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在此背景下,导学关系的和谐问题逐渐进入业界视线成为热点问题。为此,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对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进行了探讨。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这一系统的主体是人。社会是由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教育场、学术场等构成的,各场域又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必然性的。所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别的不同会使同一场域内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位置。教育场域是"元场域"的分支,与教育场域密切相关的资本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研究生导师所占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改变其在大学场域内的位置。不同的场域各有其性情倾向系统,这一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客观的外在资本的改变以及导师个体职业发展的调试等都会使导师个体进一步改变与研究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惯习。在大学场域中,研究生导师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并不相同,职业萌芽阶段资本缓慢积累、职业成长阶段资本快速积累、职业过渡阶段资本稳定积累、职业消退阶段资本逐渐流失,所以在处理导学关系时的惯习也不相同。随着占有资本的变化,导师所处的场域位置会发生改变,处理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惯习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即场域位置低下时,导学关系倾向于功利性;场域位置提升时,导学关系趋于亲密化;场域位置处于维持阶段时,导学关系稳定发展;场域位置降低时,导学关系的限制性增强。基于导学关系之间惯习变化的特征和表现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导学关系在研究生导师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问题,导师处理导学关系的惯习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场域位置变化下研究生导师处理导学关系惯习的重构路径。一是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制;二是研究生导师自身顺应场域位置改变,积极调整惯习;三是研究生导师主动监控自身惯习作用下的行为体系,反思场域位置变化下的惯习行为。最终实现通过惯习重构使研究生导师适应场域位置的改变、积极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挥导师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研究生党员自身认识存在偏差、研究生党支部的经费缺乏且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上级党委对研究生党支部的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研究生导师应在提升研究生党员的自我认知水平、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以及丰富研究生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以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为此,高校应重视激发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搭建导师参与支部建设的平台;通过加强引导和培训,强化导师参与支部建设的意识;通过合理分工,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调研、访问座谈以及课程教学实践,对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与学术动机之间、科研基本素质与学术成果之间、积极的进取心与科研能力的体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由学术动机、科研基本素质和积极的进取心3部分组成的结论;提出开发和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包括开设研究方法课程,为开发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导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探讨了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一是要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二是应健全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培养机制,三是要明确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工作职责,四是应对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培养,五是建立研究生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导师团队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面对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状态与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3点以德为本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①教师层面,以课堂教学及学术活动渗透作用为途径,发挥导师及专业课教师行为示范的德育作用。②学院层面,探索建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及社团、家庭、辅导员、学院行政干部4级心理疏导介入途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③学校层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学术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期望通过以上3条建议,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实践证明,学校积极探索实施的以德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积极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7.
以园林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提出研究生导师组为单元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旨在搭建更为有效的德育工作平台,为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导师研究生群组的作用,实现"学院—导师组—研究生"和"学院—班级—研究生"双线联运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确保研究生德育和管理工作无盲点、无死角。研究结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平台的搭建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林业大学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跨学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在增强跨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平台建设、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导师指导等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解决的方法是:转变观念、搭建多学科的教育平台、建立跨学科教育的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推行多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缺乏整体规划、形式化和零碎化现象严重、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化、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协同性不够,以及导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化、研究生的管理教育简单化等问题。为此,对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5个实施主体:高校各职能部门、研究生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导师等,提出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意识建设“五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思路,从而形成各部分内容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的思政教育有机生态系统,通过相互协同完成高校的育人目标。“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等以下5个方面:优化顶层设计,从目标、制度到队伍和平台全方位布局思政育人,统一规划,多方协调,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载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改进班级组建形式,强化研究生管理,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导师责任制,明确导师责权,健全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纳入奖励、评优、职称评定等评审体系,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学校及导师在Seminar的应用上多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业务能力以及解决科研难题为主,而利用Seminar教学把握研究生思想动向,提升道德修养的较少。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林木种苗课题组在Seminar开展方式上的实践经验,发现Seminar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同时还可运用研讨的方式开展诸如读书会、观影会等活动,与学生在心灵层面上进行深层次交流,增进道德修养,提高社会适应性,从而构建和谐人生观。只有当研究生在这2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增强,培育的才是既有创造力,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和谐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解林业院校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情况,该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工科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现状进行调查,从科研实验条件、导师指导情况、研究生重视程度等方面,总结了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院校应在实验室基础建设、培养环节设置、导师引导及学院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以适应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方便研究生指导教师快速、准确地填写考核信息和考核单位全面、快速地掌握考核导师信息,逐步推进研究生导师考核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针对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量化考核的需要,依据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量化考核指标,以Tomcat为web服务器,Eclipse为集成开发平台,MySQL为数据库服务器,Internet Explorer为客户端,Microsoft Windows 2000为操作系统平台,采用JSP技术设计了导师聘期考核系统,探讨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量化考核系统的实现.其结论对高校教师考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培养务实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如何顺应新形势,因材施教,培养务实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是值得每个导师和相关人士深思的问题。该文从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出发,介绍了以身作则、从严治学,加强实践、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构建平台、师生双赢等6条体会;提出了认真遴选导师,提高导师素质,限制导师招生人数,把好入学面试关,选择优秀者入学等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全面、导师作用发挥不充分、资源保障机制不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有欠缺等问题,参考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结合研究生培养规律,按照"策划—实施—检查一处置"循环模式,从完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导师与导师组的作用、加强培养条件的保障、建立研究生创...  相似文献   

15.
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基于学科的内涵,开展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林业信息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控制""CPS技术与林业服务物联网"和"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支撑技术"4个学科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了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奖助学金设置4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最后,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与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技期刊审稿过程中发现,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合格率低下,退稿率超过来稿总量的80%,普遍存在论文学术含量不高和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等问题。该文认为,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灵活性不够、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的时间不足、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力度较弱等情况会从根本上影响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水平,从而导致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缺乏科学性、独创性和实用性。为了提高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学术含量和论文的写作质量,应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分别制定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严格控制研究生招生数量,督促导师完成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指导工作,在研究生必修课中设置"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最高层次教育,担负着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合理的培养方式是研究生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我国采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则是导师责任制,而实行导师责任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研究生来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导师责任制的优越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章主要从导师、研究生和学术研究这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导师责任制的利与弊,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农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在对沈阳农业大学2002—2012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逐年降低、就业时间由毕业前移至毕业后、就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就业取向更趋理性化等情况,紧密结合农科院校研究生的实际,提出改善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读研目标和成长特点,对其实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培养;搭建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新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施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规划记录写实和评价制度,构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认知培养,发挥导师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研究生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在各高校普遍加强研究生德育的过程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增强研究生德育的有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该文在分析理工科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把握脉搏、扩展途径、强化导师作用、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