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浙江省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全县共有6950hm2耕地,其中水田6000hm2,旱地950hm2.由于山区降雨量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因此,冷水田较多,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鱼.近年来,该县农村在县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稻田养鱼发展较快.2012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到3850hm2,比上年净增850余hm2,并出现了每667m2产出“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高产典型.为了加快稻田养鱼的发展步伐,现将秋季稻田养鱼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玉臣 《吉林农业》2013,(3):250-250
我国稻田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近年来,在传统的稻田养鱼基础上,各地根据稻、鱼共生理论,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稻田养鱼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我国农村最大面积的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稻田养鱼能收到"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勐海县稻田养鱼发展历程,将稻田养鱼分为冬闲田养鱼和稻鱼轮养两种模式,着重阐述了勐海县稻田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今后提升勐海县稻田养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图话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10-11
<正>广西高山稻鱼喜获丰收9月21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晒江村的两位侗族妇女在稻田抓鱼。在稻谷收割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鱼迎来丰收季,当地示范养殖的农户每亩可以收获"高山稻鱼"40~50公斤,田边销售价格每公斤40元以上。今年,三江县整合各部门资金投入700多万元,在良口、八江两个具有种稻养鱼传统的乡按照"百斤鱼、千斤粮"的目标实施种稻养鱼整乡推进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属于淡水养鱼的组成部分,为区别于淡水养鱼,有时将在稻田生产的鱼类简称为“稻鱼”或“田鱼”,是将池塘养鱼技术引用到稻田,利用稻田水体开展稻鱼兼作互养,发挥稻鱼互利作用,夺取稻鱼双丰收的一项生产技术。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扬州市生态稻田养殖鱼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集约型复合结构的生态农业模式,能使稻鱼双丰收。分析了扬州市生态稻田养鱼和农户稻田养鱼农药残留情况及存在的原因,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稻鱼养殖,加强农民培训,提倡科学种养。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在贵州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铜仁、遵义等新区迅速得到推广。稻田养鱼合理地运用了稻田空间和资源,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在这一养殖体系中,养殖户必须要处理好稻田和鱼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施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结合铜仁市思南县稻田养鱼的实际情况,对稻田养鱼中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保证水稻和鱼二者和谐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1 稻田选择稻田养鱼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不受大水威胁、旱季不干涸、稻田土质肥沃,并能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的地块。2 养鱼稻田的整修2.1 加固田埂和建造防逃设施发展稻田养鱼,应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宽,一般要达到高60 cm以上、宽35 cm,以防渗漏和黄鳝、水蛇、田鼠等打洞。稻田最好设置两层拦鱼栅,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鱼苗逃逸。2.2 开挖鱼沟、鱼凼开挖鱼沟、鱼凼目的是防止水位上涨时鱼被冲走及解决养鱼与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的原理,充分利用稻田提供的水、肥、饵等条件,人工管理下增加鱼产品,并合理改善水稻生长发育条件,促进稻谷增产的有效措施.稻田养鱼可以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的良性生态系统,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把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使稻田在生产稻谷的同时进行渔业生产,可使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稻田养鱼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稻田选择、稻种和鱼苗选择、稻田准备、稻鱼管理与捕捞等。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利用稻鱼共生技术,现实稻鱼丰收的生产方式。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增加农民收入,非常受到农民的欢迎。近年来,在永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枫林镇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已取得不错效果,该文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昭阳区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的理论,遵循"稳粮增粮,增鱼增效"的生产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效益。通过介绍昭阳区稻田养鱼现状,分析稻田养鱼存在问题,提出稻田养鱼发展的对策措施,确保实现水产品安全供给和促进农(渔)民持续增收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沙窝乡沙窝村农民“鱼博士”周启才首创“麦—稻—鱼”轮作试验成功以来,湖北省鄂州市农村稻田养鱼越养越红火,稻鱼共生、良性循环生产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头两年,试验性稻田养鱼的农户还只是星星点点。1983年,全市就有6000户农民搞稻田养鱼1800亩,户平0.3亩;共生产鱼产品10.45万公斤,亩产鱼种和成鱼58公斤。1984年,稻田养鱼的农户增加到9050户,面积发展到6200亩,户平近0.7亩;生产鱼产品35万多公斤,亩平56.5公斤。今年,全市稻田养鱼,农户达10000户以上,稻田养鱼面积扩大到14000多亩。  相似文献   

14.
为黔东南州稻田养鱼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针对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分析了稻田鱼商品率不高、本地苗种产能不足、缺乏长效资金支持等黔东南州稻田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配套规划建设多功能鱼种生产基地、构建稻田养鱼全产业链、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强资金保障等促进黔东南州稻田养鱼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解决吃鱼难,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稻田养鱼会因水稻搁田和喷药治虫而影响鱼的生长。近年来,我们通过试验证明稻田养鱼只要掌握以下三个环节,可以获得稻鱼双丰收。 一、挖鱼沟鱼窝 稻田养鱼要保持足够水层,但是与水稻栽培的促控措施有矛盾,长期灌深水易造成水稻旺长,加重倒伏和病虫危害。同时,防治水稻病虫时全田保持水层,鱼苗散布全田中,增加受  相似文献   

16.
方锦宏 《农技服务》2014,31(7):202-202
<正>稻田养鱼足他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一体开发利用的养殖技术。一、稻田养鱼的生态作用稻田养鱼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鱼和池塘养鱼的优点,克服这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鱼互利的生态意义。在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水稻和鱼之问是共生关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的稻田杂草和水稻争夺肥料,若消灭了田间杂草,稻谷将增产10%以上,稻阳养鱼减少了杂草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于人工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达到稻鱼共生互利,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的一种养殖模式。左安镇农民发展稻田养鱼,不仅养鱼增加了收入,而且稻谷普遍增产,大大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从而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索稻鱼共育的增产增收机制,于2017年在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进行了免耕稻田养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稻田生态养鱼技术具有除草、防病、除虫的作用,可减少农药与肥料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的农业立体种养新技术。免耕稻田养鱼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从而增加产量,可增产2.56%左右。同时,免耕稻田养鱼还可以增加鱼的收入,鱼的产量为487.5 kg/hm~2,按收购价34元/kg计,养鱼可增加收入16 575元/hm~2,增收效果非常显著。发展免耕稻田养鱼可推进产业扶贫,使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9.
鱼、蛙、稻综合养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治养鱼稻田中稻叶和茎秆上的害虫,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根据蛙类善跳跃喜捕活食的特点,试验将其引入养鱼稻田,建立鱼-蛙-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虫害,提高综合养种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折合1hm2产鱼2760kg,蛙2490kg,增收稻谷1230kg,增收118171.65元,增利润89391.15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互利共生的作用,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的双丰收。稻田养鱼技术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以时间为轴,以生物多样性为主线,将我国稻田养鱼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稻田养鱼阶段(东汉末年至新中国建立前)、探索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现代稻田养鱼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回顾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进程,总结分析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重点突出稻田养鱼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