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白银市作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农业不仅可以为都市居民提供鲜活、优质农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者在对白银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环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突出特色、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加大政府的支持保护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是都市区域内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已走向了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而兰州市的都市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兰州都市农业发展建议,有利于促进兰州市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论述了都市农业规划的相关问题。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农业的涵义,探讨了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配套服务、新农村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铁岭县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并从政策、技术、资金、信息4个角度阐述了规划的保障体系,以为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内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新形势下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代性的历史概念,地域性的产业概念,积极的发展概念和综合性的多功能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业与可持续城市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农业主要指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农业活动,既包括城市贫民的维生生产,也包括富裕居民种菜养花等休闲活动,还包括大型农业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对于发达国家,城市农业的规划和发展比较好,人们最关注的是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而对于落后国家,一方面城市农业发展处于无序、低效益状态,另一方面城市农业也承担着重要的提供食物、增加收入、解决就业等经济功能。我国的都市农业概念涵盖了城市农业的范围,其范围包括城市市区、城市郊区及环都市经济圈,都市农业主要研究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研究其环境效益时也…  相似文献   

7.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进行了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实践 ,许多学者也对都市农业的形成、都市农业的功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但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领域 ,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探讨尚显不足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的理论层面去探讨都市农业的发展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根源 ,并据此对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都市农业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及市郊空间特殊形态的农业。特别是在我国,都市农业园区发展极为迅速,这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市农业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以西安市为例,论述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兰白都市经济圈城市化发展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兰白都市经济圈城市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兰白都市经济圈空间组织总体布局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0.
都市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方式。它是大城市郊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传承农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当前,中国各地都市型农业竞相发展、各具千秋。从时间发展序列看,中国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都市农业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将在全国形成多个都市农业区域经济圈;都市农产品个性日益突出,市场消费高端化;都市农业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1999年至2008年重庆市一圈两翼三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影响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地类中,都包含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城镇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强;两翼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因此,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更好地满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樊兆庆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47-2748,2751
昆明市面山森林可划分为5个植被亚型,11个森林类型,20种群落。在该研究基础上,将昆明市面山城市森林规划为水土保持城市森林、水源涵养城市森林、景观经济林、城市风景森林、道路系统绿化5类森林景观,并针对各类城市森林提出了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3.
刘瑞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207-210
从空间正义的主导方向出发,结合城乡一体化本质内涵,提炼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人本发展为核心,以平等开放为基础,以共同富裕、现代文明成果共享、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针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不足,从城乡价值一体化、生态公正化、城乡生产能动力公正化、城乡社会分配公正化、城乡经济社会制度公正化、城乡文化多元统一化及城乡引擎空间均衡性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居民旅游消费现状,分析了生态昆明视角下影响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从消费结构转变、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城市生态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解析,找到昆明市休闲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之间的一些契合点,为进一步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和现实角度分析了推行城乡税制一体化的必要性,从当前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上分析了推行城乡税制一体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改革城乡税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二元性”一直以来都是“共同富裕”战略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聚焦农村产业融合,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目标,以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地级市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探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以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和高技术渗透型融合为内部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区域内中心城市群的发展成熟度与农村产业融合在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区域在利用产业融合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中需要明晰经济发展阶段,围绕健全产业体系为核心,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城乡关系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迎来了各自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是指导城乡关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现状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而农村的“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致力于解决乡村地区和乡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不断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会给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引领乡村走向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兰白都市经济圈未利用土地开发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研究兰白都市经济圈区未利用土地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特尔斐法对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出研究区未利用土地的新增耕地系数.将未利用土地开发理论潜力发挥到最大时可新增耕地面积与已实施项目确定开发潜力可新增耕地面积求取平均值,最终确定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测算值为834 852.968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