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播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简称鸭肝炎。至少可以由3种独立的病毒引起,分别为I型鸭肝炎病毒(DHV-1)、Ⅱ型鸭肝炎病毒(DHV-2)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3),其中Ⅰ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而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  相似文献   

2.
<正>肉鸭病毒性肝炎(DVH)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该病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引起,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高达95%,死亡率约80%。1病原导致DVH的病原为DHV,研究表明DHV可分为DHV-Ⅰ、DHV-Ⅱ和DHV-Ⅲ三种血清型,其中DHV-Ⅰ、DHV-Ⅲ同属小RNA病毒科,而DHVⅡ属星状病毒科。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CV)为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属于环病毒科,PCV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70℃时可以存活15min,56℃不能将其灭活。PCV以滚环方式复制,PCV抗血清不能抑制细小病毒(PPV)的红细胞凝集.PCV1与PCV2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又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出向.性肿人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刷龄以下雏鸭。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分别引起I型、II型和III型鸭肝炎,其中I型和III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而II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6.
鸡星状病毒属于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目前尚未定种。鸡临床感染星状病毒后引发腹泻性肠炎、肾炎等症状,导致发育缓慢和生产力低下,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鸡星状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鸡星状病毒的后期研究以及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组特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AV)有3个名称:鸭肝炎病毒、鸭星状病毒(DAstV)、鸭甲肝病毒。DHAV基因组的3个显著特点是:3′端(314~336nt)是小RNA病毒科中最长的;5′端内的结构元件有特点;2A由结构上不相关的蛋白组成,口蹄疫病毒样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目前,认为本病包括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由Ⅰ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其中Ⅰ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Ⅰ型鸭肝炎病毒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其VP1蛋白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蛋白,位于病毒衣壳的表面,是小RNA病毒中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禽流感(AI)和鸡新城疫(ND)一直对我国的养鸡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威胁。特别在规模化养鸡场中,由于鸡群普遍进行了ND的免疫接种,使得ND发病向非典型化发展,临床剖检中很难见到典型的ND的特征性病变,与AI很难区分,给AI和ND的诊断和防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1AI和ND的鉴别诊断1.1病原学AI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IV)。流感病毒除A型外,还有B型、C型。B、C两型仅见于人类,而A型对人类和动物都能感染。在AIV表面有两种重要的表面抗原,即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这两…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圆环病毒科,是已知最小的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自律性复制(Todd等,1991)。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可分为二个属: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和圆圈病毒属(Gyrovirus)。PCV、喙羽病毒(beak and feather virus)、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相似文献   

12.
尼帕病毒(Nipah virus)是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亨尼病毒属的一种病毒。病毒可引起猪、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人和动物感染该病毒后死亡率较高,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论文就尼帕病毒感染和研究等情况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病毒特性鸡痘病毒鸭瘟病毒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小鹅瘟病毒科犤亚科犦痘病毒科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细小病毒科属禽痘病毒属未确定未确定未确定禽类腺病毒属细小病毒属形状砖型圆形圆形圆形圆形圆形大小(nm)280×330直径120~200直径85~100、150~160直径195~250直径70~80直径20~22囊膜有有有有无无衣壳对称性不清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核酸特性双股、线状DNA,大小254~300kb双股、线性DNA,大小120~2…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其特征是在口、舌、唇、鼻、蹄、乳房等发生水泡,并溃痒形成烂斑。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流行区域广,能造成巨大的政治、经济损失。FMD病毒归类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  相似文献   

15.
基因C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将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分为3个血清型.1型(DHV-1)属于小RNA病毒科中为DHV-1成立的一个新属[1-3].2型(DHV-2)已被改称为鸭星状病毒1型(duck astrovirus 1, DAstV-1)[4],对其聚合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可支持该分类[3,5].虽然3型(DHV-3)仍被ICTV(2005)归属于小RNA病毒科[6],但其聚合酶基因亦具有星状病毒的特点[3,5],因此,不宜再将DHV-2和DHV-3称为DHV的2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方养鸭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山东肉鸭养殖量大增。鸭的病毒性肝炎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就本病的防治情况做一介绍。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H病毒性肝炎H病毒引起的,鸭H病毒性肝炎H病毒分为三个型,一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囊腔增殖。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问存活。二型属于星状病毒,三型属于小RNA病毒。三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塞内卡病毒病(Senecavirus Disease,SVD)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水疱病。SVA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中唯一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SVA感染后各个年龄段猪群均可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鼻吻、蹄部水疱病变,母猪伴有发热和厌食,新生仔猪伴有腹泻、脱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Avian innuenza virus,AIV)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IV感染禽类后可引起一种以呼吸系统乃至全身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即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AI不仅可以在家禽中传播,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可以由家禽传给人类,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盖他病(Getah,GET)是由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引起的主要侵害猪和马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盖他病毒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该病毒在亚洲地区、澳大利亚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广泛,给家畜和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威胁。目前,针对盖他病毒的研究还较少,为此,笔者概述了盖他病毒的发现和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诊断技术等,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浅谈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流感A型病毒中任何一型引起的,该病毒存在于家禽鹏、火鸡、鸭等)和野禽(迁徙水禽和雀形目的鸟类等)。此病毒若在鸡群中存在,如控制不好,将迅速地在鸡群间传播,对禽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病原禽流感病毒株是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病毒。病毒的直径为80~100纳米的粗糙圆形病毒粒子,内部的核衣壳为RNA形成的8个节片。这些节片可使流感病毒之间重组。核衣壳外面包绕间质蛋白,最外层是类脂膜,上面覆有两种不同的蛋白纤突,分别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禽流感病毒已被鉴定有15个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