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加拿大马铃薯种薯中截获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植物检疫》2001,15(3):162-163
20 0 0年 6月 ,对来自加拿大非疫区的马铃薯种薯实施检疫。在入境检疫中 ,从进境的 3个品种马铃薯种薯中共截获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茎线虫属Ditylenchus、滑刃线虫属Aphelen choides、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丝尾线虫属Filenchus、垫刃线虫属Tylenchus类线虫 ,其中短体线虫、根结线虫是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1 现场检疫对进境的 3个品种每个品种按 2 0 %开袋检查 ,并将种薯分别倒在塑料布上检查袋内是否带有土壤、植物的根、…  相似文献   

2.
马国胜 《植物检疫》1998,12(3):159-161
本试验对出口盆景花卉建兰进行线虫种类鉴定,结果包括垫刃目、矛线目、小杆目和捕食目。其中寄生线虫11个属,它们是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剑线虫属Xiphinema、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拟滑刃线虫属Para-phelenchus、垫刃线虫属Tylenchus、茎线虫属Ditylenchus、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肾脏线虫属Rotylenchus、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并且对建兰根进行药剂处理,结果为克线磷400μl/L沾根处理3天和蚜螨净350μl/L沾根处理7天是较理想的检疫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2015年,宁波口岸从美国苜蓿草中分离到一种茎属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鳞球茎茎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牧草中截获该线虫。部分茎属线虫的核糖体28S和ITS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28S基因是茎属线虫合适的DNA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检索,雀稗属植物上发生的有害生物共有105种(属)。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评估,阿根廷茎象甲、雀稗麦角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小麦基腐病菌、长针线虫、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等8种有害生物应引起重视;应防范某些雀稗成为我国外来有害杂草。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线虫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采用Ludox TM悬浮法对从吉林和辽宁采集的玉米矮化病株及其根际土壤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和种群比较,并对矮化病株茎基组织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健康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9属线虫,特有线虫是角咽线虫属Actinolaimus和木盾移线虫属Peltamigratus,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出28属线虫,特有线虫为锥线虫属Dolichorus,二者相同的线虫属有27个。矮化玉米病株根际土壤中植物线虫种类和数量明显比健康株根际土壤中高,线虫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的主要是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刺线虫属Belonolaimus,病株根际土壤中这3个属线虫总数约占病株土壤分离线虫总数的20.23%、11.27%和10.40%。玉米矮化病株茎基组织中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数量占优势,2个属的线虫数量分别占测序总数的22%、14%(吉林长岭)和16%、20%(辽宁黑山)。表明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植物线虫相关,很可能是多种线虫共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部分绿地草坪草存在植株矮小,长势衰弱,叶片枯黄等现象,推测其可能受植物线虫危害。为明确危害郑州市绿地草坪草的寄生线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2020—2021年,从郑州市12县/区辖区内的30个公园绿地随机采集136份草坪草疑似发病样品。采用浅盘法和漂浮法分离样品中的植物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8个地区中的98份样品中检测到植物寄生线虫,检出率高达72.1%,覆盖调查地区的60.0%。同时,发现不同公园或绿地之间土壤中线虫数量差异悬殊,其中上街东虢湖公园线虫密度可达98.68条/100 m L土,而新郑龙湖城市湿地公园线虫密度仅为1.10条/100 mL土。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测到9种重要草坪草植物寄生线虫:小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icrolobus)、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 destructor)、茎线虫属线虫(Ditylenchus sp.)、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  相似文献   

7.
亟待加强进境种球花卉上鳞球茎茎线虫的检疫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  沈培银 《植物检疫》1998,12(5):305-306
1997年元月,南京动植物检疫局检疫邮自荷兰的一批种球花卉时,截获中国禁止进境的二类检疫危险性线虫——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在国际邮件中发现该线虫,在口岸检疫尚属首次。今后,随着我国从疫区引进种球类花卉不断增多,该线虫势...  相似文献   

8.
<正>0 引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又名甘薯茎线虫,属于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疫性疾病,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1]。该线虫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在没有高等寄生植物的情况下,依靠取食土壤中的真菌维持生存[2],寄主范围广[3]。近几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逐渐上升,可导致马铃薯减产20%~83%,严重时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植物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用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对该线虫进行触杀毒杀活性的测试。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提取的两种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的共有组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作用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测试致死中浓度,进而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测试两者复配后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处理24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均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一定的触杀毒杀活性,致死中浓度(LC50/24 h)分别为1.50 mg/mL和1.23 mg/mL;处理48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48 h)分别为1.06 mg/mL和0.70 mg/mL,较处理24 h后杀虫作用更显著。处理24 h后,桉叶油醇(LC50=0.49 mg/ml)与马鞭草烯醇(LC50=1.09 mg/mL)的杀线虫活性强于两种亚菊属植物挥发油;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以2:6、4:4和3:5的体积比混配后,其LC50(0.18、0.17和0.20 mg/mL)都明显比两种化合物单独处理时要低,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发挥了协同杀线虫的作用,且效果明显。本研究可为亚菊属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绿色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对南京口岸进口的荷兰、加拿大、美国、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41批(次)园林植物检疫中,1次截获鳞球茎类线虫、19交截获咖啡短体线虫、草莓芽叶线虫、克鲁克剑线虫、毛刺尾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其它根结线虫等,进口的园林植物中危险性疫情发生率高达34%。对江苏5个主要出口园林植物生长基地进行的植物寄生线虫种类调查,在59种经常性出口的园林植物中,发现27属植物寄生线虫,其中已鉴定出13种。对红花木莲苗上的南方根结线虫、牡丹苗上的腐烂茎线虫进行的检疫处理试验表明,用几种农药混配的处理液加热后处理植物的根部,可以有效地杀死这两种植物寄生线虫,保证货物安全出口。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 1月 1 0日 ,深圳动植食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复核皇岗局检验检疫人员从进口比利时杜鹃花卉中分离出的线虫 ,确认为肾形拟毛刺线虫Paratrchodorusrenifer和其化腐生线虫。该线虫隶属于毛刺科 ,拟毛刺属 ,此属已报道有 30多个种 ,其中有 9个种已被证实是传播病毒的介体 ,其危害性已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在欧洲 ,拟毛刺线虫属对作物的危害很大 ,已被列为欧洲 1 0个最重要的植物线虫之一。在美国亚热带地区 ,拟毛刺线虫被作为蔬菜生产的 1个重要的防治对象。目前 ,肾形拟毛刺线虫在国内还未见报道。随着年底深圳花市…  相似文献   

12.
寄生麦类作物的胞囊线虫种类、分布及其鉴定特征郑经武,林茂松,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很多属的植物寄生线虫可在麦类作物上寄生及危害,影响麦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胞囊线虫发生最普...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主要短体线虫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植物检疫》1989,3(6):433-436
1988年6月1日,我所截获了昆明植物所某教授从英国引进的一批花卉苗木,共有10个属52个种100株。作者就其是否带有寄生线虫作了严格的检查,结果发现在 Myrtus lechlerana、Oleariacheegmanii、O.floribunda、O.gunniana、O.macrodanta、Rohdodendronpachysanthum和R.razorbiu的根中有多种寄生线虫,包括滑刃属 (Aphelenchoides)、茎属(Di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狭尾垫刃属  相似文献   

14.
侧耳及相关菌对线虫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侧耳属真菌是一类通过专性产毒作用于线虫的食线虫真菌。本文测定了侧耳属等17个属27个种及一些未鉴定菌株对腐生线虫的毒性,并比较了它们在PDA、CMA、WA三种培养基上对线虫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线虫有毒性,且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毒性较高;其中,K14等菌株对线虫的毒性极强,在12小时内对线虫的致死率达90%以上,是一类有前景的线虫生防菌。所筛选的菌株中,侧耳属的长柄侧耳、裂皮侧耳、阿魏侧耳和Pleurotus memberancens4个种及日本亮耳菌等4个菌株对线虫的毒性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观赏植物根际茎线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深圳市观赏植物线虫进行调查监测的过程中,采集了长势不良的观赏植物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到植物线虫.其中从万年青(A glaonema modestum)、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和袖珍椰子(Collinia elegans)的根际分离到的2种茎属线虫,经形态鉴定确认分别为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 Goodey,1958)和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 nanus Siddiqi,1963),并对其形态和测量数值进行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6.
腐烂茎线虫种内不同群体形态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国内的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荷兰的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ITS1区的扩增和5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HaeⅢ、MspⅠ、HinfⅠ、Alu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不同的酶切图谱,2种图谱在RsaⅠ、HaeⅢ、HinfⅠ和AluⅠ4种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而鳞球茎茎线虫群体的RFLP图谱与腐烂茎线虫的RFLP图谱相比则在全部的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根据RFLP酶切图谱的差异,可以将腐烂茎线虫的13个群体分为A、B2种基因型。A基因型包括DeSD1、DeSD2、DeSD3和DeJS14个群体,B基因型包括DeAH1、DeAH2、DeHB1、DeHB2、DeJS2、DeSX、DeSD4、DeTJ1和DeTJ29个群体。对ITS1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A基因型4个群体的差异在1%~4%之间,B基因型9个群体的差异在0~1%之间,鳞球茎茎线虫与腐烂茎线虫种间的差异在39%~48%之间。对4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测量,发现腐烂茎线虫群体的2个基因型间除在4个形态测计值c值、尾长、V值和V'值存在显著差别外,在其它形态测计值上并无显著差异。ITS1区的RFLP图谱和序列比对以及形态测计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国内兰科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种类,对来自9省(市)的23属213株兰科植物及其介质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短体属、滑刃属、长尾属、针属、剑属、茎属、真滑刃属、垫刃属、丝尾垫刃属、螺旋属和突腔唇属共11属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滑刃属、垫刃属、茎属、真滑刃属和螺旋属线虫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9.4%、14.6%、...  相似文献   

18.
彭德良 《植物保护》1998,24(1):40-42
豆类作物胞囊线虫的鉴别彭德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许多种线虫可危害豆类作物,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线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报道,全世界危害豆类作物的胞囊线虫有大豆胞囊线虫[1],...  相似文献   

19.
鳞球茎茎线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线虫形态学鉴定存在经验性强和幼虫难以鉴定等不足.本文根据线虫ITS基因序列多态性,设计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特异的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茎线虫属的鉴定实验表明:只有鳞球茎茎线虫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同属的其他线虫均检测到荧光信号.整个检测过程只需30min到2h,能够满足口岸检验检疫快速通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广东南海局接受了一批来自拉脱维亚介质的报检,该批介质为原厂包装未使用过的介质,主要成分为苔藓(peat—moss)。介质经我实验室浅盘法浸泡,分离得到4个属(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包括有: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p.)、茎线虫(Ditylenchus sp.)、垫刃线虫(Tylenchus sp.)和长尾线虫(Seinura sp.)。由于滑刃线虫的数量相对较多,在分离的线虫种群中占绝对优势,我们对该线虫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相关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许多数据。通过查阅滑刃线虫分类鉴定资料,鉴定该虫为桑沃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ansvali Chaturvedi ,Singh and Khera,1979),该虫的形态特征及测量数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