用酶解法制备),于第7天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200 mg/(kg·d)的联苯双酯做阳性对照.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研究FLJ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FLJ各剂量均能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且中、高剂量组达到显著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肝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由对肝细胞的病理损伤.FLJ对CCl_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海蒿子中提取粗多糖,再用Q-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4B Fast Flow纯化得到一种硫酸化岩藻聚糖,命名为SF0。通过逐步部分酸水解,该岩藻聚糖SF0被进一步分为3种次级多糖SF1、SF2和SF3,硫酸基团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依次降低。通过单糖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13C-NMR谱分析了4种多糖的结构特征,并探究了其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的活性。结果表明,SF0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组成,摩尔比为10.8∶8.3∶3.0∶21.1∶21.2∶35.6,相对分子质量为628.1 ku,由α-D-1,2-Manp和β-D-1,4-GlcAp双糖重复单元构成核心骨架。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检测表明,4种多糖都可以抑制MDCK细胞中的H1N1病毒复制。低分子量组分SF3比未降解岩藻聚糖抗病毒活性更好。初步认为该岩藻聚糖的抗H1N1病毒活性与其精细结构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降解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岩藻聚糖硫酸酯,并探究其降解产物的抗炎活性,以复合酶解法提取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为原料,利用酸解法制备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降解产物聚合度,优化酸解工艺条件,利用膜分离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日本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褐藻聚糖硫酸酯(LF)的降血脂效果及其机制,以高脂血症Wistar大鼠模型为对象,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LF低剂量(100 mg/kg·d)、LF高剂量(300 mg/kg·d)组,每日投饲一次、灌胃一次,试验共进行12周,在第4、8、12周时测定各组血清脂质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胆固醇代谢、脂质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肝脏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日本真海带褐藻聚糖硫酸酯的总糖含量为75.27%、硫酸基含量为19.58%,LF主要由岩藻糖(41.61%)和半乳糖(24.90%)单糖组成,同时还含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果糖;降血脂试验中,通过与模型组相比,LF对高脂饲料引起的Wistar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上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灌胃12周后效果最佳;灌胃LF 12周后,Wistar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提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灌胃高剂量LF 8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肝脏MDA水平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P0.05),灌胃LF后可显著提升Wistar大鼠肝脏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灌胃LF组大鼠肝脏HMG-CoA表达量下调和LCAT表达量上升,表明LF降血脂作用主要通过控制胆固醇和脂肪酸合成实现的,SREBP-1c表达量下调和SCD1表达量上升,表明LF能减缓脂质合成;肝组织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喂食LF的大鼠肝脏脂肪化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真海带褐藻聚糖硫酸脂通过抑制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从而达到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效果与降血脂药物相当,可作为开发新型降血脂保健食品或药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苷苔Ecklonia cava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EC-FUC)的组成结构,以产自韩国济州岛海岸的苷苔Ecklonia cava中提取的EC-FUC为原料,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S-400凝胶柱层析对EC-FUC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和明胶-Ba Cl2法分别测定纯化各组分的总糖含量及硫酸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别测定各个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分析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C-FUC纯化后得到ECF-1、ECF-2和ECF-3组分,其总糖含量分别为41.7%、57.79%、75.78%,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68%、3.41%、18.03%,回收率分别为6.27%、8.77%、16.19%,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 430、16 430、222 460;ECF-1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ECF-2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岩藻糖,ECF-3单糖组成主要为岩藻糖和葡萄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显示,ECF-1、ECF-2和ECF-3硫酸基主要连接在岩藻糖的C2、C3位置;13C核磁共振分析显示,ECF-2中存在甘露糖醛酸,ECF-3在17.97×10-6处出现α-L-吡喃岩藻糖C6信号峰。本研究结果可为苷苔藻聚糖硫酸酯组成结构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渣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试验用昆明小鼠140只,随机平均分成14组,分别饲喂添加5%、10%、15%三种剂量的多肋藻渣和多肋藻渣膳食纤维(DF)的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共饲养4周,试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血清中各项血脂参数.结果表明:饲喂高脂饲料可成功构建高脂动物模型;各剂量的多肋藻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中、高剂量的混合DF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IDF和高剂量的混合DF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I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混合DF和多肋藻渣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动脉硬化指数(AI)和肝脏脂肪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促使小鼠粪便胆固醇的排泄(P<0.01);中、高剂量的多肋藻渣IDF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各剂量的多肋藻渣SDF、混合DF和高剂量的多肋藻渣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研究表明,多肋藻渣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用戊聚糖复合酶及复合纤维素酶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孢子叶粉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戊聚糖复合酶酶解裙带菜孢子叶粉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12%,温度为50℃,pH为5.5,时间为30 min,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为5.171%,总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432%,粗提物中糖的质量分数为21.38%;用复合纤维素酶酶解裙带菜孢子叶粉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227%,温度为45℃,pH为4.5,时间为70 min,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为5.720%,总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118%,粗提物中糖的质量分数为28.24%。用两种复合酶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均较水煮法(4.665%)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选取3周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及黄芩黄酮低剂量组(HQHTL)、中剂量组(HQHTM)、高剂量组(HQHTH),对照组每天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黄芩黄酮组每天分别用25、50、100 mg/kg的黄芩黄酮溶液灌胃,灌胃28 d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与CON相比,用黄芩黄酮灌胃显著(P<0.05)提高了小鼠的平均日增质量;小鼠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丙二醛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HQHTM和HQHTH小鼠的盲肠微生物Sobs和Bootstrap指数显著(P<0.05)下降,Chao和Ace指数极显著(P<0.01)下降;HQHTM和HQHTH小鼠的盲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P<0.05)上升,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P<0.01)上升,HQHTH小鼠的盲肠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o...  相似文献   

14.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糖,对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制备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果胶酶优化的酶解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0.221%、果胶酶0.074%,温度50℃,pH值4.5,时间50min。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3个组分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5个分子量很大(大于2MDa)的组分,可能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凝聚体,另5个组分的分子量为57.8KDa、115KDa、125KDa、154KDa、206KDa。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配伍混合剂的降血脂作用,以日本厚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中国裙带菜孢子叶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山楂为原料,将褐藻多糖硫酸酯和山楂提取物按1∶1比例配伍成厚叶混合剂和裙带菜混合剂,对体质量为150170 g的高脂大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混合剂,灌胃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也显著降低(P<0.05);对体外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厚叶混合剂与裙带菜混合剂各剂量组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两种混合剂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绣球菌多糖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作用,将小鼠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绣球菌多糖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和高剂量组(400 mg/kg),连续灌胃32 d。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小鼠抗疲劳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绣球菌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爬杆力竭时间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跑台力竭时间比对照组均极显著增加(P<0.01);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力竭运动后绣球菌多糖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原含量增加(P<0.01),乳酸含量降低(P<0.01),表明绣球菌多糖对机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广西海域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基本组成,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用自由基联合降解法降解广西海域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获得低分子量杂多糖,对广西海域海带的硫酸根含量、岩藻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自由基降解方法获得的低分子量多糖分子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由基氧化降解联合超声降解法能得到分子量较低且分布比较广的杂多糖,说明该方法简单、降解速率块、无毒副作用,正交试验得出,当超声功率为400 W,温度为60℃,时间为60 min,pH值为8.0时降解速率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造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研究其对糖尿病造模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血脂的调节情况及改善糖尿病病情的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四氧嘧啶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给药期为28d,每7d记录1次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给药期末进行耐糖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结果表明:造模后小鼠毛色杂乱暗淡,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试验组给予不同剂量雨生红球藻提取物28d后,高、中、低剂量组的体质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P0.05,P0.05),高、中剂量组的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P0.05),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在糖耐量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血糖值均在糖负荷30min时达到峰值,30min后血糖值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糖值在120min时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在胰岛素耐量实验中,腹腔注射0.8U/kg胰岛素15min后,高剂量组血糖值较基础值降低20.9%,而低剂量组仅降低0.6%;3个剂量组在90min时均降低至最低值,血糖分别降低53.6%、23.9%和17.9%,模型组血糖降低5.3%;120min时血糖已上升,但雨生红球藻提取物高剂量组血糖值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雨生红球藻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TC、TG及LDL-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总之,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造模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缓解多饮、多食、多尿及体质量减轻症状,显著改善病鼠机体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提升其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有效调节病鼠的血脂紊乱,改善血液环境,且对正常小鼠的血糖、血脂无显著影响。在实验所用的3个剂量中,以高剂量(8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 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14 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_4致病,18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群体感应分子3OC12HSL对小鼠生长、炎症因子及肠粘膜屏障的影响。采用高剂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方法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对正常小鼠和腹泻模型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二甲基亚砜(DMSO)、溶于DMSO的3OC12HSL溶液。结果显示,灌胃3OC12HSL降低正常小鼠和腹泻小鼠的增重,提高血清中D-乳酸、TNF-α含量,降低大肠长度及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P<0.05);腹泻提高血清中IL-1、IL-8、TNF-α含量,降低空肠及回肠绒毛长度(P<0.05);灌胃3OC12HSL和腹泻对回肠绒隐比有协同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3OC12HSL不利于小鼠的生长,腹泻可能加重3OC12HSL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