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解夏蜡梅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以其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体视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法观察夏蜡梅种子形态和种胚的解剖结构,用称重法测定不同处理种子吸水率,并统计不同贮藏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夏蜡梅种子呈不规则纺锤状或长圆形,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属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外种皮致密坚硬,深褐色、有光泽,透水能力较差,通过刻伤种皮,可显著提高吸水率;内种皮薄膜状,浅褐色,紧贴种胚;种胚发育较为成熟,白色或淡黄色,胚细胞富含淀粉粒,子叶发育良好,两片子叶相互卷合,胚芽分化不明显;湿沙冬藏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并显著提高发芽率,高达(72.22±6.44)%;刻伤种皮处理,可显著提高吸水率,从而打破休眠,提高其发芽率。研究表明,水分冲破种皮对破除夏蜡梅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旨在鉴别硃砂根、矮紫金牛、东方紫金牛、铜盆花、密鳞紫金牛5种紫金牛属植物成熟种子的异同,为紫金牛属植物物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以5种紫金牛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种子的形态、微性状及种子胚细胞的排列方式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硃砂根种子外种皮棕色圆滑,胚乳外表面光滑;矮紫金牛种子外种皮纹路密集,有凹凸感,胚乳外表面有金黄色粉末镶嵌;铜盆花种子外种皮颜色较浅,纹路较矮紫金牛种子稀疏,有凹凸感,胚乳外表面凹凸不平;东方紫金牛种子较小,纹路交汇处有明显凸起,胚乳外表面呈蜡样光泽,有金黄色粉末镶嵌;密鳞紫金牛种子外种皮呈红棕色,纹路密集且有薄膜连接,胚乳外表面轻微凹凸,可看到褐色条纹;5种紫金牛属植物种子在外观性状上差异较小,而微形态和石蜡切片观察结果均显示出5种种子形态特征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紫金牛属植物物种间鉴别提供依据,为紫金牛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种子种胚的石蜡切片表明其种胚已完成形态后熟,具有完整的子叶、胚轴,且有胚芽原基出现。山茱萸种子钳去两端种皮,以不伤胚为度,在35℃水中浸泡7天,发芽率可达58%,而在同样的条件下,未钳去种皮的种子不萌发。用皿唑定量法测得山茱萸休眠种子种皮中含有发芽抑制物,未发芽的种皮中含量高于发芽的。  相似文献   

4.
两型豆为豆科野生物种,对大豆育种和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了两型豆种子发育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胚珠在花后12 h完成受精;(2)花后2 d合子进行第1次分裂,第1次分裂为横分裂,花后4 d形成原胚;(3)花后24 d,原胚经过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发育为成熟胚;(4)胚乳发育为核型,成熟种子为无胚乳种子;(5)外珠被发育为种皮,种皮细胞呈栅栏状且外被角质层,是造成三籽两型豆地上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扁蓿豆种子发育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常规发芽法测定了扁蓿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发芽能力,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扁蓿豆种子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栽培驯化后的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小于野生扁蓿豆。(2)种皮外的角质层、种皮的栅状细胞和种脐的结构是造成扁蓿豆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3)开花后21天左右,种子形成成熟胚。成熟种胚存在3片子叶的异常现象。(4)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5)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后期发芽率最高为81%,硬实率最低为19%;野生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前期发芽率最高为20%,硬实率也最高为80%。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1,(7)
采用显微切片等方法,研究马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从而了解马蔺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马蔺种子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胚乳占种子的主要部分,白色半透明角质,细胞壁具有大量半纤维素。胚较小,有一定的分化。种子萌发时胚需要突破胚乳和种皮的束缚,萌发过程中子叶中间部分伸长,将包含胚根、胚芽的鞘状结构推出种子,子叶为留土型。种子的结构可能与其长期适应盐碱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芸  崔芬芬  陈亮  王立  乔永刚 《种子》2017,(7):48-50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角质层;表皮层下面为“工”字形的骨状石细胞;种脐部位有较为发达的维管系统;苦参子叶较大,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加厚的角质层和骨状石细胞增强了苦参种皮的保护功能,这一特征可能是苦参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种子休眠和硬实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准噶尔山楂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不同部位浸提液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种壳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种皮和种胚,种胚对白菜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有时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不同提取相含有不同内源抑制物质,而且抑制活性间存在差异,这为准噶尔山楂种子休眠的解除及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刺五加种子外部形状、外种皮表面、外种皮内侧、内种皮外侧、外种皮横切面结构.结果表明,刺五加种子呈扁平状新月形;外种皮表面近于平滑,表面细密而平整;外种皮横切面由两部分细胞组成,外侧5~7层,最内侧1层.采用层积处理的方法,保持温度23~24℃ 3个月可完成种胚形态发育,在0~5℃条件下2个月解除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金银莲花个体发育早期器官发育特性,采用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银莲花种子至种苗发育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表面具有乳突状的纹饰,种子离开母体时胚的分化程度较高,为成熟胚时期,但根端和苗端未见明显分化。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延长使胚根突破种皮,并在下胚轴和与胚根交界处出现根环,在根环区域逐渐发育出根环毛。根环毛由根环处的表皮细胞外凸形成,为单细胞结构,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与根毛不同。种苗子叶期至少停留10天以上,此时初生根逐渐发育,由直根系变为须根系。综上,金银莲花果实成熟时胚大部分发育至成熟胚阶段,种子萌发初期在胚根和下胚轴交界处出现根环和根环毛,种苗的根端发育快于苗端。可见,金银莲花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水生发育性状,后期发育出现陆生发育性状。  相似文献   

11.
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冰  张秋英 《种子》1990,(3):13-14
观察表明: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没有实质性差异,而外表皮的细胞形状,排列明显不同。休眠期长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多呈卵圆形,种皮的厚度与休眠无关。小麦种皮主要通过限制胚部的氧气供应,及对胚起物理阻碍作用而诱导休眠。  相似文献   

12.
G. Ladizinsky 《Euphytica》1985,34(2):539-543
Summary Seeds of the cultivated lentil are capable of germinating shortly after maturation. The seed dormancy of wild lentil species is due to a hard seed coat. In crosses between the cultivated species L. culinaris and its wild progenitor L. orientalis the hard seed coat of the wild species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in homozygous condition. In a cross between the wild species L. ervoides and L. culinaris the hard seed coat of L. ervoides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tics of seed coat hardness in the domestication of lentil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天女木兰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澎  陆秀君  姚飞  郭蕊 《种子》2006,25(2):36-39
从天女木兰种子的形态、种皮透性、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等方面研究其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女未兰种子秋季采收后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未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透气、透水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  相似文献   

14.
鹅掌楸属植物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掌楸属植物4个种(或品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属植物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状,呈波纹网状结构,有角质层和蜡层;下表皮细胞无规则排列,气孔呈椭圆形,由2个月牙型的保卫细胞构成和2个肾形的副卫细胞构成,在叶下表皮呈无规则排列;叶脉结构也极为相似。但下表皮细胞结构、角质层的密度和纹饰、气孔密度和大小存在区别,这些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对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对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0keVFe^+与Cu^+注入绿豆种子,应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法观察,分析低能重离子的主对绿豆种子细胞形态的影响及注入离子的穿透能力。结果表明,Fe^+和Cu^+主后的种皮表现细胞壁角质层被破坏,细胞表面呈现也许多孔洞;剥去种皮的子叶和胚根表面,细胞壁明显塌陷;注入离子可穿过种皮,进入胚细胞。  相似文献   

16.
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旭  廖康  张太红  郭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328-331
摘要:新疆的野生果树种类丰富而独特,起源古老,为我国果树栽培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物质基础。因此,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对于新疆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以Visual Basic 6.0为主导设计语言,结合后台关系数据库Access2003,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可广泛应用于果树生产、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程序。本系统包括新疆的野苹果、野杏、野生樱桃李、野生欧洲李、野核桃等野生果树资源分布、植物学特征和农业生物学特征等数据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方法和贮藏时间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小刀破皮、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表明:-6——-1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1、3、5、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0.98的浓硫酸处理种子8—10min,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高达98%。室内贮藏1—4年的种子其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