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856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常年种植小麦400万亩,玉米380万卣,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7.9万吨,200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按照省农业厅要求,2010年秋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0万亩.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提出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郏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48个高产巩固县之一,近年来一直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粮食总产稳定在32万吨左右,秋粮作物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左右,单产水平400公斤/亩,结合近年来郏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2010,(2):5-5
<正> 在我省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300万亩以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力争粮食生产持续增长。2009年,在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诸城是一个农业大市(县),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92.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93.8万亩。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每年建设小麦万亩示范片2个、玉米万亩示范片2个和10万亩整建制镇1个。近年来,诸城市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不断创新高产创建活动模式,深入挖掘粮食增产增收潜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粮食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相似文献   

5.
《2015年江苏省种植业工作要点》明确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3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680亿斤左右。重点工作突出"四个新":挖掘新潜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及早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争取启动开展补贴改革试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全省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突破520万公顷,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力争达到305亿公斤。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1.努力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各地要千方百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龙井市农业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州、市农村工作会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注重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调减玉米种植面积8万亩,落实玉米大豆轮作试点任务7万亩,推进"旱改水"1.07万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落  相似文献   

8.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5000亿千克的目标,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抗御风险和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的能力,努力构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要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力争到2007年建设5000万亩标准粮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亿千克;2008~2010年再新建标准粮田1亿亩,  相似文献   

9.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650000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产量约400000t,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对玉米品质影响很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08,(10):7-7
日前,农业部相关人员在召开的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上表示,今年秋冬种我国将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亿亩,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25亿亩,冬油菜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1000万亩,南方冬种马铃薯比上年扩大3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宝鸡市陈仓区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验、示范活动。2016年落实小麦、玉米绿色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5万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12个,项目区较大田平均亩增产粮食201.5公斤,增产率达14.6%,亩增产值423.3元。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效益的调查,研究节本增效生产模式,分析节本增效的潜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粮食节本增效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模式,达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香河县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改良品种结构,大力推进优质粮食的种植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县粮食播种面积47.4万亩,粮食总产20.2万吨,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90%,其中优质麦面积15万亩,优质玉米面积20万亩。  相似文献   

13.
《浙江现代农业》2008,(2):F0002
粮食稳,则天下安。粮食作为特殊的战略物资,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产品,也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我省粮食生产,确保全年播种面积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力争播种面积2250万亩、总产量850万吨,日前,省政府出台了今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将按照“强化责任、稳定面积,加大投入、保障效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3,(23):3
<正>本报讯日前,农业部官网发布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目标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努力争取粮食再获丰收。方案还提出了三个力争:力争夏粮增产、力争早稻增产、力争秋粮稳定。方案特别强调,要加强化肥、农药、柴油、种子等农资的储备、供需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加强调剂调运,保持农资市场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玉米品种研发、推广现状、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的高产性能和增产潜力居谷类作物之首,为辽宁省第一大作物。目前,辽宁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约65%;年玉米总产量1350万~145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6%左右。  相似文献   

16.
《浙江现代农业》2007,(2):48-48,46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06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产销政策,狠抓粮食单产,取得了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喜人成绩。为了保障粮食安全,2007年要继续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力争全年播种面积达到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毫不放松发展粮食生产力争全省再增加双季稻6.7万公顷以上,新增玉米面积3.3万公顷以上,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水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突破66.7万公顷。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工程。3.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力争全省出栏生猪、肉牛、肉羊分别达到8000万头、200万头、750万头,出笼家禽6.5亿羽,水产品产量235万吨。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重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17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甘肃省将确保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4100万亩以上,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稳定在1150万亩,玉米稳定在1450万亩,马铃薯稳定在1052万亩。全省将稳定陇东等小麦主产区面积,适当  相似文献   

19.
伊通满族自治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自2008年初组织实施以来在国家农业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科学指导下,在县、乡两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高效运作下,在活动技术指导小组和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在辖区农民的积极配合和辛勤耕耘下,三年来得到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40万亩猛增到180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6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在连续三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伊通各级领导务实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切实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奋斗目标取得了丰富的成效与显著的业绩,探索出了宝贵经验与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农业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20.
——稳粮工程及种业研发示范园稳定全区每年粮食生产面积1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3万吨以上。加强良种繁育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推广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实施良田建设工程,力争改造中低产田地6万亩。在七河前后山建设油菜、马铃薯、芸豆等的高产创建及间套种示范片;建设广大种业农作物新品种研究、示范园区。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