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红提葡萄病害化学防治过程中,为了确定碧护是否可以添加到相关药剂中,并对病害防治产生增效作用,我们开展了针对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麻镇赵家庄村赵克富红提葡萄园进行,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试验园棚架式栽培,株行距0.75 m×4.5 m,树龄12年,葡萄果实及叶片病害发生均匀。试验期间(4月20日至9月3日)葡  相似文献   

2.
红提葡萄品质优良,市场售价高,全国主要葡萄产区发展速度迅猛,目前河南省栽培面积在0.13万公顷以上。红提葡萄不抗多种病害,管理不善一旦造成病害蔓延对产量、品质、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是烟台市葡萄园中常见的主要果实病害,发生广,危害重,防治难。为筛选出高效、低毒新农药,笔者引进6种新农药,2008年进行了防治白腐病和炭疽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明确其防治效果,以期为葡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 葡萄蔓割病,又名蔓枯病,是为害葡萄枝蔓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葡萄上大量发生;在我县龙眼葡萄发病率达61.5%,枝蔓死亡率达0.78%,感病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沿病斑干裂枯死,严重影响葡萄的发展和产量.为此,我们自1987年开始对葡萄蔓割病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初步确定了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浓度,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常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2009年5—8月我们开展了4种药剂防治葡萄白腐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碧护是德国科学家根据自然界植物化感和生态生化原理,开发研制的具有促根、壮苗,解除药害、冻害、高温伤害,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等多功能的植物源植保产品。2009年,我站通过在红提葡萄生产中试验示范,使建  相似文献   

7.
红地球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长武县受20世纪初全国红提葡萄栽植热的影响,在全县大力发展红提葡萄,其中邮政局投资26万元,建立了50亩高标准示范园,咸果集团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526亩红提葡萄高标准示范园。建园初期对红提葡萄病害发病规律认识不清,防治时机掌握不准,2005年邮政局葡萄园产了10万吨葡萄,其中7.5万吨葡萄由于病害影响,全部烂掉,咸果集团80%的葡萄烂掉,2006年两葡萄园仍然有75%葡萄烂掉,两年葡萄收  相似文献   

8.
在南方高温多湿地区种植葡萄(如巨峰葡萄、美国红提等)普遍采用果实套袋技术来提高果实品质和减少病虫鸟害,但套袋之后果实无法接受药剂防治葡萄炭疽病等果实病害,因此,广大葡萄种植户便选择在套袋之前使用一种或几种防病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安全低毒的杀菌剂喷布果穗,以解决葡萄套袋期间的果实病害防治难题。笔者为找到合适的药剂而进行本试验。1 试验材料1.1 50%翠贝干悬浮剂(STROBY),德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9.
臭氧气体熏蒸对鲜食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售"红提""夏黑""辽峰""玫瑰香"4个主要葡萄品种为试材,以自制的具有浓度检测及自动开关的臭氧处理装置为设备,确定了臭氧熏蒸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并研究臭氧处理对葡萄货架期间的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μL·L~(-1)浓度的臭氧持续熏蒸1h,葡萄腐烂减少,好果率提高,且"红提""夏黑""辽峰"葡萄的效果比"玫瑰香"葡萄好。臭氧熏蒸处理短时间内对葡萄果实的总酚、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2μL·L~(-1)浓度臭氧气体熏蒸处理出库葡萄1h,可以有效抑制葡萄果实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好果率,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50%翠贝干悬浮剂防治葡萄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严重威胁我市酿酒葡萄的生产.主要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造成大量烂果,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有效药剂,2004年引进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50%翠贝干悬浮剂,对葡萄炭疽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的严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被害严重时,导致葡萄早期落叶,枝蔓生长细弱,易受冻害。过去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差,近二年我们采用新农药乙磷铝防治葡萄霜霉病。经试验采取波尔多液与乙磷铝间隔喷布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是我国目前葡萄产业的首要课题,而要达到果品无公害,使用无公害农药是关键.二氧化氯就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农药,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近几年二氧化氯在防治植物病害和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防治病害方面只是在蔬菜上刚开始少量应用,而在葡萄病害防治方面还没有应用.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为探索二氧化氯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03年7月做了试验.  相似文献   

13.
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是为害我市葡萄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柄、嫩梢等.葡萄黑痘病从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其严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尤其是商品价值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我市预防和综合控制葡萄黑痘病的水平,改变常年用药面窄、用药次数太多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筛选有效农药,我们于2003年选用使百克等几种低毒、低残留药剂,针对葡萄黑痘病进行了药剂防治及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并掌握最佳使用浓度,我们开展了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较好,最佳使用浓度为3000~5000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发酵方法对葡萄小麦复合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方法对葡萄小麦复合酒品质的影响,选取优质的小麦和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以单一红提原料酿造的红提葡萄酒为空白,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发酵方案,分别为单一原料发酵50%再混合发酵(A)、浸渍3 d的红提葡萄醪与糖化48 h的小麦混合发酵(B)、发酵蒸馏后的小麦原酒与浸渍3 d的红提葡萄醪混合发酵(C)、发酵结束的葡萄酒与糖化48 h的小麦混合发酵(D)。发酵结束后,测定单酿酒和复合酒的总糖、总酸、酒精度、干浸出物、花色苷、单宁等特征性指标,结合感官品评,分析四种发酵方法对葡萄小麦复合酒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显示,B方案的葡萄小麦复合酒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度最彻底,酒精度为9.88%vol,酒体醇厚;总酸略高,为8.1 g/L,但与高酒度、高单宁相匹配,使酒体协调平衡;干浸出物最高,为27.8 g/L,使复合酒香气成熟、饱满、口感浓郁;花色苷、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最多,使复合酒颜色呈较稳定的红色调,色度最高;复合酒颜色呈深红色、透亮有光泽,香气丰富,各种花香、果香、谷物清香完美融合,酒体醇厚,结构感强,余味较长。因此,浸渍3 d的红提葡萄醪与糖化48 h的小麦混合发酵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最主要的叶部病害,目前市场上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品种越来越多,为了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本文比较了几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的处理对湛江市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葡萄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红提葡萄作为葡萄种植的品种之一,红提葡萄在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对鲜食葡萄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也间接关系到食用葡萄行业的发展。本文就拜耳红提葡萄在病虫害方面的全程防治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重则造成葡萄落叶、减产,甚至死亡。特别是对于1年生葡萄,保叶尤为重要。为了验证金雷多米尔、霉多克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3年7月引进该产品,并在葡萄上进行了霜霉病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菌田间消长动态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是烟台市葡萄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主要为害葡萄叶片、幼果及嫩梢,目前仍以药剂防治为主。有性生殖产生的卵孢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为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国内外围绕卵孢子的越冬存活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1],但对引起病害再侵染的孢子囊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方面,而与指导防治密切相关的田间消长动态研究较少。我们于2006年在调查明确烟台地区葡萄园孢子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多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烟台市张裕公司开发区北于家村酿酒葡萄基地进行,供试果…  相似文献   

20.
高寒冷凉区设施红提亚硝酸气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县属高寒冷凉区,利用日光温室设施栽培红提葡萄,通过延后栽培技术,果实成熟期在元旦、春节期间,次年升温萌芽期在5月1日以后,此期大量的幼叶和嫩梢受害逐渐发病,影响了当年产量和树体培养.通过近几年在全县1 000多座日光温室中的防治试验和观察,查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适于在日光温室红提栽培管理中升温期亚硝酸气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