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子馨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6):139-140,149
该文利用1961—2012年南京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对南京夏季(6—8月)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高温日数从7月初开始急速增多,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1—2012年南京夏季≥35℃的高温总日数为721d,年均13.9d,≥38℃的危害高温总日数为51d,年均1d,≥40℃的极端高温总日数为2d。南京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以来南京夏季高温热浪事件偏多、高温强度强,而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浪事件偏少、高温强度弱。  相似文献   

2.
吴春英  高燕  金鑫  全美兰  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5-18368
通过对抚顺1960~2009年≥33℃高温天气的气象要素和环流形势统计,分析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形成高温天气系统,初步得出高温预报指标及预报流程。结果表明,抚顺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强度有增加趋势;抚顺高温日出现在5~9月,其中7月份最多。高温空间分布抚顺西部多,东部少。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强暖平流影响是高温天气出现的主要天气系统。高温预报指标为ECMWF数值预报当日08:00 850 hPa温度、500 hPa影响高压系统和高温日预报的14:00相对湿度、风力、云量,根据预报指标预报出当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3.
选用长治地区11县区1977—2012年6—8月≥35℃高温天气气象资料,归纳出当地高温时空和强度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高温天气下的人体体感温度与舒适度预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气象资料,对历年高温进行了气象变化分析,统计历年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日数变化及7月和8月各旬≥35℃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次数及各旬分布。按照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统计出每年轻、中、重度热害的发生次数、日数变化及出现的时间分布,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变化情况。并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温热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樊晓春  吴颖娟  王妍  李彩红  党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00-8002,8140
分析了平凉市2009年春末初夏持续高温天气特征,日最高气温≥32℃日数部分县区为近40年最多,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地面最高温度、地面平均温度大部分县区破历史极值。对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500hPa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3种类型的高温环流形势,2009年6月份的高温天气主要是由大陆暖高压造成的。同时,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用MOS建立了6~8月高温预报方法,通过6月检验,高温24、48、72、96、120h预报准确率分别达76.6%、69.5%、61.4%、58.1%、51.9%。  相似文献   

6.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43-4344,4353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70 ~ 1999年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总结了商丘市的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详细分析了高温天气下的环流形势,通过分析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找出预报指标,并建立高温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商丘市6~8月平均高温天气出现次数为2.2d,高温多出现在6、7月份;商丘地区20世纪70年代高温日较80、90年代多,南部、东南部出现的高温日较多;大陆性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是形成商丘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和次要系统.根据商丘市高温环流形势选定了500 hPa温度、850 hPa温度等高温预报因子,并用ECWMF、日本传真图资料和本站资料建立了高温预报方程,最后用2005和2006年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高温预报贡献较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温天气随气候变暖趋势逐渐频发,研究高温天气背景下的稻田蒸散对分析区域水分平衡和季节性高温干旱防治有重大意义。2016年8月11—26日形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35℃),期间稻田蒸散相较2014年、2015年同期的波动趋势与热力因子变化明显不同,并且随着持续高温的累积,稻田日蒸散变化由最初明显的"双峰"曲线变为典型的"单峰"曲线。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稻田蒸散的关系,结果显示:净辐射、相对湿度对稻田蒸散的作用不受持续高温胁迫影响;当水稻田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受热力因子影响减小,受降水、风速因子影响增加;当水稻田未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主要受到净辐射、热力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6年汛期日最高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近41a乌鲁木齐市汛期平均最高气温为26. 7℃,呈微弱的上升趋势(-0. 08℃/10a)。出现≥35. 0℃高温日数为195 d,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0. 36 d/10a)。≥37. 0℃高温日数为54 d,也呈上升趋势(0. 24 d/10a); 7月平均最高气温最大,为30. 0℃,5月和9月最小,均为23. 2℃。≥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是7月,为92 d,而5月仅出现2 d。≥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仍是7月,为32 d,5月和9月没有出现≥37. 0℃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夏季宁夏中宁县出现异常高温天气,7~8月最高气温持续超过30℃的天气高达18天,持续超过35℃的高温天气达8天,7月11、12日最高气温均超过了40℃,突破历史极值。高温期间,正值宁夏中宁县枸杞成熟采摘高峰期,持续高温天气造成个别枸杞落花落果、大部枸杞成熟加快、采摘间隔期缩短,枸杞夏眠期提前,秋梢生长期滞后。同时也造成枸杞病虫害的发生,本文通过高温天气对枸杞的影响分析,为以后更好的做好枸杞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1971—2010年莱州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971—2010年夏季(6—8月)40年高温资料,并用1971—2000年夏季(6—8月)副高脊线位置和强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莱州市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得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及在不同高空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下的高温特点。对高温天气的分析表明,莱州市7月高温天气日数占夏季高温总日数的50%以上,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造成莱州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5年历史气象资料,普查石河子地区持续10 d以上≥35℃的高温过程,分析了石河子地区持续异常高温过程的环流形势以及太阳黑子年际变化与高温过程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5年7月中下旬的持续异常高温过程发生的物理机制,并对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持续高温过程主要是在高压脊型和纬向带状型2种环流背景下发生,500 hPa 580 dagpm等高线北上越过天山进入北疆地区,极锋锋区北缩至60°N以北;850 hPa温度场上24℃等温线北上控制北疆地区;该地区高温过程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谷期;高温期间极涡在65°N以北至极地附近,位置显著偏西偏北;副热带高压显著发展,异常强大的暖高压、持续的下沉增温和地形效应造成了此次持续的高温过程;ECMWF模式准确预报了此次高温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场,单站检验结果显示地面气压和850 hPa温度预报误差分别在2 hPa以内和1℃以内,环流形势场和要素预报稳定且时效长,检验结果表明ECMWF产品可以作为石河子地区连续高温过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夏季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1960-2010年6~8月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统计,(1)用滑动t检验对代表站周至6月、7月、8月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年代际和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夏季高温日数出现大幅度增加,滑动t检验值进入上升通道。(2)应用线性倾向率来分析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变化趋势,并利用GIS技术对果区日最高气温≥35℃日数变化趋势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6月秦岭北麓中部和西部果区高温天数有每10 a增加0.5~0.9 d的趋势,而陕南汉中地区、大巴山区、商洛东部地区及秦岭北麓东部果区高温危害有每10 a减少0.07~0.4 d的发展趋势。7月陕南西部高温危害有增加的趋势,而陕南东部和南部呈减少趋势,8月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3)采用克里格方法对各县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空间分布,从6月、7月≥35℃高温日数空间分布来看,高温主要危害秦岭北麓东部果区的渭南、华县、潼关以及兰田、长安、户县三地的北部,高温出现日数在11~18 d之间,8月高温主要危害安康中部、旬阳中部、紫阳北部、镇巴南部,高温出现日数4.7~6.4 d。  相似文献   

14.
都安县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及个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都安气象站点1981—2010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都安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并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都安县一次高温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温≥35℃的酷暑天气在都安县夏季是常见的,其高温日数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偏少之后,目前正处于增多阶段,且极端最高气温是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的高温天气个例的主要形成机制是副热带高压强盛,一直延伸至低层,地面受西北热低压东移的影响,在副高动力和热低压热力的共同作用使都安县气温增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都安气象站点1981—2010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都安夏季高温天气特征,并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都安县一次高温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温≥35℃的酷暑天气在都安县夏季是常见的,其高温日数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偏少之后,目前正处于增多阶段,且极端最高气温是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的高温天气个例的主要形成机制是副热带高压强盛,一直延伸至低层,地面受西北热低压东移的影响,在副高动力和热低压热力的共同作用使都安县气温增高。  相似文献   

16.
贺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597
首先,通过对河南省夏季≥35℃的高温天气偏多和偏少年采用合成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高温偏多与偏少年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6月南亚高压强度尚弱,而7月南亚高压强度相对较强;6月份,高温偏少年南亚高压加强东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而7月则相反,即高温偏少年南亚高压加强东伸,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则表现为东撤。另外,高度距平场也有不同特征。然后,采用OLR资料对高温偏多和偏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预报的角度对河南省夏季高温天气与前期秋、冬、春季中低纬OLR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期一些月份的OLR分布对河南省夏季的高温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一次低温冰冻雨雪雷电冰雹复杂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2月10—11日江苏省出现大范围冰冻雨雪天气过程,尤其在2月10日,一天内同时出现了暴雨、雷电、冰雹、大风、暴雪和冻雨6种以上复合性天气过程,为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从高空环流特征、海平面气压场及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释用分析。结果表明:从高空环流特征、海平面气压场及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释用分析。结论如下:①500 hPa低槽、700、850 hPa切变线是此次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②地面图上冷高压中心气压为1 060 hPa,特别是在30°~40°N、110°~120°E范围内有≥9条等压线密集区,预示着江苏未来6 h以后将出现大风天气。③850 hPa的0℃线是降水性质的分界线,在2月850 hPa与500 hPa之间的温度差≥22℃时,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很大。④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500 hPa高度场、850 hPa温度场、散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预报对本次过程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⑤德国降水预报降水起始时间和大降水时段的预报与实况相比有所滞后。日本降水预报,大降水起始时间和大降水时段的预报与实况相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3,(16):8
天气变化及时传递——我省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今天"立秋",但秋意全无,高温猛烈出击,我省多地气温超过40℃。省气象台昨天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天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我省大部分地区晴到多云,沿江和苏南地区最高温度可达39~40℃,其他地区37~38℃。——8月7日《规模种植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夏季,江西省赣西北地区出现少有的高温天气,整个7月、8月及9月上旬均处于晴天少雨的酷暑之中,大多数天气气温在35~40℃,致使大部分一晚水稻出现抽穗提前,生育期大幅度缩短。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高温对水稻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根据水稻栽培学理论,水稻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都存在一个最适温度,若超出了上限或下限的临界温度,水稻的生长发育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即生理障碍。水稻在抽穗、扬花期以25~30℃气温为宜,低于25℃或高于30℃时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秕粒,32℃引起千粒重下降,35℃造成空秕…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2009年湘西主要产烟区烟叶收购统计数据,分析了烟叶生长期主要气候事件(春寒、倒春寒、5月低温、连阴雨、雨季结束时间、日最高气温≥35℃高温的日数、日最高气温≥35℃连续天数、干旱)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湘西主要产烟区出现在3月中旬的春寒或倒春寒天气过程可能对烟叶的产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月轻度春寒或倒春寒、轻度5月低温对烟叶产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小;在雨季结束日期不明显的年份,8月份的干旱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提高;7、8月份高温期间,温度、湿度、日照、云量、日较差等综合气象因素可能是湘西高品质烟叶生产的重要因素;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偏少对烟叶产质量有负面影响,日数偏多则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提高;5月低温与重度连阴雨同时出现时,烟叶的产质量严重下降,6月连阴雨对烟叶的产质量影响较小,7月连阴雨有助于烟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