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影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建立壳形态性状对全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香港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规格(小规格1~15 g/只,中规格90~110 g/只,大规格165~270 g/只)香港牡蛎群体中随机取样,对其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和壳宽)及重量性状(全重)进行测量,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壳长、壳高和壳宽3个壳形态性状与全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以壳高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是0.841、0.318和0.327.对香港牡蛎全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壳形态性状是壳高,对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6、0.379和0.613;对全重决定系数最大的壳形态性状也是壳高,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66、0.144和0.376.以壳长(x1)、壳高(x2)和壳宽(x3)为自变量,全重(y)为因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小规格=0.175x1+0.243x2+0.250x3-10.259,R2=0.864;y中规格=0.252x1+0.219x2+0.244x3+56.667,R2=0.232;y大规格=1.262x1+1.129x2+1.807x3-118.236,R2=0.383.[结论]选育高产香港牡蛎时应以壳高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小规格和大规格香港牡蛎宜加强壳长的协同选择,而中规格香港牡蛎需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企鹅珍珠贝形态性状对其湿重的影响,为目标性状的人工选育提供最佳参数指标,进而选育出具有优良遗传性能的群体.[方法]以养殖的6月龄和8月龄企鹅珍珠贝为研究对象,各200只,分别测定不同贝龄企鹅珍珠贝的性状指标,包括壳长(X1,mm)、壳宽(X2,mm)、壳高(X3,mm)、绞合线长(X4,mm)、耳长(X5,mm)、前耳至基部长(X6,mm)、前耳至壳顶长(X7,mm)、壳顶至基部长(X8,mm)、斜高(X9,mm)和湿重(Y,g),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湿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除6月龄企鹅珍珠贝的壳高与耳长及8月龄企鹅珍珠贝的壳宽与耳长、耳长与前耳至壳顶长、前耳至壳顶长与壳顶至基部长外,其余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贝保留形态性状对湿重直接作用的排序为壳宽(0.652)>壳高(0.178)>壳顶至基部长(0.130)>壳长(0.108)>耳长(0.103),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顶至基部长通过壳宽(0.327),其次为耳长通过壳宽(0.264);8月龄贝保留形态性状对湿重直接作用的排序为壳高(0.547)>绞合线长(0.417)>壳宽(0.255)>耳长(-0.305),间接作用最大的是耳长通过绞合线长(0.341),其次是绞合线长通过壳高(0.270).以企鹅珍珠贝的湿重为因变量、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各形态性状对湿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6月龄贝为Y=0.009X1+0.399X2+0.018X3+0.016X5+0.025X8-2.445,8月龄贝为Y=0.307X2+0.259X3+0.123X4-0.136 X5-11.364.[结论]开展企鹅珍珠贝人工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形态性状选择,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幼贝在6月龄时应以壳宽作为首选性状,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而在8月龄时应以壳高为首选性状,同时加强对绞合线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红树蚬壳体尺性状与活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北部湾红树蚬632个,测量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红树蚬活体重的影响。[结果]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活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0.922 3,说明它们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性状。红树蚬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77.414+1.414X1+1.235X2+0.307X3。[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红树蚬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形态学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虾夷扇贝的壳色定向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测定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鲜重(W),比较白色和褐色的虾夷扇贝的形态特征,根据各形态指标之间及其与鲜重的相关分析进行通径分析,建立虾夷扇贝形态指标对鲜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2种壳色的虾夷扇贝的形态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壳长、壳高、壳宽之间及其与鲜重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白色贝的壳宽对鲜重的直接影响最大,褐色贝的壳长对鲜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白色贝和褐色贝的形态指标估计鲜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154+0.008X1+0.011X2+0.033X3和Y=-0.190+0.022X1+0.033X3。[结论]虾夷扇贝的形态指标与鲜重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76个浅海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体型规则的2龄栉孔扇贝测定其壳宽、壳长、壳宽、总干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总干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栉孔扇贝总干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总干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壳高的协同作用影响总干重;所选表型性状对总干重的回归系数R2=0.737,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高、壳长、壳宽为自变量估计总干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39.582+2.977 X1+2.061 X2+11.181 X3。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28日通过取样调查研究了上海市淀山湖沿岸及周边河道内河蚬的分布状况,发现湖内西南方向沿岸区域河蚬分布较多(平均密度62.3个/m2,生物量62.7 g/m2),而东北方向沿岸区域河蚬分布较少(平均密度13.8个/m2,生物量12.8 g/m2),位于东南侧的河道内河蚬密度最大,达到318.5个/m2,生物量225.2 g/m2。2011年1-12月通过按月取样对淀山湖内河蚬群落的生长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仔蚬(壳长<8 mm)在6月份大量出现,指示6月为淀山湖内河蚬的繁殖高峰期,仔蚬在1年后壳长生长至19mm,2年后壳长生长至27 mm,2年之后仍然存活的个体比例很低。估计淀山湖内河蚬在开始底栖生活之后的生命周期约为2~3年,理论上最大壳长为30 mm,实际最大壳长为34 mm。淀山湖河蚬的分布及生长数据将对于此区域河蚬资源保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鸡蛋光反射特性及其与新鲜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鸡蛋光反射特性及其新鲜度的变化关系,选取不同新鲜程度的白壳和褐壳鸡蛋,用光谱仪分别采集带壳蛋和去壳液态整蛋的光谱反射曲线,检测时应鸡蛋的新鲜度指标值(哈夫单位),通过对不同鸡蛋组织特征的光谱反射特性分析,获取对鸡蛋壳色、新鲜度敏感的光谱波段与特征波长.结果表明:带壳鸡蛋的反射率与其壳色有关,不同壳色鸡蛋的光反射率差异明湿;去壳液态整蛋的反射率与其新鲜度有关,不同新鲜度的液态整蛋的光反射特性差异明显;带壳鸡蛋在比较新鲜时光反射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舟山野生角蝾螺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软体部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角蝾螺由贝壳、软体部、厣等共同组成。贝壳呈陀螺形,体螺层膨大,螺层5--6层,表面平滑或有肋、棘突起,厣石灰质,密生小粒状突起。对螺体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表明,角蝾螺在壳高、壳宽、壳口高、厣径、鲜重、壳重、鲜肉重、干肉重、厣重等数量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壳高与壳宽、壳高与壳口高、壳高与厣径、壳高与鲜重、壳高与鲜肉重、壳高与干肉重、厣径和厣重、壳高与厣重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壳宽=0.8575x壳高^1.0086、y壳口=0.5225x壳高^1.0822、y厣径壳高=0.5542x壳高0.8745、y鲜重=0.397x壳高^2.7618、y鲜肉重=0.1096x壳高^2.973、y干肉重=0.0211x壳高^3.0048、y厣重=0.4218x厣径^2.6765、y厣重=0.0716x壳高^2.439。对角蝾螺软体部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角蝾螺水分含量为76.55%--76.84%,粗蛋白的含量为18.35%--18.83%(鲜重,下同),脂肪含量为0.72%--0.73%,糖含量为1.86%--1.92%,为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厚壳贻贝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等10个形态性状以及总体重(GW)、壳重(KW)和软体重(RW)这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所测的表型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33 ~ 0.975.建立了形态性状与总体重、壳重和软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W=-34.511+ 10.058SH +5.844SW +2.121OC (R2=0.771);KW=-8.209+ 4.482SH+ 2.082SW (R2=0.771);RW=-9.549+ 2.274SH+1.648SW+1.025CD(R2=0.625).[结论]东极养殖区厚壳贻贝的人工选育可以壳高为选择目标,重视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904),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多项式y=33.336x~2-115.05x+196.14(R2=0.997 8);特定生长率随有效积温的变化曲线最接近幂指数增长关系y=20.926e-0.005x(R2=0.933 3);累计有效积温对壳长、壳宽、体高的相关性极为显著,壳长、壳宽、体高随累计有效积温的增长均呈幂指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取有肋型、无肋型平濑掌扇贝,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体质量等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以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比较相关参数。结果表明,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32%、16.72%,均高于壳性状的变异系数。壳长、壳宽以及壳厚均与活体质量极显著相关。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表型参数也明显不同,有肋型的壳长小于无肋型,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以及活体质量都大于无肋型,且壳厚、扇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3 种野生珍珠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珍珠贝新品种,并为亲贝的挑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 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各 100 只,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 合线长)和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壳重)。对其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合浦珠母贝各表型性状的均值和极大值均大于其他两种珍珠贝,而射肋珠母贝的壳高、 壳宽、绞合线长及含肉率大于黑珠母贝。各性状相关系数中,除射肋珠母贝的壳高与壳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 其他种类性状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 种野生珍珠贝中,影响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湿重的直接 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362)、壳高(0.517)和壳长(0.337);影响软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分别 为壳宽(0.379)、壳高(0.388)和壳宽(0.340);影响壳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高。【结论】3 种珍珠贝间影响其湿重的最大形态性状不同,影响其壳重的形态性状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随机选取山东牟平、山东莱州、大连广鹿岛、大连獐子岛4个养殖群体的虾夷扇贝共计287枚,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活体质量(y)和放射肋数(x4)等指标,比较分析了4个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及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4个虾夷扇贝群体间各数量性状与活体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群体数量性状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虾夷扇贝群体的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727 ~0.98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牟平、莱州、广鹿岛、獐子岛4个群体的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526、0.422、0.485和0.632,说明壳高是影响4个虾夷扇贝群体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獐子岛群体的壳长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而其他3个群体均是壳宽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说明不同群体之间出现了差异;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4个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牟平=-94.540+0.565x1+1.491x2+0.968x3,y莱州=-158.247+0.996x1+1.469x2+0.804x3,y广鹿岛=-110.501+0.710x1 +0.629x2 +0.861x3 +0.321x4,y獐子岛=-187.897 +0.397x1 +2.064x2 +2.556x3 +0.118x4,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表明,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在太湖种群中出现特征性的淡蓝色(20%);鄱阳湖种群珍珠层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金黄色斑频率最高(100%),洞庭湖种群中出现频率为45%,而太湖种群最低(15%)。综合分析认为:洞庭湖种群育珠相关性状显著优于鄱阳湖和太湖种群,其体型有利于作育珠蚌受体选育,培养大颗粒优质珍珠;太湖种群体型为长扁型,作为小片蚌可以增加小片的数量,且培育淡蓝色珍珠具有一定潜力;鄱阳湖种群珍珠层紫色特征明显,有利于紫色小片蚌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亮点:珍珠颜色是评价珍珠品质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三角帆蚌3个地理种群的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首次研究了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分布特征。不同种群三角帆蚌贝壳形态、珍珠层颜色分布存在明显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珍珠层颜色以紫色为主,太湖种群出现特征性淡蓝色。本研究结果对开展三角帆蚌珍珠单色品系,如紫色珍珠、白色珍珠或淡蓝色珍珠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17.
两种壳色文蛤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群体,以经过7年群体选育的F_4代黑斑文蛤和红色文蛤为试验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两种文蛤进行了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对活体质量(Y)的影响分析,建立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两种文蛤表型性状差异不大(P0.05),但壳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壳高和壳宽是决定黑斑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是决定红色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_(黑斑)=-8.308+0.361X_2+0.391X_3,Y_(红色)=-8.389+0.500X_1,回归关系和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中两种文蛤的选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巴西香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形态的相关性.[方法]2019—2020年采用"3414"施肥试验设计方案,对巴西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Baxi')采收期果指干重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巴西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内弧长、果指外弧长、果指直径、果柄长、果柄直径5个农艺性状呈正相关,与果指外弧长、内弧长呈显著正相关,香蕉果指直径对香蕉果指干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果指内弧长通过外弧长、果指直径对果指干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对果指干重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得预测回归模型FDW=0.326FIA+0.366LFOA+2.399FSL+2.384FD-8.581.[结论]巴西香蕉果指干重与果指形态具有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果指内弧长对果指干重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强调巴西香蕉高产育种的性状选择上,可减少果指弯曲度、适当增加果指直径,既可提高产量,又可提高果指的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2月龄幼苗株高均最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果核的风干重、长、宽、厚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0 mg/LGA3处理的红厚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大。可见,不同种源红厚壳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有显著差异,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红厚壳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