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胶原酶分阶段消化法对家兔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 ,并且构建了以牛 β-乳球蛋白 (BL G)基因5′调控序列为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染兔原代乳腺上皮细胞 ,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皮质醇、胰岛素和催乳素诱导。结果表明 ,用 5 mg/ L 催乳素 5 mg/ L 胰岛素 1m g/ L 皮质醇诱导 ,在诱导 36 h后开始有荧光出现 ,诱导 4 8~ 6 0 h时荧光更强一些 ,而未经诱导的细胞 GFP则不表达  相似文献   

2.
催乳激素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_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 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 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 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 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泌乳开始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和参与乳脂合成的一些酶的表达呈显著增加,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是否刺激这些基因的表达。试验分为:无激素(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胰岛素(Ins)组、胰岛素+氢化可的松+羊催乳素(InsHPrl)组、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催乳素+17β-雌二醇(InsHPrlE)组,牛乳腺组织培养采用激素处理48、72和96h。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β-酪蛋白、α-乳清蛋白和甾醇调节元件结合因子1(SREBF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基辅酶A羧化酶(ACACA)、stearyol-CoA去饱和酶(SCD)、葡萄糖转运蛋白1、葡萄糖转运蛋白8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催乳素混合组InsHPrl和InsHPrlE处理96h后,乳腺组织块中β-酪蛋白和α-乳清蛋白mRNA的表达增加了数百倍,同时也极显著提高了SREBF1、FASN、ACACA和SCD基因的表达(P<0.01)。然而,InsHPrl和InsHPrlE处理72h后,GLUT1或GLUT8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而GLUT12表达量显著降低了50%(P<0.05)。单一催乳素刺激组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或牛原代培养乳腺上皮细胞中,GLUTs表达不增加。此外,在催乳素刺激的奶牛乳腺中,GLUTs表达也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泌乳开始时,催乳素明显的增加了乳蛋白和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但并没有显著上调GLU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猪胰岛素启动子(IP)-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系统,评价其在胰岛间充质干细胞(PI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试验以胎猪胰腺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IP基因片段,T载体连接测序后,构建p EGFP-IP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分别转染原代胎猪胰腺细胞和PIMSCs,48 h后观察荧光表达情况,转染重组质粒的PIMSCs体外诱导2周后,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并进行GFP和胰岛素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1条659 bp大小的基因片段,其测序结果与Gen Bank公布的IP基因序列一致。经PCR和双酶切鉴定,p EGFPI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染48 h后,部分原代胎猪胰腺细胞强表达绿色荧光,而PIMSCs则不表达。诱导2周后,部分PIMSCs表达绿色荧光,同时随着绿色荧光的表达增强,其胰岛素表达也相应增强。说明成功构建出了猪胰岛素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该报告系统具有表达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由PIMSCs诱导分化得到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西农萨能奶山羊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Ad)超表达载体,研究该基因超表达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质合成的影响,从而为该基因在山羊乳腺脂质合成调控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登录号:JQ665439)中山羊INSIG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其CDS区序列。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后获得pAdTrack-CMV-INSIG1质粒,将该质粒PmeⅠ线性化后转入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pAdEasy-INSIG1重组腺病毒超表达载体。该重组质粒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及扩繁,利用LaSRT法测定其滴度。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AdINSIG1感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SIG1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GPO-Trinder酶学反应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奶山羊INSIG1基因重组腺病毒超表达载体,获得了具有较高滴度(2×108 U·mL-1)的超表达腺病毒Ad-INSIG1;Ad-INSIG1感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48h后,与Ad-GFP组相比,INSIG1基因的mRNA表达量上调约500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SREBP裂解活化蛋白(SCAP)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ACCα、FASN)及去饱和(SC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3个关键基因中,GPAM及DGAT2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AGPAT6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同时,催化甘油三酯分解(ATGL)的基因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在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INSIG1能够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山羊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鸡输卵管特异表达的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研究在采用PCR方法从鸡心基因组DNA中扩增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5OV)的基础上,将其与p Ac GFP1-N1载体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Ac GFP1-5OV,并采用脂质体法将p Ac GFP1-5OV分别转染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成纤维细胞后,观察其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利用克隆获得的5OV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 Ac GFP1-5OV在转染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后第24小时,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而转染鸡成纤维细胞后未观察到GFP表达。说明所克隆的5OV具有在输卵管上皮细胞特异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用不同浓度的黄酮溶液(0、100、200、400、600、800mg/L)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h,再用相同浓度的黄酮溶液(400mg/L)作用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不同时间(1、4、9、12、16、24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HR、β-CN、IL-6、IL-8、TNF-α和IFN-γ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葎草提取物总黄酮对乳腺上皮泌乳及炎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空白组相比,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IFN-γ、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生长激素受体(GHR)、β-酪蛋白(β-CN)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葎草黄酮能上调奶牛乳腺上皮细胞β-CN和GHR的表达量,以浓度为400mg/L培养4h~12h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604-1608
通过PCR方法扩增奶牛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基因的编码区,构建Lenti-ADRP慢病毒重组载体,包装成病毒后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超表达ADRP细胞株,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细胞株中AD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尼罗红对脂滴染色,分析ADRP超表达对细胞脂滴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的ADRP基因CDS区序列大约1 353 bp,成功构建重组的ADRP慢病毒载体,用5 mg/L嘌呤霉素筛选得到ADRP超表达乳腺上皮细胞株;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超表达细胞株的ADRP基因mRNA水平增加632倍(P0.001),蛋白表达也有所增加;检测脂滴的荧光值发现,ADRP超表达显著增加了细胞脂滴含量(P0.01)。结果表明,超表达ADRP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脂滴合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35-2139
为了使用phiC31整合酶建立奶牛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的稳定表达乳腺细胞系,首先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克隆得到INSIG1基因的编码区,然后将克隆片段与phiC31载体进行BamHⅠ和KpnⅠ双酶切构建INSIG1-C31真核表达质粒;将其与phiC31整合酶质粒共同转染到小鼠乳腺细胞中,采用嘌呤霉素筛选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PCR鉴定细胞基因组中INSIG1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INSIG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INSIG1-C31真核载体,与phiC31整合酶共转染小鼠乳腺细胞,经过8mg/L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完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乳腺细胞系;对细胞系鉴定表明INSIG1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与对照组相比,INSIG1基因的mRNA表达丰度增加了597.98倍(P0.001)。本研究获得了稳定表达奶牛INSIG1基因的乳腺细胞系,为深入研究INSIG1基因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构建的pBST2~6工程菌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Ⅱ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洗脱,回收147bp的目的ST1基因。随之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能有效表达K99菌毛抗原和LacZ酶的pGK99之K99基因BglⅡ位点和pUC18的BamHI位点中。通过ST1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特定酶切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理想重组子,从而构建出了能分别表达ST1融合基因产物的工程菌株pSK219和pXST1。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绵羊、猪、小鼠和牛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山羊的Myostatin基因的3′臂、5′臂,其长度分别为1.4kb、4.5kb.将扩增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进行部分序列测定,与已知发表的Myostat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100%.对目的片段与载体进行酶切后定向连接形成转基因结构,经序列测定后,证明其插入方向和位置完全正确,构建表达Neo、Tk基因的哺乳动物双标记转基因载体,并命名为ploxp-M .  相似文献   

13.
基因枪转化技术无论在动物还是植物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粒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简单、安全、高效,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组织、细胞、器官,甚至可用于一些较难转染的靶目标,同时还可用于体内和体外信息的转换。目前手提式基因枪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各种细胞或内脏器官的转染,应用最广的领域是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免疫和抑制肿瘤生长。近几年,基因枪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主要叙述了基因枪转化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人们对基因枪转化技术条件的改进,同时就基因枪在动物转基因中的应用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主要包括利用基因枪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癌症、胚胎转基因、各种动物细胞和器官组织转基因等,并对基因枪技术在动物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展望了基因枪转化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猪Haln基因与H-FABP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Hal^n基因和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内质的影响、H-FABP和H-FABP基因与IMF含量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两种基因的PCR-RFLPs检测作一综述,旨在为肉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构建pET-28a-S-SEA融合表达质粒,并评价S-SEA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对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GenBank:LT906620.1)的S基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GenBank:MH053151.1)进行优化,通过柔性连接肽(GGGGS)连接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得到pET-28a-S-SEA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后,对最佳表达条件进行摸索。在此基础上,将亲和层析后的重组蛋白,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对免疫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pET-28a-S-SEA质粒,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小鼠试验结果表明,纯化的S-SEA蛋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猪流行性腹泻亚单位疫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将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酶切纯化后与去精清的猪新鲜精液按比例混合,17℃静置处理使外源DNA进入精子头部,通过人工授精使受体母猪怀孕后产下20头仔猪,经PCR特异性片段扩增,特异片段序列测定和比对,共4头PCR结果为阳性。初步证明人her2基因已在猪染色体上整合,其整合率约为20%。本研究利用精子载体法成功获得了转基因阳性猪,为大动物的转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简要介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位置、结构、表达、调控机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两个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不同毛色个体中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黑色素对动物毛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黑色素的合成。为了探索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与其毛色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毛色羊驼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TYR、TRP1和TRP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的TYR、TRP1和TRP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经内参基因校正后分别是白色羊驼中的13.669倍、3.417倍和8.593倍。结论表明棕色羊驼中酪氨酸酶基因家族3种成员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白色羊驼,揭示了羊驼TYR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量与其毛色表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猪RYR_1基因的PCR-RFLP分析和氟烷基因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RFLP分析技术,以血液或猪毛提取DNA为模板,建立了快速和简便的从分子水平上鉴别RYR1基因型的方法,其准确率为100%。不同品种(系)初步配套杂交结果显示:皮特兰×抗应激猪的胴体品质优于杜洛克×抗应激猪(P<0.05或P<0.01),而肉质优于皮特兰×应激群猪(P<0.01),并提出了氟烷基因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因打靶技术是通过外源基因与受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序列之间发生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某一特定位点上,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修饰和改造受体细胞遗传特性的技术。作者简要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基本原理、产生、筛选策略及该技术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